閆 艷 常海龍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提 要 靜嘉堂文庫所藏宋刻本《新編通用啟札截江網(wǎng)》是我國古代通俗類書中成書較早、體例較完備、內(nèi)容較豐富的一種。其中不僅涉及詩詞信札等內(nèi)容,更包含了許多俗字的文本資料,這些俗字中有一部分在《截江網(wǎng)》中獨見或首見,它們有著十分獨特的價值。本文對《截江網(wǎng)》中的“”“”“”“”“”“”“”“”“”“等俗字進行考釋,以期能對近代漢字研究、詞典編修等工作有所裨益。
通俗類書是我國古代寶貴的反映底層社會生活的文獻資源,其內(nèi)容多與百姓生活聯(lián)系緊密,其中保留了許多稀有甚至獨見的語言材料。在通俗類書某些寫刻本中,俗字更是充斥其中,比比皆是,而靜嘉堂文庫所藏宋刻本《新編通用啟札截江網(wǎng)》(以下簡稱《截江網(wǎng)》)便是其中代表?!督亟W(wǎng)》書前有“歲在己未正月元旦”的陳元善序,陸心源所編《皕宋樓藏書志》卷六一《類書類三》記載:“此宋麻沙本也……宋人文集之不存者,多藉是以存。己未為開慶元,蓋宋季刊本也?!睉c元為南宋寧宗年號,慶元五年是為己未年(1199),我們大致可以推斷《截江網(wǎng)》為南宋刊本。本文以《截江網(wǎng)》為材料,對其中的“”“”“”“”“”“”“”“”“”“”等俗字進行探析,梳理其演變規(guī)律,解構(gòu)其組成原理,以期能為通俗文獻的整理和近代漢字的研究提供幫助和參照。
贅員貳郡,獻笑山靈,遠不能追鼻祖謺墓之風(fēng),近安敢望仲舉題之雅,何足為宗英道。(乙集卷八·謝府判送羊面)
后漢周景為荊河州,辟陳蕃為別駕,蕃不就,景題別駕輿曰“陳仲舉座”,不復(fù)更辟,蕃惶恐起視職。(《通典》卷三二《職官》)
馬懷素玄宗時與褚無量同為侍讀,更日番入。既叩閣,肩以進;或行在遠,聽乘馬。(戊集卷二·以師臣禮)
玄宗詔與褚無量同為侍讀,更日番入。既叩閣,肩輿以進;或行在遠,聽乘馬。(《新唐書》卷一九九《儒學(xué)·馬懷素》)
輿夫納大輿于中庭,脫柱上橫扃。執(zhí)事者徹祖奠。祝北向跪,告曰:“今遷柩就輿,敢告。”遂遷靈座置旁側(cè)。婦人退避。役夫遷柩就輿。(《增訂朱子家禮》卷四《喪禮·遣奠》)
由是二家之言,肝膽楚越,彼所宗尚,我得排斥,我所宣演,彼得指議。(《圓覺經(jīng)》)
清和尹真人傳長春師之道,嗣掌天下大教,重辟玄門,宣演正派,如景星丹鳳,爭先睹之為快也。(《清和真人北游語錄序》)
粵有大真人在玉清宮中,怡神靜念,哀矜眾生,乃宣演秘法,警世度人,津梁今古,此玉笈云錦之囊,所以闡元虛之妙也。(《蓬萊觀輪藏記》)
祓除秘館,宣演真筌,恭憑清凈之緣,仰助壽康之福。(《太一宮壽圣明慈太上皇后生辰青詞》)
“曠瘝”典出自《尚書》:“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瘝厥官,惟爾大弗克祇厥辟,惟予汝辜?!逼湟话阌脕泶笗鐝U職守,在封建時期官員的啟奏文書中較為常見。如:
臣治州幸免曠瘝,皆陛下德化所暨,臣非曰能之。(《宋史》卷四一九《徐應(yīng)龍》)
因人成事,幸逭曠瘝,貪天為功,敢叨寵擢。(《宋才子傳箋證》)
關(guān)于“瘝”字的記載,最早見于《類篇》和《集韻》,均釋為“病也”。其他字書或因襲或語焉不詳。“瘝”的曠廢之義,當(dāng)是源自《尚書》,而“曠”“瘝”二字連用以代表曠廢職守之義,大致在宋朝以后才開始流行。“”字是“瘝”的常見手寫之形,將部件“”更換為更容易書寫的“水”,《截江網(wǎng)》中還有“稱觴歡洽,想賀賓來雜(遝)”。《正字通》:“瘝,本字?!薄蹲謪R》云“:,瘝字之訛?!敝劣谧中巍啊?,是受潛意識影響而改寫的字形,也就是將其中的聲符“”替換為更常見的“衆(zhòng)”。這樣的改寫破壞了原來的構(gòu)字規(guī)律,但是保留了原來字形的大致輪廓,應(yīng)當(dāng)沒有大范圍流行,字典辭書很少收錄,僅在《佛教難字字典》中發(fā)現(xiàn)記載:“瘝,①病。②痛苦。。”
《說文·禾部》:“秩,積也。從禾失聲?!对姟吩唬骸?之秩秩?!币暧凶髁吭~的用法,十年為一秩。數(shù)詞加“秩”字一般代表整十的紀(jì)念活動,古籍中常見于祝壽答賀之辭中。如:
承旨董公壽登七秩,康寧好德,誠可慶也。(《全元詞·王惲·南鄉(xiāng)子》)
俸無一囊,年已七秩。(《劉克莊集箋校·丙辰生日林值院啟》)
史嵩之父彌忠年逾八秩,宜示恩褒。(《宋史全文·宋理宗》)
興—?:
乘船謁之,?盡而返。(甲集卷三·換易事實謁見)
詩躍然?,恨臂不羽,飛度門墻。(甲集卷三·數(shù)年詹仰)
伏審慶育名駒,恭惟歡慶,實以淹病久矣。支枕未能,力疾趨賀,以尾湯餅之客,又恐過時取譴。謹(jǐn)撰唐律一章繕寫,專人捧獻,聊見喜。(丁集卷二·瑞鷓鴣·賀人螟子)
《全宋詞》中收錄該詞,但署無名氏,且無小序②唐圭璋編《全宋詞·無名氏·瑞鷓鴣》:“試問謝庭蘭與芝,根花何似接花奇。瓊蕤不自香閨種,桂種當(dāng)從月地移。須信祝螟成蜾蠃,那須夢虺及熊羆。夜來夢報蟾宮籍,新注江家五歲兒?!?,當(dāng)為從其他書中輯錄而出,并非《截江網(wǎng)》。唐圭璋當(dāng)初所用《截江網(wǎng)》為國圖所藏元刊本,并非完本,是商賈挖改之作,大概為全本《截江網(wǎng)》的庚集六卷。今于靜嘉堂所藏全本《截江網(wǎng)》中見作者名氏及小序,可補《全宋詞》。部件“”是常見的簡化符號,在漢字簡化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督亟W(wǎng)》中有:
歸—帰:
語(論語):莫春者,風(fēng)乎舞雩,詠而帰。(甲集卷三·時令事實)
乞避位待罪表)
更始元年,遣使征霸,……使者慮霸就征,臨淮必亂,不敢授璽書,具以狀聞。(《后漢書》卷二六《侯霸傳》)
以上用例均體現(xiàn)了俗書中存在部分構(gòu)件草書楷化的現(xiàn)象,“影”“就”“願”三字亦然,至晚在漢代,這些字就存在隸變之后的其他字形“”(晉爨寶子碑)、“”(漢張遷碑)、“”(北大簡)。其中的部件“小”被寫作“”,而在草書中,“”“灬”等數(shù)點相連的筆畫均會連接為一筆以替代,這種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漢字簡化工作中,如絲→絲、魚→魚、馬→馬等,由此可以推斷“影”“就”“願”三字的變形過程:(影)→(就)→;願→。
由《截江網(wǎng)》中的這些俗字可以看出,宋元俗字的分類雖然沒有跳脫魏晉六朝和唐五代時期的俗字類型,但總體上在繼承中有所創(chuàng)新。一些按照俗字部件的簡化替代規(guī)律新造的俗字,一定意義上可以指導(dǎo)我們梳理詞義演變的線索,為文字規(guī)范化提供參考,其中的俗字“”“”“”“”等都可補大型字典之遺漏。
宋元時期的民間日用通俗類書,與底層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具有較高實用價值,可以直觀反映出普通民眾的思想觀念。同時,通俗類書也是俗字俗語詞植根的豐沃土壤,是研究俗字俗語的珍貴寶庫,深耕細(xì)作之下,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其多方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