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勝鵬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高校學生在課堂中的道德行為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公共道德方面,主要體現為文明禮貌、互幫互助、愛護公物;體育方面,主要體現為拼搏精神、集體榮譽感、遵守規(guī)則與意志品質。在體育課堂公共道德方面,應該體現出教師與學生的文明禮貌,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以及對體育器材的愛護。針對體育特有的方面,應該體現出,對優(yōu)異成績的拼搏精神以及學生之間在進行體育活動中所展示的集體榮譽感,在體育活動中,嚴格遵守活動規(guī)則以及在遇到困難時所展示出的頑強的意志品質,這些都是高校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所需要體現的道德行為。
2.1.1 文明禮貌
據調查,超過90%的高校學生都有著良好的道德品質,尤其是文明禮貌方面,遇到教師都會問好,對家長都會以禮相待[1]。在上課時,對教師畢恭畢敬,沒有違反上課紀律的行為。但在體育課堂中,由于體育課堂的開放性,一些學生過于放任自己的行為。例如,在教師宣布集合時,不能及時站隊集合;在教師進行動作講解時,打斷教師的講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教師進行引導時,不聽教師的指導,與教師頂嘴等。這些現象都體現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文明禮貌的缺失。
2.1.2 互幫互助
互幫互助是學生表現較好的基本道德行為之一,而且學生對互幫互助行為的整體認知也非常到位[2]。進入到大學階段,由于身體素質的差異,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往往有學生因不能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而消極應對。教師在高度關注學生情況并進行差異化分組的同時,學生也應該互相幫助,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應主動幫助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但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多數學生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沒有進行互相幫助,有些學生甚至因為完不成指定任務而受到其他學生的嘲笑。
2.1.3 愛護公物
在文化課課堂學習中,學生在完成學習后,往往都會將自己的書桌收拾整齊,并且將自身周圍的衛(wèi)生打掃完畢,這樣的行為已經成為學生的日常行為,是非常值得稱贊的。但是在體育課堂中卻并非如此,學生對體育課堂中使用的體育器材的保護意識非常欠缺,經常出現丟失、損壞的情況。究其原因,多數學生表示,課堂中所使用的體育器材并不是私人物品,即使損壞或者丟失,教師也不會把過錯認定到自己身上,而是由整個班集體的學生共同承擔,因此,體育器材得不到有效保護就成了普遍現象。
2.2.1 拼搏精神
高校學生作為國家培養(yǎng)的棟梁之材,應該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學習中,追求更好的學習成績;在生活中,陽光開朗、禮貌待人;在體育課中,按要求完成教師指定的內容;在體育比賽中,追求更優(yōu)秀的體育成績。但是,當代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參與度較低,并沒有展現出拼搏精神。大多數學生都以完成活動為主要目的,并沒有以取得優(yōu)異成績?yōu)橹饕康?,這種嚴重缺乏拼搏精神的行為,應當引起高校教師高度注意。
2.2.2 集體榮譽感
參與體育活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獲得美的體態(tài),還可以通過團隊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但是,在當今大學生參與的集體體育活動中,出現了學生集體榮譽感淡薄的情況。究其原因,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由于地域的差異,一些學校一味地追求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這使得學生很少參與集體活動,進入大學后,學生也很少參與集體活動。這就使得該類學生在參與集體體育活動時,并不關心其所在集體是否能取得比賽的優(yōu)勝,認為集體的成績與自己關系不大,自己的能力決定不了比賽成績,所以選擇了消極的參與方式。
2.2.3 遵守規(guī)則
不論是參加個人比賽項目,還是其他團體比賽項目,絕大多數的高校學生都應該有著良好的游戲規(guī)則遵守意識。與其他學科不同,體育活動有著得天獨厚的規(guī)則精神?;顒訁⑴c者在進行體育活動或比賽時,必須遵守比賽規(guī)則,一旦違反比賽規(guī)則,就會受到裁判員的處罰,從而對本隊的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由于學校體育比賽級別較低,規(guī)則嚴謹程度不高,一些學生為了取得比賽的優(yōu)勝,不惜破壞規(guī)則或者利用規(guī)則的漏洞進行獲利,這種情況一經發(fā)現,同樣會受到嚴格的處罰。
2.2.4 意志品質
近年來,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其意志品質也隨之降低[3]。在中高強度的跑步活動中,多數學生在身體疲勞達到極點時,都會選擇放棄而不是繼續(xù)堅持。與此同時,當有學生選擇放棄時,其他學生也并不會進行鼓勵,反而也因為自己身體疲勞而選擇放棄,這種負面情緒的堆積,也是人們不愿意看到的。此情況如果不糾正,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一旦遇到工作上的困難就會選擇放棄,而不是堅持下去,這是非常可怕的情況。
對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出現的缺乏文明禮貌的行為,學校、教師、家長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在體育課表現出與文化課差異較大的行為,說明學生對于道德的認識程度不夠。這不僅需要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對此類缺乏文明禮貌的行為進行糾正,也需要學校、家長在課下進行監(jiān)督,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內外才能表現一致,久而久之,學生的道德水平才能上升到新的高度。
互幫互助道德素質的缺失,需要高度重視。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應為學生提供關心他人的機會,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文化修養(yǎng),需要從每一名學生抓起。如今,“課程思政”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這要求體育教師在每一堂體育課中,都要融入思想政治的教育,這也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互幫互助。具體的表現就是,在體育活動中,身體素質較為出色的學生幫助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
愛護公物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但是個別學生依然會經常在墻上、欄桿上進行一些亂涂亂畫等異常道德行為。在體育課堂中,對體育設施與器材的愛護,是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必須要做到的。
每一項體育活動都有其嚴格的規(guī)則要求。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如果有違反運動規(guī)則情況出現,體育教師應當對其進行嚴格的批評教育,分析其違反規(guī)則原因,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如果沒有糾正,學生在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沒有規(guī)則意識的束縛,后果會不堪設想。教師在進行糾正時,應當本著教育的初衷,不應對學生進行超出教育范圍的懲罰,否則,不僅不會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應當在批評教育時,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違反規(guī)則的錯誤,從而積極進行改正。
目前,高校學生意志品質較差的現象非常普遍,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學生在完成大學學業(yè)后,會進入社會,承擔建設祖國的重任。在高校教育中,如果沒有對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進入社會后,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體育課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的關鍵課程,應該在體育課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意志品質的教育,如長跑、身體素質訓練等。在練習中,應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不斷對學生進行鼓勵,直到學生完成練習,久而久之,學生的意志品質就會得到加強。
如今,高校學生受到時代的影響,往往生活得過于“佛系”,突出地表現在,對于任何事物與結果的不重視[4],這樣的學生并不能體現出當代高校學生的精神風貌。此外,受英雄主義電影的影響,一些學生在進行活動時,缺乏集體榮譽感,一味地想展示自己,從而引起教師和學生的注意[5]。這些缺乏拼搏精神與集體榮譽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改變。以足球項目為例,學生在進行足球活動時,可以通過同伴間的相互配合,共同進行進攻和防守,在成功取得進球或完成防守的同時,提高團隊協作精神與集體榮譽感。在兩隊相互較量時,遵循“每球必爭、每球必搶”的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拼搏精神[6]。
隨著新媒體的深入發(fā)展,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途徑增加,傳統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極大沖擊。學校在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學生道德的教育。針對公共道德中的文明禮貌行為、愛護公物行為、互幫互助行為;體育道德中的拼搏精神、集體榮譽感、遵守規(guī)則、意志品質等行為,在高校學生中,以上道德行為失范情況的出現屢見不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累積形成的。針對以上情況,需要學校、家長、學生三方共同努力。體育課程具有突出的道德教育意義,在體育課程中,糾正學生的道德失范行為,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