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史洋洋
(1.咸陽長慶子弟學校禮泉分校 陜西咸陽 712000;2.禮泉縣第二中學 陜西咸陽 713200)
作為徒手操的一種形式,韻律操具有較強的美感、富有朝氣、充滿力量。在中小學中開展韻律操教學,能夠美化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和肌肉線條,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fā)育。教師應從韻律操的基本動作入手,對學生開展引導,并逐步引入音樂輔助學生獨立練習,以此提高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奏感,更能使學生避免和糾正一些不良體態(tài),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使學生養(yǎng)成活潑樂觀的個性,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但是,目前韻律操教學處于初始階段,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對學生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逐步修正,以期提高學生的韻律操學習能力。
韻律操教學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習韻律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身體感知能力、音律理解素養(yǎng),也可以幫助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具有正確歸因的能力。雖然韻律操教學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各中小學學校也對開展韻律操教學十分重視,但對于韻律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應忽視。首先,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限制。由于韻律操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較晚,教師對其教學方法、理念的研究仍舊有待提高,加上教育部門或者學校組織的專業(yè)培訓活動相對較少,影響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學環(huán)境方面存在不足。由于中小學場地有限、經(jīng)費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場地進行韻律操學習。因此,環(huán)境對韻律操教學產生的限制,不利于保證教學質量,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的韻律操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1]。
目前,中小學韻律操的教學主要是通過體育教學的形式落實,因此,需要學校和教師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保證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對學生開展韻律操教學,更應對中小學生的年齡段進行細化,尤其應注意讓學生在理解韻律操理論內容的基礎上,開展韻律操實踐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韻律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對學生開展教學引導,讓學生了解每一個韻律操動作,以此拓展學生的韻律操學習范圍,增長學生視野,讓學生的韻律操表演能力可以得到突破性提升。韻律操在中小學教學中開展的目的是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教師應注意不斷完善韻律操課前設計、課中引導、課后修正的教學引導工作,讓學生能夠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迅速進入角色,以此更好地完成韻律操的學習活動,提高自身的韻律感,提升身體素養(yǎng)。同時,對學生開展韻律操教學,也應結合教材中的理論內容,讓學生理解學習韻律操的真諦,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提高學生勇于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2]。
教師還應對韻律操的動作進行分解教學設計,包括整隊集合、拉伸、頭部運動、上肢運動、軀干運動、下肢運動、全身運動、整理運動,對學生進行韻律操教學引導,如頭部運動應以“4×8”的節(jié)拍進行教學,通過頭部全方位運動,確保頸部肌肉被激活,使頭部能夠更好地適應運動。結合目前中小學韻律操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為更好地提升中小學生韻律操表演能力,在開展中小學韻律操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為學生設定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對韻律操的動作進行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能夠自編韻律操的意識,從綜合層面提高學生韻律操的技能素養(yǎng),也可以通過韻律操提高學生的身體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由于中小學生的韻律操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薄弱,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韻律操教法指導,需要結合《中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學生開展韻律操教學引導,結合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對學生開展韻律操教學,以此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從韻律操學習的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練習部分4 個層面開展教學,在韻律操開始環(huán)節(jié),應做好整隊集合工作,檢查學生的服裝,宣布該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然后,組織學生以四路縱隊的方式集合,學生必須以飽滿的熱情,開始韻律操的學習,并做到活動過程的“齊、靜、快”。在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安排模仿動物行走的韻律操熱身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成一個圈,由教師領做,并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以此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韻律操學習狀態(tài)。在韻律操基本教學部分,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示范教學,并讓學生模仿學習,教師可以將韻律操的動作細化分解,對學生教學,并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糾正。在分組練習環(huán)節(jié),應讓兩組學生面對面站好,可以在原地進行練習,在集體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對學生提出集體練習的細節(jié)要素。
韻律操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大腦接受新鮮事物的感受過程,學生通過口念、耳聽、手動、眼看的方式學習韻律操。不斷的訓練過程會讓學生的肌肉形成條件反射,能夠對韻律操的動作進行記憶,而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通過肢體表達,對動作進行詮釋,以此對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的發(fā)展水平進行提升,也可以通過不斷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磨煉學生意志力,使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長期堅持學習韻律操,對中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因此教師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提高中小學生對韻律操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韻律操??梢詫W生進行分組,以4組為宜,學生成四路縱隊,面對起跑線站好,教師應將游戲過程示范給學生,以此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可以對學生發(fā)出開始的號令,每個組別的第一名學生應從起跑線上開始起跑,并穿越障礙,跑到終點后,完成相關的韻律操分解動作,以此類推,直到每個小組的所有成員都完成上述動作,這會在整體層面提高學生的體能及韻律操表現(xiàn)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讓每組學生以慢動作的方式,完成韻律操動作,并在小組中進行比賽,對獲勝小組進行物質與精神的雙重獎勵,這能為學生營造競爭學習氛圍,提高中小學生韻律操學習的自覺意識。
教師應利用音樂與韻律操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或者使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鼓勵學生對韻律操動作進行模仿,提高學生的韻律操實踐能力,也可以吸引學生關注,激發(fā)學生韻律操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師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多元化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性教學,以此確保不同階段的學生都可以順利進入到韻律操學習情境中。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是教師錄制動作示范課件,或者直接從網(wǎng)絡資源中尋找動作示范內容課件,方便學生反復觀看,并且能夠對動作進行拆解、放慢、重新組合等。也可以是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后,帶領學生一起練習,且練習所選擇的音樂符合學生的需求。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需求角度出發(fā),選擇合適的韻律操進行教學。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模仿視頻中的動作內容,這會有效提高學生的韻律操學習效率,同時在模仿的基礎上,教師應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將自己的理念與動作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的韻律操展示能夠更具魅力,更具藝術氣息,具有鮮活、靈動性。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能夠產生不同的刺激效果,可以對人的精神和體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3]。如果音樂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且活潑,則能夠促使人體產生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物質,調節(jié)神經(jīng)傳導以及血流情況,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并且能夠對動作發(fā)揮出一定的暗示動作,有利于強化記憶效果。因此,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韻律操教學,可幫助學生記憶動作,并且能夠提高動作的優(yōu)美性。
例如,教師可以在韻律操課前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游戲熱身引導,可以通過“小螞蟻搬米?!钡男∮螒蛞龑W生進入韻律操學習狀態(tài)。該游戲由學生扮成小螞蟻,將沙包當作米粒,視自己腳下的點為螞蟻的家,以只走不跑的方式,在音樂伴奏下外出搬米,每次只能搬一粒米,最后搬米最多的學生獲勝,這可以鍛煉學生的節(jié)奏感,也能順利地幫助學生進入韻律操學習狀態(tài)。在學生進入到正式學習模式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韻律操引申教學,比如,可以通過《曙光》《安妮的仙境》《牧羊曲》《月神》等樂曲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都非常突出,能夠帶動學生的節(jié)奏感,使學生對韻律操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在音樂的影響下,會對動作產生良好的記憶效果,可以在音樂響起的一瞬間,做出相應動作,從而強化韻律操教學效果。由此可見,中小學韻律操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音樂的選擇,結合韻律操的動作特點、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鍛煉的目標等,選擇節(jié)奏和旋律合適的音樂[4,5]。
在中小學的韻律操教學中,無論教師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需要與教學評價進行結合,以此確保學生能夠對自身韻律操表演能力有更加深刻的認知,進而可以進行針對性較強的自我修正,而教師也應對學生的表演過程進行指導,使學生的韻律操能力逐步獲得提升。而學校需要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以及新課標的要求等,重新制定教學評價的標準,并利用新的標準開展教學評價活動,保證評價的全面性與合理性,使學生通過評價,正確認識自己的韻律操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并糾正不足,提升自身的韻律操綜合能力,實現(xiàn)韻律操教學目標[6]。同時,科學的評價能夠提升學生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中小學應建立合適的韻律操教學評價方法,保證其科學性和完善性,利用該評價體系對教學目標進行引導,不僅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科學性,還能夠提高評價的合理性。因此,應對中小學的韻律操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并靈活使用評價方法,以此激發(fā)學生韻律操學習的內在動力,為提升教學效果做好準備[7,8]。
韻律操是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逐漸興起,并得到廣大師生認可的一種體育教學項目。韻律操是體育、舞蹈和音樂進行結合的運動項目,能夠達到健身和健美等作用。中小學為提升韻律操教學效果,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韻律操教學手段,優(yōu)化教學評價方法,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使身心健康成長,且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