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 王昌紅
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有些學生對于知識缺乏整體理解,不能形成良好的發(fā)散性思維,易造成思維定式。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嘗試將思維導圖應用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課前設計,第二部分是課堂操作。
1.課標分析。
課標要求: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
課標解讀:通過運用影像、圖片、案例材料等,說明常見自然災害(本節(jié)以洪災為例)的形成原因,了解防災減災的措施,增強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
2.教材分析。
重點:洪水災害的成因分析,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方面展開。
難點:洪災的形成和防災措施。
3.學情分析。
知識準備: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氣候、水文、地形等基礎知識。
經驗準備:學生通過媒體對各種自然災害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4.教學目標。
(1)結合影像資料,了解洪災形成及危害;
(2)結合洪災案例,分析洪災一般成因;
(3)結合案例材料,了解防災減災的措施。
5.教學方法。
教法:多媒體情境教學法、自學指導法。
學法:思維導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6.教學流程。
情境創(chuàng)設→目標展示→思維速射→合作學習→訓練反饋。
1.情境創(chuàng)設。
【教學現(xiàn)場】播放視頻資料《洪水》。
【設計思想】通過視頻,學生直觀認識洪水的形成、表現(xiàn)、危害等。
2.目標展示。
【教學現(xiàn)場】投影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教師把核心主題及主干內容板書在黑板上。
【設計思想】明確本節(jié)課思維導圖的核心主題是“自然災害”,進行知識的預設,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方向和目標。
3.思維速射。
【教學現(xiàn)場】學生自學閱讀后迅速進行思維速射,在一張白紙的中心先寫出核心主題“自然災害”,然后圍繞核心主題進行發(fā)散性思考,迅速畫出本節(jié)內容的思維導圖,建構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體系。
【設計思想】應用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思維技巧——思維速射,圍繞主題,學生把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和通過自學閱讀所獲取的知識快速而自由地通過思維導圖表達出來,主動建構本節(jié)內容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第一張思維導圖。
4.合作學習。
【教學現(xiàn)場】教師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分別承擔自然災害的概念和分類、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四部分內容的探究。
【設計思想】通過交流討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意識。
5.訓練反饋。
【教學現(xiàn)場】學生完成限時課堂訓練,檢測本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
【設計思想】通過訓練反饋,從理論到應用,讓學生應用和檢驗已建立起來的思維導圖,進而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1.促進自主學習。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目標展示、思維速射等方式讓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2.推動合作學習。從課堂整體而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交流導圖、小組討論、導圖展示等活動形式,保證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進而讓學生從合作學習中得到收獲,增加了個人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增加了學習的熱情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