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f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為充分調動各類資源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破解當前思政課建設中存在的難題提供了基本遵循。學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對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找準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著力點,是推動學校思政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依托。
著力轉變教學理念。近年來,學校思政課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整體生態(tài)發(fā)生根本性轉變、建設成效日益凸顯,但同時面臨不少問題,特別是如何避免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的程序化與表演化、防止學生在理論學習上的概念化與表面化、預防師生之間在交流討論上的空泛化與淺層化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些問題對思政課的加強與改進、守正與創(chuàng)新提出了迫切要求,要求學校轉變教學理念,在知識體系建構、課程建設、資源整合與運用等方面不斷形成破解問題的新思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xiàn)實結合起來”“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的重要論述,為破解當前學校思政課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有效路徑。如何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zhàn)略全局上實現(xiàn)學校思政課所承擔的國家使命與時代責任,如何通過有效運用各類資源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在時間維度上的接續(xù)遞進和空間維度上的全面覆蓋,如何通過建構自主知識體系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已成為探索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亟須轉變的教學理念。
著力開闊課程視野。課程建設的視野直接決定了課程的活力與成效,也是課程維持強大生命力與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源泉?!八颊n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大中小學各學段的思政課要推進“以理服人”,就必須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要善于把深刻的道理、學理、哲理放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通過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來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厚度、廣度與深度?!按笏颊n”建設,提出了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如何通過探索教學應用場景來設計教學主題和內容的問題,以及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如何通過把知識與實踐連接起來開展深度學習的問題。這要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能夠開闊課程視野、開發(fā)實踐資源、強化實踐育人,既善用重大歷史題材,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映照現(xiàn)實、遠觀未來”的大歷史觀,也敢于回應重大現(xiàn)實問題,直面學生思想困惑,引導學生不斷形成把握問題本質、善于舉一反三的思維力,更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參與重大社會實踐的同時把握時代脈搏、明確責任擔當。
著力拓展建設格局。學校思政課建設事關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因此也是一項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的工程。要使得學校思政課能夠以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更加先進的教學技術,來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昂斗志”的功效,就需要通過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培養(yǎng)“大先生”來不斷拓展“大格局”。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就是要讓學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實施在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中,通過用好各類實踐素材、場館資源讓思政課教學內容“立”起來,通過加強各類基地建設讓學生在實踐中“動”起來,通過加強教研與培訓使師資隊伍“強”起來,通過有效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課堂“新”起來,通過吸收優(yōu)秀社會力量豐富師資隊伍讓教學“活”起來,通過分層分類推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使各學段的價值觀建設要求“連”起來,從而,促進各種要素在系統(tǒng)集成中使學生將思政課的道理“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