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新塘街道瑞鵲小學 李瑞芬
在小學教育工作系統(tǒng)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依據(jù)相關的研究和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其中小學時期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成長,并且更為重要的是促進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然而,目前來看,國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還存在著較多的不足,包含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相對單一,導致教學效果相對有限,不利于小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從宏觀角度上來說,對小學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新時期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需要重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主體地位出發(fā)進行活動型課堂的建構,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脫離傳統(tǒng)課程教學呆滯、活力不足的現(xiàn)狀,促使課程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同時使國內的小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得到對應的提升,這也是現(xiàn)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故此,在本文中首先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xiàn)狀進行研究和分析,其次闡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最后針對當代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策略,希望對具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引導作用。
所謂的活動型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工作過程中,主要以多樣化的活動形勢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進而使教學工作脫離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制約,同時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領悟內容的深層次含義,促使學生在活動和課程教學的幫助下實現(xiàn)全面的提升和成長。
其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支持其進行學習和成長的一大動力就是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其中活動型課堂的開設,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同時在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后,也可以促進后續(xù)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新課程改革過程中也進行了多次的強調,在新時期的小學課程教學工作過程中,需要將小學生視為主體進行教學,而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主要采取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雖然能保障教學效率,但是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的滿足,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小學生參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也不能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活動,實際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會出現(xiàn)明顯的斷層現(xiàn)象,既違背了新課程的四十標準,也導致活動型課程教學失去了其意義,因此在后續(xù)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過程中,給予活動型課程教學高度重視的同時,需要重視活動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契合性,完成高質量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促進小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也是活動型課堂教學的主要優(yōu)勢之一。
在小學學科教育系統(tǒng)組成結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既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相對特殊的一部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特性相對嚴謹,并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枯燥性,難以引起小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學道德與法治部分知識內容比較晦澀難懂,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困難,教師所開展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也會出現(xiàn)雙低的情況。而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教學的實施,使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多種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其中不同教學活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加入,可以從學生角度開展教學,同時由于教學活動相對自由和活泛,因此能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從而就能有效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教學效果。目前來看,多數(shù)小學生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興趣比較高,同時具有較強的參與課堂的欲望,這對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質量提升具有比較大的裨益。
但經(jīng)過相關的研究和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部分小學學校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依舊沿襲“老路子”,對活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視程度比較低,認為活動在課堂中的加入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從這一方面上來看,在國內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建構過程中,相關的宣傳和教育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也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實施始終未能達到理想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教學模式從本質角度上來說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想要使這種教學方式達到理想的效果和作用,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目前來看,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目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活動型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應用的、開展的教學活動內容過于單一,而現(xiàn)代小學生群體所處的時代背景已經(jīng)發(fā)生了比較多的變化,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活動難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實際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教學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和作用。
其次,目前很多小學學校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活動并未具有明顯的目標,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貼合度并不是很高,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感受到較強的“割裂感”,這樣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會對原有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產(chǎn)生比較大的負面影響;
最后,當代小學生群體處于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中,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同時對常見的傳統(tǒng)教學活動也已經(jīng)“司空見慣”。而目前來看,小學學校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依舊局限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上,活動內容多數(shù)情況下是常見的視頻內容、案件內容等,而這些內容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難以提升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之所以相關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比較低,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學活動質量不達標。因此,在后續(xù)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建構過程中,需要重視教學活動的科學合理設計,促使每一個小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其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fā)展特點,另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的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使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具備良好的實效性。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做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情景對話”的教學活動,同時將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對話作為情景對話活動的主要內容,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需確保每一個小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情境對話活動,這樣的教學形式整體比較新穎,能引起學生的關注。教師在主導教學的過程中,需科學合理分配角色完成情境對話,每一個喜愛學生的臺詞不宜過長,重點在于使每一個小學生能融入對應的道德與法治情境,從而深刻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完成小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上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被學習支配的人”和“做學習的主人”的對比情境對話,從而使班級內每一個小學生都能知曉“做學習主人”的重要性,同時在特定的情境對話過程中,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確保了活動型課堂的有效性,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能力。尤其是在“被學習支配的人”的情景對話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習的奴隸”體現(xiàn)出來,從而在二者的對比作用下,小學生就能清晰知曉“做學習主人”的重要性,由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傳統(tǒng)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之所以有效性比較低,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的契合性不足,為此,在后續(xù)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進行教學目標的再次明確,并且與階段性課程有效銜接起來。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需要知曉的是,活動型課堂建構本質上依舊是一種教學方式,本質上依舊是為了教學目標而進行服務的。因此,在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進行建構的這一過程中,需要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促使活動型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目標的達成,這對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修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命最寶貴”的活動型課堂的建構過程中,就可以圍繞課題明確教學目標,也就是讓所有的小學生知曉生命最為可貴這一點。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上,可以讓小學生邀請自身的父母一同參與活動,并且將具體的教學活動分為更加細致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其一,是針對小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專題講座活動,學校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士開展教育講座,并且融入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真實案例,使生命的真諦能滲透給小學生和學生家長群體,這一階段教育的教育工作由此也得到了升華。
其二,還可以開展相對應的專題活動。比如,可以在班級學生群體中開展“一日媽媽體驗”專題活動,可以在學生的肚子上放置一顆抱枕,并且保持一天,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深深感受到母親孕育生命的艱辛。經(jīng)過實踐教學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一日媽媽體驗”專題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體會到了母親孕育生命的辛勞,同時加深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和羈絆,這樣明確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既能有效推進活動型課堂的構建,也使課程教學目標有效達成,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構建,其能取得的教學效果是雙向的,一舉兩得,對小學時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和效果。
在實際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豐富程度至關重要,豐富高質量的活動內容能做到第一實踐吸引小學生群體的目光,從而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和課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就需要重視活動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例如,在“我愛我們班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多樣化的活動內容融入其中,促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相應的樂趣,久而久之,可以使班級學生群體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并且更加熱愛自己的班級。并且所開展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內容中,可以將其貫徹落實到小學時期的全過程教育工作中。譬如,可以讓小學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輪流擔當班級的“一日管理者”,一日管理者需要針對班級內務、班級學生等工作進行管理,并且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管理過程進行綜合陳述,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小學班級內的小學生能知曉班級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實際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整體上也變得更加豐富,這一點對建設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需要給予其高度的重視。
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工作,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方面也提出了嶄新且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實際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中,教師起到重要的主導作用和效果。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工作過程中,相關的工作重點不僅僅需要放在活動型課程自身之上,還需要關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方面,小學學校在日常運營和管理工作過程中,就需要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需要開展定時定期的培訓和再教育工作,必要情況下,可以從其他學校中要求具有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成功經(jīng)驗的教師,促進先進的、成功的工作經(jīng)驗進入小學學校,這樣才能確保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質量。
另一方面,綜合條件適宜的小學學??梢苑e極主動從外界引入專業(yè)的師資力量,并且秉持著擇優(yōu)錄取的基本原則,促使更多、更為專業(yè)的教師負責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工作,這樣才能保障具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筆者針對現(xiàn)階段國內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策略進行了相關研究和分析,從文中闡述內容中不難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漸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重視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建構,并且將其落實到實踐教學進程中,并且進行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促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再上一個嶄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