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剛 董鵬 陳唯冰
(1.海軍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034;2.海軍裝備部,北京 100841)
精確制導武器具有系統結構復雜、技術集成度高、經費投入大、研制周期長等特點,項目研制進度管控難度較大。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精確制導武器的科技含量、戰(zhàn)技性能得到極大提升。當前,如何管控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進度,成為業(yè)界關注的焦點。
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可分為方案設計、工程研制、狀態(tài)鑒定三個階段,各階段都有明確的研制內容和里程碑。因此,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既具有一般軍事裝備研制項目特點,又具有自身特點。
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具有一定的科技創(chuàng)新屬性,必然存在資源投入和技術實現方面的風險。軍事需求、關鍵技術、經費保障、進度管控等不確定性因素對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進度影響較大。
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投入既包括承制單位的資源投入,也包括軍方的資源投入,如型號“兩總”隊伍的建立、裝備生產線的建立、性能驗證試驗、狀態(tài)鑒定試驗等。
精確制導武器作為一種飛行武器,在研制過程中,需要進行各種環(huán)境和性能試驗,以及全彈的振動試驗、風洞試驗、飛行試驗等。在精確制導武器狀態(tài)鑒定前,需要完成性能驗證飛行試驗、狀態(tài)鑒定飛行試驗等試驗科目,樣機消耗數量高達數十枚。
結合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特點,分析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進度風險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研制進度計劃編制不科學、信息化水平較低、關鍵技術攻關不足、保障資源調配不暢、研制需求調整、不可預見因素。
精確制導武器研制周期較長,研制流程復雜,需要精準、科學地編制進度計劃并予以有效管控,以實現預期目標。部分承制單位項目管理水平較低,雖然建立了進度計劃管理網絡系統,但缺乏統一標準、工作結構分解(WBS)不夠精確,導致研制進度計劃的精準性和科學性較差,對項目進度管理產生負面影響。
部分承制單位的息化水平較低,無法將進度、資源、風險進行統一考量;研制流程各環(huán)節(jié)無法有效銜接和快速跟進,進而影響研制進度。
在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立項時,應圍繞精確制導武器的性能指標、技術可達性、經費可行性進行論證,對關鍵技術攻關等技術風險進行預判。但是,在實際項目研制過程中,存在關鍵參數不達標、飛行試驗失敗等問題,導致研制工作階段性停滯,進而影響研制進度。例如,某型號精確制導武器性能驗證試驗因發(fā)動機、彈上設備出現故障,導致兩次飛行試驗失敗,開展故障分析、試驗驗證、歸零評審耗時數月,嚴重影響了研制進度。
研制保障資源調配不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承制單位內部資源調配不暢。承制單位的技術人員、生產線、試驗設備等往往同時用于多個種類、若干個型號的裝備研制,存在資源調用沖突的問題。二是外部合作單位資源調配不暢。通常,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需要借助軍地試驗人員、試驗場地(空域)、測控設備等外部資源開展飛行試驗,而外部資源因其他任務沖突,難以在計劃時間內完成裝備研制所需資源配置,導致飛行試驗無法按期進行。
研制要求調整即項目范圍變更。精確制導武器研制周期較長,往往因軍事需求、技術發(fā)展、政策變動等要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裝備性能指標。此時,需要調整原有設計方案,并開展相應的技術設計和試驗驗證等。項目范圍調整增加了研制內容,延長了研制周期,增加了進度風險。例如,在某型號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過程中,因武器發(fā)射裝置接口新標準發(fā)布,彈藥需進行補充設計及試驗驗證,導致實際研制周期延長約5個月。
不可預見因素主要包括:①火藥配套單位停產整頓,無法按期提供動力系統、引戰(zhàn)系統所需的含能材料;②國際環(huán)境變化及物資禁運限制,個別進口元器件無法按期采購和運輸;③重要裝備發(fā)射、重大演訓活動占用試飛空域。
精確制導武器由多級、多個獨立配套的分系統組成,其研制過程具有階段化、層次化、協作化等特點。承制單位應從傳統的行政式項目管理架構向矩陣式項目管理架構轉變,決策指揮系統架構按照“統一決策、雙線落實”(項目管理辦公室決策,型號指揮線、技術設計線共同落實)的原則設置。由總指揮(總設計師)統一協調裝備研制任務的計劃編制、資源調度、進度管控等全流程,保證各項研制任務有序開展。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矩陣式項目管理架構如圖1所示。
關鍵路徑法(CPM)和計劃評審技術(PERT)是較為常用的項目進度管理方法,但不能考慮資源約束條件和人的不確定性因素,存在一定缺陷。關鍵鏈法在CPM和PERT方法的基礎上,引入約束理論和集中理論,通過綜合考慮資源約束及人的行為影響因素,提出增加項目緩沖以應對不確定性因素,通過對緩沖區(qū)進行監(jiān)控規(guī)避進度風險?;陉P鍵鏈法的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網絡節(jié)點示例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關鍵鏈法的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網絡節(jié)點示例
風險分解結構(RBS)是風險識別的常用工具,即基于工作分解結構(WBS)將識別出的風險進行分類、分級和編號,并與WBS工作包相對應。
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的專業(yè)性較強,關鍵技術較為集中。對于常見風險,通常采用德爾菲法、核對單分析法等;對于不可預見風險,通常采用頭腦風暴法、假設分析法等。在完成風險識別后,需要對風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制定應對措施。對于技術風險、資源風險等,常用的應對措施是趕工或提前開工,通過預留資源和時間降低或規(guī)避風險影響。
通過梳理和分析相關研究文獻,基于專家意見,結合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特點,歸納出RBS 1級風險2項,RBS 2級風險4項,RBS 3級風險15項。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風險分解結構見表1。
表1 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風險分解結構
在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過程中,部分研制人員風險意識不強、風險管控職責不清,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學生綜合癥等現象,導致項目研制進度延誤。
為了加強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進度管控,應強化項目團隊成員風險意識,發(fā)現風險后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并開展風險評估改進。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范圍廣、研制流程復雜,應建立“分析→識別→處理→反饋→評估→再分析”的閉環(huán)管理機制,保障項目研制進度。
綜上所述,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長、工藝復雜等特點,其進度風險管控難度極大。因此,必須建立矩陣式項目管理架構,采用科學的進度管理方法,建立風險閉環(huán)管理與反饋評估機制保障項目研制進度。在實際工作中,應合理區(qū)分不同裝備型號武器研制項目特點和研制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方法和措施,提升精確制導武器研制項目管理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