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節(jié)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的發(fā)展勢頭極為迅猛,對傳統媒體形成了巨大的沖擊。以微信和微博為例,截至2019年3月31日,微信及WeChat 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11.12 億,同比增長6.9%。截至2019年3月底,微博月活躍用戶達4.65億,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凈增長約5400 萬,日活躍用戶同步增至2.03 億。微博商業(yè)化穩(wěn)步推進,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達26.8 億元,同比增長21%。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轉移了廣告投放的焦點,原來鐘情于傳統媒體的廣告客戶,逐漸把目光轉向了新媒體。隨著廣告收入迅速萎縮,導致傳統媒體很快就面臨財政困難。為了適應新情況,傳統媒體只好紛紛轉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積極發(fā)展新媒體。雖然經過幾年的適應和磨合,傳統媒體在新媒體轉型上有了一些建樹,但還是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本文所要探討的僅限于電視新媒體化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相應的思考。正如康德所說,在認識世界形成知識之前,首先要考察我們的理性能力。我們在談論電視轉型為新媒體時,首先要對新媒體的概念、屬性及運行規(guī)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廣義的新媒體包括兩大類:一是基于技術進步引起的媒體形態(tài)的變革,尤其是基于無線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出現的媒體形態(tài),如數字電視、IPTV(交互式網絡電視)、手機終端等;二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前已經存在,現在才被應用于信息傳播的載體,例如樓宇電視、車載電視等。狹義的新媒體僅指第一類,即基于技術進步而產生的媒體形態(tài)。
康德哲學把感性知識的組成部分劃分為先天的直觀形式和后天的經驗質料。筆者認為,所謂的新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就相當于康德所說的感性知識,是“先天的直觀形式”和“后天的經驗質料”的綜合,是形式和內容的綜合。新媒體所謂的“先天的直觀形式”,指的就是科技的進步帶來了傳播形式和載體的巨大改變,或者說是外在于新聞內容的傳播手段和載體。而“后天的經驗質料”指的就是新媒體的傳播內容??梢哉f,新媒體的“先天的直觀形式”是前提,是第一性的,外在的;新媒體的“后天的經驗質料”是根本,是從屬的,內在的。以抖音為例,抖音就是利用了科技的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普遍應用,推出了自己的APP,這就是屬于“先天的直觀形式”;抖音倡導的短視頻和直播,就屬于“后天的經驗質料”。正是由于“先天的直觀形式”的第一性、前提性和外在性,使“后天的經驗質料”的根本性、從屬性和內在性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改變了以往傳統電視媒體的長視頻播出的方式和風格。新媒體“先天的直觀形式”和“后天的經驗質料”是對立統一的,各有不同的使命但是又必須進行統一,只有兩者相互有機結合,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進,才能構成新媒體的全部。除了抖音之外,目前流行的微信、微博、快手、各大視頻網站的視頻內容,雖然各自的特點和風格有所不同,但是都屬于典型的新媒體。
新媒體的全稱應該是新的媒體,新媒體就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它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明顯的不同。相似之處在于,它也是傳播新聞、資訊、娛樂、體育、知識、倫理、道德、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形式更新穎、更多樣化,包括手機、電腦、移動終端等等,都成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便載體,不像傳統媒體那樣只能局限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固定時段的固定載體。與此同時,新媒體便捷的新形式同樣給原創(chuàng)內容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比如,一條常規(guī)的新聞節(jié)目,在電視上通常的播出時間至少需要一分半到兩分鐘,但是在新媒體的視頻網站上只需要三十秒就可以了。它會把一些傳統媒體的常規(guī)內容砍掉,只留下最精華的部分。例如,人物的采訪,只留下一兩句關鍵的話就可以了,甚至以往在電視里必不可少的配音說明部分也被簡短的幾行文字所取代;發(fā)生一個突發(fā)事件,任何在現場的人,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和網絡,就具備了進行現場直播報道并迅速傳播的基本條件。而在以往,這要等到傳統媒體的記者和攝像人員帶著專業(yè)的攝影設備到達現場才可能實現。這些顛覆性的變化,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是難以想象的。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民獲取知識、了解新聞不再單純地依賴傳統的報紙、電視和廣播,而是更多地通過手機終端來獲取。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反復刷屏、頻繁瀏覽疫情信息已成為民眾生活的常態(tài)。
從電視的角度講,在艱難維持現有收視率的情況下,下一步的主要目標就是從大屏(電視)向小屏(手機)轉變。電視新媒體化的趨勢是必然的,是大勢所趨,是不可更改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傳統媒體以更大更堅決的態(tài)度去改變和接受,甚至要做好大屏(電視)讓位于小屏(手機)的心里準備。以往在傳統媒體的競爭中,電視是占有很大優(yōu)勢地位的,它綜合了電視、廣播和報紙的優(yōu)點,被稱為有畫面的報紙、帶影像的廣播。但是在新媒時代,電視的競爭優(yōu)勢卻漸漸消失了。雖然面臨很多不利因素,但是電視媒體還是在激烈艱難的競爭環(huán)境中存在一些先天優(yōu)勢的。
廣電的技術設備絕對是一流的,以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為例,多年的持續(xù)投入和更新,電視臺的攝像器材、后期制作以及高清轉播等設備都達到了國內同行的先進水平,遠非國內自媒體或其他民營公司所能比的。
電視臺擁有一批高質量的采編團隊,經過多年的鍛煉和培訓,不論是在個人素質上還是團隊能力上都是非常突出的。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下設的各個頻道和頻率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新媒體,而且粉絲量、點擊率和黏合度都很高。以《新聞夜航》為例,節(jié)目組對新媒體的敏感度很高,在微信公眾號剛剛興起不久,就投入大力氣增加粉絲數量,包括主持人到街頭與觀眾互動,向觀眾推薦“新聞夜航”微信公眾號,結果粉絲量迅速超過百萬,連續(xù)幾年都能夠進入全國影響力媒體前十名,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樣,“新聞夜航”第一時間入住頭條號視頻網站,經過幾年的累計過后,粉絲量一度突破600 萬,累計總收入可以達到130 多萬。此外,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其他頻道頻率的名牌節(jié)目組也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從客觀的角度看,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具備了相當不錯的技術和人才優(yōu)勢,最關鍵的就是如何把“后天經驗質料”做得更好、更精細,充分發(fā)揮“后天經驗質料”的根本性和內在性,以便與“先天直觀形式”更好地結合起來。
電視臺目前的機構設置是把現在的編采人員分成兩撥人,一撥人專門做電視的編采,滿足傳統電視節(jié)目的日常播出需求;另一撥人專門做新媒體的編播,制作每天在新媒體上播出的短視頻和圖文內容。而且兩撥人也會有交叉,新媒的人經常要求編采記者配合。例如,東北虎出現在村里,《新聞夜航》的外采記者,立即回傳現場的畫面,新媒端迅速播出,當天就取得了過千萬的點擊量。但是總體上來說,兩撥人的融合程度還是不夠。新媒體人員由于沒有外出采訪的機會,只能坐在家里被動地利用現有的視頻圖片資料進行加工和編輯,缺乏主觀能動性。而采訪記者缺乏給新媒體供稿的熱情,更沒有在第一時間先通過新媒體搶先發(fā)出新聞的意識,還缺乏足夠和適當的獎勵機制,這就造成了制播分離。采訪和播出的人員是相對獨立的,各自為政,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這就要求必須對機構設置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革和融合,從而形成一個整體,才能更有效地形成合力。
1.改變傳統媒體的舊觀念
由于電視新聞體系多年的培養(yǎng)和訓練,電視新聞的記者和編導,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齡之后走上領導崗位的人員,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觀念和模式,對片子細節(jié)的要求比較苛刻,尤其對敏感一些的話題表現得比較保守,甚至是畏之如虎。安全和不給領導找麻煩,已經成了制約電視新媒體化的瓶頸。很多時候,作為新媒體的主管領導,卻不懂新媒體,不清楚新媒體的性質、運行規(guī)律和發(fā)展軌跡,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傳統媒體的條框之中。傳統媒體的嚴謹既是優(yōu)點又是缺點,優(yōu)點是避免虛假新聞,避免跟風,缺點是反應遲緩,甚至裹足不前。這就造成了電視新媒體在選題上受到極大的限制,在信息高速傳播的今天,稍微一遲疑,都會讓自己掌握的獨家新聞資料瞬間就會失去了自身的價值。長此以往,新媒體的權威性、多樣性甚至觀眾的黏性,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此外,電視新媒體化的決心似乎沒有前幾年“狼來了”那么強烈了,失去了最初的急迫感和壓力感,還是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傳統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和播出上,這與最初電視新媒體化的初衷相違背。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新媒體是未來所有媒體的唯一出路,也許未來科技的突飛猛進有可能會帶來更具有跨越性的突破,出現比現在的新媒體更新的“先天直觀形式”,或者說是出現一個更新的新媒體,但是絕對不會再退回到只有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局面了,因為人類歷史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2.樹立平等協作的新媒體團隊合作觀念
電視在傳統媒體中一直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而在新媒體化的過程中,這種想當然的優(yōu)越感,卻成為了一種束縛。比如,在與視頻網站合作的過程中,傳媒的心態(tài)比較復雜,既希望能借助頭條新聞、騰訊等新媒的優(yōu)勢擴大影響和增加流量,但是也往往對這些后興起的非國有媒體抱有輕蔑的態(tài)度,而且這種輕蔑深入骨髓,這就導致雙方的合作只能淺嘗輒止,不能更加深入。由于視頻網站可以直觀地看到點播數據,他們知道什么樣的新聞是最受關注的,他們也會向電視新媒體提出一些要求,希望能幫助采訪什么樣的新聞。但是這樣的要求往往會被拒絕,一方面是或許因為選題敏感,當地不許報道,另一方面就是傳統媒體在心里上還無法接受視頻網站的指派。
新媒體最喜歡的就是追求所謂的爆款,多少條視頻或文章的點擊量過百萬過千萬甚至過億,都會成為考核新媒體的硬指標。但是這看似喧囂的場景往往會使新媒體誤入歧途,失去前進的方向,只能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獨特的東西,甚至喪失了自己的主要優(yōu)勢。從目前來看,爆款的新聞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沒有哪個主動策劃的東西能夠如期達到心目中的爆款程度。所以說,過于追求爆款這個東西是有害無益的,應該在內容和形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1.內容同質化嚴重,失去所謂的個性和差別
就像所謂的網紅臉一樣,基本上沒有什么區(qū)別,看起來都差不多。往往是一個事件發(fā)生之后,各個新媒蜂擁而至,不斷重復其他媒體已經報道過的東西,妄圖分一杯羹,卻不愿意多花一些力氣,挖掘一下事件背后的東西。例如,前一陣吉林監(jiān)獄發(fā)生越獄事件,后來越獄人員被抓到。大家一窩蜂地報道之后就沒下文了。但是有一個自媒體卻獨辟蹊徑,到抓捕現場出了個鏡,詳述越獄犯人的吃住情況,以及當時被抓住的情況,意外獲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2.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
除了常規(guī)的新聞之外,新媒體最希望的就是多出現幾次類似東北虎下山之類的事件,以便能讓點擊率瞬間飆升。缺乏主動的創(chuàng)造精神,只能看天吃飯,出現什么新聞或事件就做什么,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一個團隊如果不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和新奇的想法,就無法發(fā)揮團隊的集體優(yōu)勢和人才優(yōu)勢。就像上面提到的抓捕逃犯的例子一樣,其實就是比別人多想了那么一步,多行動一步,就體現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3.主動性內容太少
電視新媒體的內容大部分是被動性的,幾乎很少有主動性的,或者說主動性的內容實在太少了。新媒體一旦給自己定位為新聞之后,就等于給自己劃了一條界限,超出界限之外的非新聞內容,就是禁區(qū),就是不能涉獵的。筆者認為這個定位過于狹隘,相當于給自己套上了枷鎖一樣。例如,有自媒體找到一個流浪漢,讓他去各個商鋪去討要一杯水,然后就跟拍了整個過程,絕大部分商家都非常熱心地提供幫助,有倒暖瓶水的時候。有給瓶裝水的,有請吃飯的,還有給拿錢的,當然也有被轟走的,自媒體僅僅就是單機拍攝,連一個反打鏡頭都沒有,整個過程既真實又感動。按理說,類似的主動策劃和拍攝應該是電視媒體最擅長的,但是現在類似的明顯帶有主觀色彩的內容卻在電視上已經很少見了,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4.應該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內容
除了每天發(fā)生的大事小情(新聞類內容)之外,還有很多人們關注的焦點。比如說美食、運動、綜藝、旅游等很多方面。以劉畊宏為例,一段配樂的健身操,讓其一夜成名,在抖音上收獲了4 500 多萬的粉絲,他的視頻點擊量超過了2.3億次。他一天的直播收入就達到24萬。劉畊宏在成名前,他只是臺灣小有名氣的歌手和演員,卻取得了如此令人瞠目的成功。他在互聯網上掀起的風暴被稱為“劉畊宏現象”。劉畊紅取得成功有很多因素,這里就不再展開探討,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的就是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中國龐大的健身市場基礎之上的。截至2021年,中國有3 億健身愛好者,高居世界第一。2021年,健身視頻的數量同比增長了134%,而健身內容的關注者也比2020年上漲了208%。這說明在許多其他領域存在著巨大的群眾基礎,對于新媒體來說,具有潛在的廣大的客戶群體,也就是存在著巨大的機會。其實廣電系統在旅游運動等許多方面都具有很廣闊的人脈基礎和資源,甚至也辦過不少旅游、健身、美食、相親等多種多樣的節(jié)目,但是最終也都沒能堅持下來,實在有些可惜。
5.堅持內容為王,以我為主的宗旨,發(fā)揮電視傳統媒體的優(yōu)勢
像微博、抖音之類的新媒體,更多的是側重于平臺建設,以及“先天直觀形式”,雖然他們也有專門的制作團隊,但是最主要的內容生產依靠的是包括但又不局限于傳統媒體的參與。更確切地說,他們把“后天經驗質料”的制作留給了所有的參與者。電視行業(yè)有一句老話:內容為王。這句話到現在依然是無比正確的。也就是說,不論在哪個新媒體的平臺發(fā)布作品,最主要最關鍵的就是要有你獨特的東西,要有吸引人的作品,要有針對的觀眾群體。像國內做得比較成功的湖南衛(wèi)視、江蘇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和東方衛(wèi)視,他們不但牢牢地占據著傳統電視媒體收視率前幾名,而且也受到了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的熱捧。他們之所以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甚至在傳統媒體營收受到嚴重沖擊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強勢的地位,無非就是因為有獨家特色的節(jié)目內容作為基礎。所以,對于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行業(yè)來說,堅持原創(chuàng)、堅持特色,走屬于自己的道路,才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