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溢,石兆陽
(太原師范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2)
青主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十分重視中西結合,在德國留學期間,青主先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就借鑒舒伯特的風格,同時也與沃爾夫等人的風格融合,在樂曲旋律的創(chuàng)作中善于將西方作曲技法運用到中國傳統(tǒng)古詩詞中,并十分重視字詞的平仄韻律,注重字詞的輕重,并按照中國朗誦的方式對旋律進行考量,這種中西結合的方式,推動了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更加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青主先生的美學思想也極具先進意義,“音樂是上界的語言”以及“音樂無國界”是青主先生美學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青主最為深刻的思想,在留學期間,他所出版的著作以及眾多論文研究中,以及在他給國內音樂朋友的信件《我亦來談談所謂國樂問題》中,都表達了這些觀點。同時青主先生對一切自然的事物十分尊崇,他的內心也十分簡單、純粹,他認為好的聲音都應該是不加裝飾的,世上一切自然的事物便是最美好的事物,像雨滴落下的聲音、打雷的聲音、陽光下的陣陣清風、以及所有的鳥語花香都是上界的音,都是天籟,他的這種音樂思想也使我們對音樂、對天籟有了新的認識。
《我住長江頭》是一首經(jīng)典的藝術歌曲,藝術歌曲最早在18 世紀末至19 世紀初的歐洲興起,主要特點是它復雜的作曲技法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在20 世紀20 年代時傳入中國,藝術歌曲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歌曲,內涵十分深刻,而且演奏技巧復雜多變,是一種特定的體裁形式,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與近代音樂的完美融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古詩詞是極為精細的,藝術歌曲所選用的詩詞也都是文學性很強的,這些詞句在與音樂完美結合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感情更為細膩,思想更加深邃,內容和形式也有不一樣的美感。藝術歌曲的旋律和伴奏也是藝術歌曲的一部分。它的伴奏一般使用純鋼琴伴奏,有時也使用室內樂隊的形式,而且藝術歌曲的伴奏是極為講究的,它為歌曲及演奏者渲染氣氛,揭示內心情感,使得藝術歌曲內容更加完整。
在大革命失敗后,青主內心的悲愴以及對黑暗統(tǒng)治的憤恨涌上心頭,于是他便用宋代詞人李之儀的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譜寫了《我住長江頭》,用古人描寫愛情的詞句來寄托對過去歲月,殉難戰(zhàn)友的懷念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真摯、深情,富有深刻的內涵。當時在好友蕭友梅的熱情幫助下,青主在上海國立音專的??稑匪嚒分泄ぷ鳎段易¢L江頭》就是出版于1930 年的《樂藝》中。
要想很好地運用氣息,我們首先要有正確的呼吸方式,在歌唱練習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上胸式呼吸的方式獲得的氣息一般比較淺,一般使用胸腹式吸氣比較合適,吸氣后用橫膈膜來控制氣息呼出,并且在呼出時要有氣息的支點來控制氣息穩(wěn)定。要使歌聲嘹亮、有穿透力,氣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住長江頭》便是一首對氣息控制十分嚴格的曲子,《我住長江頭》的速度為Allegro ma non troppo,所以在演唱時,我們要努力控制好氣息,在吸氣時便要做好準備,身體放松,呼氣時一定要有支撐才可以保持歌曲旋律的流動性和連貫性,用我們的氣息去支撐整首曲子,做到一句歌詞一換氣,歌曲的第一句語氣相對緩和,有一個小的漸強漸弱處理,所以我們需要在漸強的地方稍微推強氣息,第二句,旋律從A 音到E 音字字級進后,“水”字從E 音四度跳進到了小字二組的A 音,旋律推進漸強后力度變化為“p”,并且向后延長到下一個小節(jié),歌曲在這里到達一個小的高潮,所以這里的氣息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它會直接影響這首歌的完整性,所以這里的氣息先推進后弱收。這樣的演唱方式可以使歌曲更加細膩,更加符合這首曲子的情境,帶給人們一種連綿不絕的感覺。第三句用疑問的口氣詢問,向人們抒發(fā)內心的悲壯,一直到最后一句作減慢處理,所以我們需要在“定不負”之后換氣,才能夠堅定、充滿深情地將曲子演唱得更為飽滿。
人聲聲區(qū)有胸聲區(qū)和頭聲區(qū)。為了克服聲區(qū)變換處的破裂,需要強調歌唱時首先要有一個在順暢的氣息支持下的、完全純凈的、舒適的唱延長音的聲音,然后才能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各種技巧。要十分注意建立穩(wěn)實的基本功,聲音虛弱無力的人,應在本身的條件下在他所能發(fā)出的聲音中找出較豐滿的音來加以發(fā)展,最主要的是要使整個音域的聲音統(tǒng)一。為了使聲音豐滿、有力,應當訓練個人的低音,使低音又松弛、又明亮,沒有任何缺點,然后擴展到中聲區(qū),使中聲區(qū)也像低音那樣完善、松弛、豐滿、圓潤、明亮。歌唱時要使聲音很集中,過分大聲的歌唱會妨礙聽出自己的缺點。但是對年輕的歌者也不應過多過早地用小聲來歌唱,小聲唱是容易一些,但一旦成了習慣之后,到了比較大的場地里就不能很好地表現(xiàn)作品。要經(jīng)常用中強音量來練基本功。掌握住呼吸的保持、加強和控制,不要練習在一個音上的漸強漸弱。練習該技術時,氣息要穩(wěn),先練漸強音量變化應全憑氣息來控制而不要用喉嚨變化來控制。
關于咬字吐字其實就是我們的語言能力,語言對歌唱極重要,歌曲的旋律、情感都是在語言的基礎上進行的,擁有好的語言能力的人在相同旋律下也會更動聽、更富有情感,所以我們需要在咬字吐字上有意識地練習,來提高歌唱水平。那么我們在平時說話時就要注意分清楚每個字的發(fā)音,分清楚是平舌還是翹舌,是前鼻音還是后鼻音,咬字時一定咬清字頭,不可過松也不可過緊,而且要延長字腹才能使發(fā)出的聲音圓潤、連續(xù)、統(tǒng)一。
在平時練習一首歌曲前我們可以先用朗讀的方式先將歌唱讀一遍,《我住長江頭》是一首藝術歌曲,所以他的歌詞十分工整,也很考究,就像第一句,我們首先要把每一個字準確地來讀一遍,在讀的時候發(fā)聲位置要集中,位置掛高讀出來,在讀的時候可以放慢速度,特別注意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和歸韻。也有時在演唱過程中會因為歌曲的旋律出現(xiàn)倒字的現(xiàn)象,例如歌曲第二句“共飲長江水”中的“長”,很容易聽成四聲的“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加上一個小小的滑音使語言更真切。這些對字的小的處理使得音樂更加細膩,也使聽者更加舒心愜意。
歌曲演唱是藝術的一種形式,藝術是更好地表達人的情感,所以一首歌曲的演繹包含了很多的情感,歌曲中的所有喜怒哀樂都是人們情感的表達。一位優(yōu)秀的演唱者只有重視演唱過程中情感的處理,才能把歌曲最核心、最真實的內容傳遞給聽眾,只有能準確把握情感的歌者,才是最有魅力的歌者。怎樣才能準確把握情感,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就是在演唱前了解歌曲的背景,了解詞作者在作詞時內心想要表達的真實想法,一首好的作品,在它的背后往往蘊藏著一個深刻的故事,蘊藏著作者內心強烈的感受,所以我們需要將作者的心緒帶去歌曲的演唱中,深入地、全方位地去分析曲子,運用我們的聲音,運用不同的情緒去演戲。同時演唱者也要努力去提升自身能力,用心去體會周圍的一切,用心去體驗不同的生活,來增強自身的生活閱歷,只有提升自身,在面對歌曲時我們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曲子所要表達的東西,就像這首《我住長江頭》,我們需要全面了解詞作者作詞時的情感,也要了解曲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所要表達的意思,只有了解了這些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我們才可以更好地把握一首曲子的思想感情。
《我住長江頭》是一首小型的單二部曲式結構的歌曲,歌曲的拍號為8/6 拍,總體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并不是簡單的平行結構,青主先生將兩部分有機結合在一起,也使得情感層層遞進。在調性布局上這首曲子以G大調為主,在樂曲開始處旋律比較接近e 小調,隨后向主調的屬音D 大調離調,并且之后的旋律反復在e 小調和G 大調之間交替出現(xiàn),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不像傳統(tǒng)的作曲技法,體現(xiàn)了青主先生的獨創(chuàng)性。曲子整體速度為不是非??斓目彀?,這樣的速度也利于演唱者情感的表達。全曲有引子、A 樂段和B 樂段三部分,引子部分為曲子的1-4 小節(jié),引子類型為音型式引子,A 樂段為歌曲的5-20 小節(jié),分為兩個樂句,樂句之間平行方整。B 樂段是歌曲的21-68 小節(jié),分三個樂句,同樣是方整的結構。整首曲子的伴奏采用的都是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的六連音,第一拍放在低聲部位置,高聲部第一拍做休止處理,整體連貫流暢猶如江水一般。用這樣的伴奏作為背景,更加襯托出演唱的深情。
全曲都是圍繞著長江展開的,深刻地體現(xiàn)了藝術歌曲的獨特內涵,曲作者青主先生用鮮明的音樂風格體現(xiàn)了詩句原本的意境,同時把自己內心的悲涼、憂傷表達得淋漓盡致,歌曲的旋律也如同江水一般連綿起伏,自然悠長,音樂的結構十分方正,真切地表達了詞作者內心的思念之苦和對未來生活的期許,對愛情的堅貞。青主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各種革命運動的影響,同時也有德國音樂美學的影響,以及青主的許多經(jīng)歷,這許許多多的因素使得青主更深一層的描寫的是內心的政治抱負,想要革命的欲望以及深深的愛國情感。
《我住長江頭》是一首具有豐富民族特色的歌曲,是20 世紀近代藝術歌曲中的優(yōu)秀代表,它是李之儀作詞,青主作曲的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作品,歌曲語言樸實深刻,全曲以長江水為線索,用連綿不斷的江水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深深思念,歌詞篇幅不長卻十分精湛,借水抒情使得這里的情更加悠長,歌曲的風格在保留中國傳統(tǒng)詩詞獨有韻味的同時運用了中國及西方作曲手法交替進行的手法,使得整首歌曲風格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