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玉(寧夏大學 美術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巖畫,顧名思義就是由原始人類在巖石上畫的圖案。多尕特巖畫群是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的原始人類刻繪在洞窟上或洞穴上的彩繪圖案。這種彩繪巖畫是在阿勒泰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有10余處。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就是其中一處,位于新疆阿勒泰西部地區(qū)哈巴河縣城北的多尕特溝。溝谷周圍有一大片形狀奇特的山丘,人們在這些山丘之間發(fā)現(xiàn)許多洞窟、洞穴彩繪巖畫,這些洞窟、洞穴大小不等、形狀奇特。溝谷周圍則是適宜牧草生長的低海拔山丘地區(qū),綠草如茵,并有豐富的水資源,天然適合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大量歷史資料證明,在舊石器時期就有原始游牧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關于新疆多尕特巖畫群的斷代定位,已經(jīng)有學者根據(jù)史料記載和考古研究推測出多尕特巖畫出現(xiàn)的時代,其中最受推崇的是王炳華先生的觀點。王炳華先生根據(jù)洞窟彩繪巖畫本身所顯示的思想文化特性和不同于其他歷史階段的社會生活畫面推斷,它們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或稍晚的遺存,絕對年代迄今有一萬年左右。其后,李政先生又將多尕特洞穴巖畫與同類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在用色習慣、描繪對象和繪畫技法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此更加確定多尕特巖畫群屬于舊石器晚期的遺跡。
如果細分的話,巖畫還可以分為巖繪和巖刻。巖繪是在巖石上用顏料畫出圖形,巖刻是用硬的東西在巖石上刻或磨出圖形。多尕特巖畫群的巖畫兼具巖繪和巖刻兩種形式,并且造型技法多樣。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屬于巖繪,畫面上是赭紅色的線條,簡單樸實的線條描繪的畫面具有故事性,生動地記錄了舊石器晚期的原始人類打獵、祭祀、巫術、生殖崇拜等活動。從巖畫的畫面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人們連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滿足不了。他們對自然充滿了敬畏,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仍處于劣勢。
暴露在陽光下的很多巖畫都已經(jīng)隨著時間風化了,而今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巖畫,都是在歲月的洗禮下幸存下來的寶藏。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圖1)由于處在避風處、陽光直射不到的溝谷中,得以幸存。它也是多尕特發(fā)現(xiàn)最大的洞穴彩繪巖畫,場面頗為宏大,位于高2.6米、寬8.6米、深4.5米的巖石上,畫面長5.2米、高3.4展延米。用赭紅色繪于洞穴的正壁,內(nèi)容豐富,有人物、動物和抽象符號,神秘多彩。在對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的故事性進行描述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對畫面內(nèi)容進行分析。
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畫面中內(nèi)容豐富多彩,在這里我們僅分析畫面中較有爭議的圖案。只有分析語義不明的圖案,我們對巖畫故事性的分析才能更準確。其中最突出的是狀似飛機的不明飛行物圖案(圖2)。不明飛行物圖案是15號洞穴彩繪巖畫圖案中最具爭議的,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網(wǎng)絡中可以搜到很多相關的內(nèi)容,人們對它有諸多推測,這也為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增添了許多神秘感。
這個圖案確實和飛機很相像,可是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它歸為史前飛機或者外星來客。因為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的年齡據(jù)推測至今有一萬年左右,飛行物與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極不匹配,還需要專業(yè)人員繼續(xù)論證。研究學者對這幅不明飛行物圖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給出了很多推測意見。有學者依然堅持這是舊石器晚期出現(xiàn)的飛機或者是外星來的“UFO”,他們認為原始人類描繪巖畫的目的是記錄生活,原始人類在巖石上所畫的都是他們生活中的東西。這種說法如果基于時空穿梭或者是在證實真的有超高發(fā)展水平的外星球且有來過地球的“UFO”的情況下勉強可以解釋。也有學者認為這是巫師的形象,是穿著寬大的袍子帶著尖尖帽子的巫師在進行巫術活動。這種推測也有學者質(zhì)疑,原因是舊石器晚期還沒有掌握紡織技術,如果是新石器或者青銅時代則比較合理。筆者認為從畫面中可以看出,原始人類對人的形象描繪還是比較具象的,把這個圖案強行解釋成巫師有些牽強。還有學者認為原始人類畫的巖畫類似現(xiàn)在小孩子畫的兒童畫,圖案稚拙,并且將洞穴上的不明飛行物和兒童畫的猛禽比較,推斷巖畫上的不明飛行物可能是鳥禽類動物,和舊石器時代特點較符合。研究學者們根據(jù)現(xiàn)掌握的舊石器晚期時代特征推測其為老鷹,人類對鷹的認識和崇拜由來已久。如果把畫面中五個大型飛行物判斷為鷹,那么就可以把處于該洞穴深處角落描繪有一雙碩大眼睛的物體和17號洞穴里同樣出現(xiàn)的物體判定為貓頭鷹。
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上除了不明飛行物圖案比較有爭議外,還有非常多赭紅色的點,它們組成各種圖案(圖1),給后世留下了團團迷霧。有些點會整齊地排成一排,專家學者推測他們是蛇的圖案,因為這些赭紅色的點排成的一條線往往出現(xiàn)在比較窄的巖縫里,并且形態(tài)具有動感。也有學者根據(jù)阿克塔斯彩繪推測這些點象征茂盛的草原。其中有一幅圖案是用點畫的有半身人的奇特造型,研究學者推測這個奇特的造型是對女性陰部的夸張,是原始人對生殖能力的尋求,是一種生殖崇拜的表現(xiàn)。15號彩繪巖畫其他的點組成的圖案比較抽象,還沒有較為準確的推論,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上的其他圖案較為具象,可以辨別其明顯的形象特征。畫面正中有一頭鬃毛直立的野馬,野馬前面有五頭單線條勾勒的牛,兩條頭朝右,三頭頭朝右上方,老鷹和貓頭鷹就在其上方,下方還有鹿與虎對峙的圖案。野馬的后下方是交媾圖、女陰崇拜圖、無頭的大型動物等,中間是抽象的點,八個手印和兩個腳印圍繞在15號洞穴彩繪巖畫的周圍。
在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巖畫具有記錄功能。巖畫講述了原始人類的故事,原始社會的人們繪制巖畫絕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生存。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記錄著舊石器晚期,原始社會阿勒泰地區(qū)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赭紅色的彩繪圖案繪于巖穴正壁,具象和抽象圖案參雜,內(nèi)容復雜。通過巖畫我們得以窺見原始人類的生活狀況和精神追求。如原始人類的狩獵場景、教育活動、巫術活動和宗教儀式。原始人類在洞穴、洞窟中生活,在巖石上描繪圖案記錄生活,巖畫中有單個圖案,也有多個圖案。多個圖案放在一起的時候它們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巖畫畫面呈現(xiàn)出故事性特征。
從巖畫所呈現(xiàn)的畫面來看,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畫面中較為醒目的是巖畫右邊呈現(xiàn)的一場激烈的圍獵場景(圖3)。舊石器晚期的原始人還沒有掌握弓箭等工具,常以圍獵的方式狩獵,抽象的點表示的是獵人包圍的一些體型較大、性情較為溫和的馬、牛等獵物,有三頭牛已經(jīng)被撲倒在地,似乎是被獵人的投槍刺中而血流一地,野馬受到了驚嚇,鬃毛直立,場面驚險刺激。在巖畫的右上角,老鷹和貓頭鷹體型龐大,似保護神一樣在天空盤旋,氣勢恢宏。巖畫中的人物與這些大型獵物的比例適當,他們有的舉著三角形的盾防御獵物攻擊,有的舉著棒狀物攻擊獵物,配合默契。畫面中不僅有人與獵物廝殺的場景,右下方還有一幅虎與鹿對峙的圖案,為巖畫增添了很多趣味性。這些巖畫的圖案較為寫實,形象栩栩如生,準確傳達出圍獵的故事性,為我們研究舊石器晚期阿勒泰地區(qū)的原始人類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
從巫術、宗教的角度分析,巖畫的目的不僅僅是記錄原始人類表面的生活狀況,也是宗教與巫術記錄與教育的需要,是與大型狩獵或其他活動有關儀式的一部分,體現(xiàn)了強烈的宗教故事性。在狩獵、交媾等一些活動之前,先祖?zhèn)儠趲r石上繪制巖畫,然后由巫師啟動巫術活動,祈求狩獵成功、子嗣興旺。在堅硬的巖石上雕刻或者繪制各種圖案本身可能就是一種儀式化的表演行為,有時已經(jīng)存在的圖像還會被一次又一次地創(chuàng)作。有考古學家在印度著名的比莫貝特卡石窟及周邊原始部落考察時發(fā)現(xiàn),那里原始部落的人會在宗教活動過程中將手印在洞穴石壁上,認為這樣可以與神明互通。阿勒泰地區(qū)與印度比莫貝特卡石窟在地理位置上接壤,巖畫風格與印度相似,故我們可以推測多尕特巖畫與印度比莫貝特卡石窟的巖畫具有相似的語境。在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的下面到左邊環(huán)繞了一圈手印,其手印可能具有相同的作用。這些手、足印紋的主人,實際是原始社會這一圍獵活動中的主人,主體畫面象征著圍獵的成功,勝利、成功將會屬于他們。巖畫還是社會地位與領地意識的體現(xiàn),很可能是當時的領導者為彰顯社會地位或者是標記領地而繪制的。
縱觀人類美術發(fā)展史,審美意識從原始社會開始一直伴隨著人類走到今天。作為原始的美術形式,世界各地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洞穴、洞窟巖畫都十分引人注目。其中,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的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以其神秘的畫面內(nèi)容及獨特的繪畫形式備受矚目。然而,伴隨著專家學者對巖畫的解讀及眾多愛好者的種種猜測,該地區(qū)的洞穴巖畫在各個層面上還需要深入研究。這些層面包括但不限于嚴謹?shù)目茖W斷代、畫面材料的組成分析、畫面內(nèi)容全面、細致的分析及對當時該地區(qū)人類族群生活狀態(tài)的合理推論等。這樣才能更好、更深入地解讀多尕特15號洞穴彩繪巖畫畫面的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