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新莊小學 顧香君
江蘇省宜興市第二實驗小學 姜勤芬
1.經典式
以教材為依托,以英語誦讀為載體,學生跟著錄音模仿朗讀,盡量達到“Copy不走樣”的目的。
2.占用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將晨讀化作默寫、講解、答題等形式,放棄了培養(yǎng)學生地道地朗讀英語的最佳時機。
3.放任式
晨讀時間短促,覺得沒有利用價值,放任學生自由朗讀,或簡單籠統(tǒng)地提出要求,讓學生自由支配晨讀時間,導致晨讀效率大打折扣。
筆者針對三到六年級學生采取了抽樣問卷調查,共發(fā)430份問卷,回收430份問卷,就英語晨讀的內容、組織形式、效果等方面進行了統(tǒng)計:100%的學生認為晨讀能加強自己對單詞和課文的記憶和理解,13.7%的學生認為晨讀可以多出時間來做練習題,8.3%的學生認為晨讀對英語學習沒有明顯的幫助,86.5%的學生認為晨讀是在教師或課代表的組織下齊讀課本、單詞與課文,92.3%的學生希望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 14. 8%的學生表示喜歡默讀,98.5%的學生表示希望晨讀可以讀繪本。
早晨是人思維最活躍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晨讀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感、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良好的讀書習慣,有助于更好地鍛煉記憶力。英語晨讀特指學生利用早晨到校后的半小時,在教師或課代表的組織帶領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英語聽、說、讀、寫的訓練,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善于抓住用英語交際的機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以英語晨讀為載體,農村三至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將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整合有效資源,提升語言素養(yǎng)。
教材文本的研究:故事的誦讀、兒歌的創(chuàng)編。
繪本材料的運用研究:中年級的入門繪本閱讀和高年級的繪本自主閱讀。
小組合作指向語言素養(yǎng)提升的晨讀模式研究:中年級小組合作誦讀、表演、展示;高年級小組創(chuàng)編、自主閱讀等。
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其綜合語言能力水平的高低,如何讓晨讀時間更高效,關鍵在于訓練學生晨讀的方法,方法正確則事半功倍,也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
晨讀時,筆者會安排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如果是閱讀教材上的內容,則要求精讀精背;如果是教師推薦的課外讀物,則要求泛讀;如果是英語報紙等,則要求學生跳讀,找感興趣的內容反復讀,直到能用自己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為止。除此之外,筆者還引導學生知道:不同的朗讀方式可以用不同的語音、語調和語氣,如果是班級齊讀,要求聲音集中、穿透力強,無須個人大聲朗讀,要有整體性;如果是小組讀,則要求學生聲音保持在可控范圍,不能影響他人;如果是個人吟誦,則要把自己的所有情感都發(fā)揮出來,盡量做到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慢慢養(yǎng)成大膽開口說英語的習慣。
除此之外,晨讀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揮小組的作用,班集體中小組合作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可以讓學習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相互溝通、取長補短。筆者安排學生四人小組活動,提出明確的要求,開展晨讀活動,四人小組組長并不固定,而是依據(jù)反饋的學習效果隨機產生,這也形成了學生既合作又競爭的學習模式。小組之間也可開展晨讀競賽,如在規(guī)定時間內能誦讀學習內容,就對整個小組予以獎勵。這樣一來,學生在晨讀中就有了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可以防止學困生的“真空狀態(tài)”,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他學生的參與性與互助性。
筆者發(fā)現(xiàn),在經過各種方式的晨讀訓練后,絕大部分學生能熟練、流利地誦讀。此時,教師可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將晨讀效果展示出來,開展“個人誦讀精彩秀”,允許過關的學生將他們的名字寫在黑板上,課后予以積分獎勵。這樣的活動是一節(jié)晨讀課的高潮環(huán)節(jié),學生情緒高漲,信心滿滿,為體現(xiàn)自己的誦讀水平和獲得積分而大膽表現(xiàn),這也恰好達到了筆者在晨讀課上的誦讀目標。除開展“個人秀”,筆者也讓學生集思廣益,發(fā)起“我的晨讀我做主”活動。學生獻計獻策:如晨讀課上開辟“語音專欄”,提醒同學每個單詞都要讀標準;安排“每周一短劇”,在晨讀課上表演課堂上來不及表演的課本劇;評比“小小英語解說員”,大家踴躍匯報自己了解的英語課外知識,做到知識分享,樂趣無窮。
1.依托教材文本,精讀故事,誦讀兒歌
作為晨讀課上的“主打項目”——教材文本,其每個單元都有Story time、Cartoon time、Culture time和Rhyme time,這些都是學生的必讀內容,筆者會讓學生清楚各單元中每個板塊所要達到的誦讀要求,晨讀課上做到人人過關、課課通關,盡量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根據(jù)教材現(xiàn)有的板塊因“教材”施教,如對于重點板塊,挑選重要的句子或段落,進行反復指導、反復模仿,直到流利順口;另一方面根據(jù)學生不同掌握程度施教,如有時跟著磁帶朗讀或教師領讀,避免學生在語音、語調方面可能會出現(xiàn)的錯誤,訓練學生掌握語音、語調的基本功;有時針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的誦讀目標,以期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就感!
如在學習新單元之前,筆者會告知學生,新單元學習之前需要預習,抓住晨讀時間有效“預習讀”,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是預習讀,所以無須一句句跟讀,而只是在整體播放單元錄音時讓學生輕聲用心跟讀,達到預習的目的,讓學生在晨讀課上輕聲跟錄音讀,邊讀邊做記號,對不會讀的詞、句、段分別做記號,再次跟讀錄音時可以重點留意。而在學完單元內容后,則要求學生模仿錄音語音、語調,悉心誦讀。待學生能熟練誦讀時,教師可采用不同的讀法讓學生嘗試,如分角色讀、接力讀、比賽讀……這樣有目的的閱讀不僅是夯實誦讀要求的保障,還能慢慢培養(yǎng)學生成為“學得明白的學生”,讓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在學生都能對教材內容朗朗上口時,教師可適時引導他們先表演課本劇,再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教材上的故事,最后開設英語情境角讓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學以致用,提升語言綜合素養(yǎng)。
2.借助閱讀材料,品讀經典,賞析文化
英語課標指出,就“文化知識內容和詞匯知識內容”方面要求學生能閱讀“簡單的英語優(yōu)秀文學作品(童話、寓言、人物故事等)及其蘊含的人生哲理或價值觀,課外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30分鐘,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4000~5000詞,掌握500個左右的單詞”。基于此,在晨讀課上,引導學生在精讀教材的同時,讀好英語報紙,接觸更多的英語故事和文化知識就很有必要。
例如,筆者在晨讀課上將“品析《時代英語報》”作為主打項目,每周固定時間讓學生分享閱讀摘抄。報紙上的內容因與教材配套,涵蓋內容非常廣泛,既有對單元知識內容的梳理,也有課外科普故事、名人故事,還有一些中西方文化習慣的對比等。晨讀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看所思,能大大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從開始用英語交流的“欲言又止”到后來的“暢所欲言”,無不體現(xiàn)出他們對英語表達的自信和喜愛。當然,除報紙外,對于其他符合學生需求的內容,教師也可借用,但要注意選材的難易度適中,要讓學生有挑戰(zhàn)的欲望,但又不能望而生畏。學生在日積月累的收集、誦讀中慢慢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逐步養(yǎng)成品讀英語經典的習慣。
3.通過各種渠道,相互分享,漫步閱讀
英語晨讀訓練既要立足課內,也要輻射課外。對于英語課外知識的積累,筆者要求學生“不求甚解,須知大意”,對于學生課外在各種英語網站上查找到的一些淺顯易懂的英語童謠、兒童詩和繪本故事等內容,教師可先做粗略講解或提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提供舞臺讓學生展示,這樣的安排會讓學生從不敢嘗試到躍躍欲試,其樂無窮。
學生雖然接觸的英語知識不多,閱讀量也不大,但如果教師在晨讀課上提供片刻分享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學生肯定有話可說,也更能保持閱讀的興趣。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看到的英語,思維產生碰撞,就會獲得更多的收獲。當然,晨讀課上,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分享,這就要求教師晨讀課前做更多的準備。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樹立“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教學評價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體現(xiàn)多渠道、多視角、多層次、多方式的特點。教師應始終在關愛、信任、尊重的氣氛中,從發(fā)展的視角、以發(fā)展的眼光、用發(fā)展的觀點評價學生,著眼于學生現(xiàn)在和未來的發(fā)展,體現(xiàn)評價的增值性。
晨讀中的評價以此為依據(jù),不搞教師“一言堂”,不搞“唯分數(shù)論”,而是以學生為主,以小組中學生真實的表現(xiàn)為基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同伴的閃光點,以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如筆者引導學生這樣進行晨讀評價:尋找小組中的“優(yōu)秀朗讀者”,挑選今天的“活動小能人”,“誰是我們的最佳表演者”等。讓學生說說:你是如何評價他們的?他們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合理、貼切、正確的評價。
以上所述不可能解決晨讀中遇到的所有障礙,但建立晨讀機制、精選晨讀內容、訓練晨讀方法、豐富晨讀形式、落實晨讀評價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正的“晨讀者”,提高晨讀效果,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晨讀習慣,提升語言綜合素養(yǎng),并真正開啟良好的“晨讀之旅”!一共要領的籃球個數(shù),展示學生運用乘法意義得出的列式“(10+8)×24”,以及運用加法意義得出的列式“10×24+8×24”,分別算出結果,進而得到(10+8)×24=10×24+8×24。
(3)出示長都是24厘米、寬分別是10厘米和8厘米的兩個小長方形拼一個大長方形(如圖5),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拼成的大長方形的面積。再出示列豎式計算“24×18”的過程(如圖6),讓學生在不同的數(shù)學現(xiàn)象中加深對其中蘊藏的同一種運算規(guī)律的理解。
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