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寒梅 吳思建
摘要:“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作為新疆高校地方思政課課程,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路徑之一。在熟知課程的性質、開設目的及內容體系的前提下,強調該課程實踐教學中應重點遵循的幾點原則。在此基礎上,對該課程校內實踐教學進行探索,進而提出制定相關制度、與頂崗實習和大思政同向同行、實行“1+1”實踐教學模式、補充虛擬實踐教學素材、綜合協(xié)調相關領域資源為課程實踐所用等路徑構建全方位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八個相統(tǒng)一”,幫助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關鍵詞: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形式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6-000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自治區(q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新疆地方思政課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效途徑探索”(項目批號:XJGXSZ2021B31)、2020年新疆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科研項目“高職《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教學提高思想性、理論性的路徑探索(項目批號:XJNZYSK202015)”、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新疆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項目批號:21SZJS65010995)的研究成果之一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段時間以來,“三股勢力”試圖歪曲杜撰新疆歷史,這非常容易導致新疆意識形態(tài)領域生態(tài)惡化,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因此,“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課程在此背景下啟動。本文結合新疆職業(yè)院校學生特點,對“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探討,力爭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充分發(fā)揮新疆地方思政課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五觀”。
教師要對“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這門課程進行實踐教學設計,首先要弄清楚該課程的性質,熟知開設該課程的目的及內容體系,從而做到教學時有的放矢?!昂喢餍陆胤绞方坛獭弊鳛橐婚T地方思政課程,與專業(yè)歷史課不同,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做到政治站位高,從政治高度和中華大視野角度講解新疆歷史,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批駁“三股勢力”的錯誤言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另外,教師要始終擁有全局意識和戰(zhàn)略性、系統(tǒng)性的思維。
“三股勢力”為了達到分裂目的,試圖歪曲杜撰新疆地區(qū)歷史,抹殺新疆地區(qū)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認新疆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之地、多元文化薈萃交流之地、多種宗教并存地區(qū)等客觀事實,甚至制造多起暴力恐怖事件,嚴重破壞了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昂喢餍陆胤绞方坛獭遍_設的目的就是正本溯源,駁斥“三股勢力”的歪理邪說。教師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讓學生正確認識新疆地區(qū)的歷史、民族、文化和宗教,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自覺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自覺地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不僅如此,還應引導學生成為宣傳新疆“四史”、講好新疆故事的代言人,還原歷史真相,凈化意識形態(tài)領域。
“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內容體系非常明晰,它以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主線,闡釋自古以來新疆與中原地區(qū)的緊密關系。全書共分七章,時間跨度是從先秦兩漢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每章又分為六節(jié),第一節(jié)是對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歷史的概況介紹,如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格局的形成與發(fā)展。第二節(jié)講解不同歷史時期中央政權對新疆的治理與管轄,用歷史事實證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闡釋了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第三節(jié)介紹不同歷史時期新疆的各民族,闡釋新疆各民族與中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觀。第四節(jié)講述不同歷史時期新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表明不同經(jīng)濟類型、生產(chǎn)方式的交流與互補。第五節(jié)介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及其與中原地區(qū)文化的交融情況。第六節(jié)介紹不同歷史時期新疆宗教發(fā)展與演變情況,表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宗教并存地區(qū)。
2019年,習總書記針對思政課改革提出了“八個相統(tǒng)一”原則。新疆職業(yè)院校在實踐教學中除了應遵循“八個相統(tǒng)一”原則之外,還要考慮職業(yè)院校的特點、“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課的性質、學校和社會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高校思政課主要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職業(yè)院校學生通?;A知識較薄弱,不善于學習理論知識,但他們往往實踐動手能力較強,這一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充分發(fā)揮其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教學來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
2.政治性與學理性、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課具有思政課所具備的政治導向作用,不僅要政治導向明確,還要從學理上分析批判“三股勢力”的歪理邪說,做到以理服人。而實踐教學是對理論知識進一步理解、消化和運用的過程,因此,教師進行實踐教學設計時應從理論教學內容中選題,并著力通過實踐教學解決理論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和檢驗理論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盲點,還要把當下人們關注的社會焦點、熱點問題及國家時事政策等有機融入實踐教學。同時,還要突出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中華文化這個根和魂、新疆地區(qū)文化長期與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等價值導向。
3.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實踐教學的設計還應遵循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實踐教學只有具有可操作性,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實踐教學設計要考慮到場地、時間、經(jīng)費、學生對問題的認知度及學生的整體情況等客觀因素,這樣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從安全角度出發(fā),學校一般無法大規(guī)模組織學生去較遠的地方進行實踐或開展社會調查,所以應就近取材。例如,某職業(yè)學院坐落在昌吉市,當?shù)氐牟刈遄灾沃莶┪镳^、昌吉市清代糧倉博物館及該學院潤園的文化長廊、德育館等都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好素材。阿勒泰地區(qū)素有“人類滑雪起源地”之稱,該地區(qū)的職業(yè)院??梢砸虻刂埔?,開設滑冰、滑雪、特色騎馬等實踐教學項目。這樣的教學就地取材,便于學生實踐,能夠達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目的。
4.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tǒng)一不僅是理論教學中的重要原則,也是實踐教學中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職業(yè)院校應利用學生喜愛操作性活動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應注重發(fā)揮教師在教學內容、價值導向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如果教師認為實踐教學就是任由學生隨意發(fā)揮、自由實踐,則容易偏離教學目標要求,甚至出現(xiàn)價值導向偏差。反之,如果教師干預過多,甚至面面俱到,則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如何讓兩者有機結合,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體驗到在學中做和做中學的愉悅感受,是實踐教學設計應考慮的因素之一。
多年來,新疆職業(yè)院校主要采取了以課程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即對課程在教學計劃上按照學時比例劃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內實踐教學不受場地、時間、經(jīng)費等限制,便于組織實施,針對性強,能夠及時與理論教學內容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與理解。
以某職業(yè)院校為例,“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共七章,以小組為單位,校內實踐教學構思如下。第一章,前秦至秦漢時期。實踐主題:“讓文物開口說話?!痹O計背景: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漢朝對西域的管轄,為歷代中央政權治理西域奠定了基礎。實踐內容:查閱西域都護府的歷任都護相關資料,課堂展示講解。教學目的: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章,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踐主題:“歷史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設計背景: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各民族大遷徙大融合時期,北方眾多游牧民族和中原大量漢族人民遷入新疆,他們?yōu)樾陆畮砹瞬煌纳a(chǎn)生活方式,促進了各民族間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交融。實踐內容:選取“中原飲食與新疆飲食文化的交融”或“新疆服飾材料的演變”中的內容,或圍繞主題自擬實踐內容。教學目的:突出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讓學生從中尋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體現(xiàn)象,領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民族觀。第三章,隋唐時期。實踐主題:“重走絲綢之路?!痹O計背景:兩千多年前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如今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五通”,而“民心相通”是基礎和關鍵。實踐內容:手繪絲綢之路路線圖,對比今天的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每組選取沿途一至兩個國家,講解風土人情。教學目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引導學生關心國家時事,了解各國風土人情,實現(xiàn)“民心相通”。第四章,五代宋遼金時期。實踐主題:“歷史再現(xiàn)。”設計背景:五代宋遼金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各民族之間更大范圍的交往交流交融,也是經(jīng)濟、文化、社會快速發(fā)展時期,現(xiàn)在以其為背景題材的影視劇作品較多,學生也較為熟悉。實踐內容:查找與這一時期相關的反映新疆歷史、民族、文化等內容的影視資料,講解相關背景、內容。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這一時期新疆與中原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保持著密切的交往交流交融。第五章,元明時期。實踐主題:“我愛家鄉(xiāng)的‘非遺。”設計背景:新疆歷史文化非常豐厚,擁有十二木卡姆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實踐內容:查找有關自己家鄉(xiāng)的“非遺”情況,介紹家鄉(xiāng)“非遺”的相關故事、案例,或者以小組為單位展演某個“非遺”的內容。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之情,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第六章,清朝時期。實踐主題:“參觀左公亭?!痹O計背景:近代中國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清朝官員左宗棠抬著棺材進疆,誓死收復新疆。而該學院校園文化長廊中便有“左公亭”,上面撰寫著相關的事跡。實踐內容: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名“小導游”,帶領大家參觀并講解“左公亭”的故事,最后評選出最佳“導游”和最佳講解詞。教學目的: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大好局面。第七章,辛亥革命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期。實踐主題:“觀看《庫爾班大叔上北京》電影?!痹O計背景:近代新疆各民族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地主階級壓迫,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新疆各族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奔赴國難,最終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實踐內容:課外觀看《庫爾班大叔上北京》電影,課上交流討論,并提交心得體會。教學目的: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五個認同”。
實踐教學如果僅靠校內實踐教學項目的開展,容易出現(xiàn)就理論談理論、流于形式的問題,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前期校內課程實踐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應更系統(tǒng)地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
1.制定相關制度
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由專人負責實施實踐教學,建立相應的實踐教學制度以及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xié)調機制,建立健全組織、資金、后勤、安全等方面的相關保障制度。另外,專列實踐學分。目前“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共3學分,其中“理論學習”2分、“實踐學習”1分,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2.與頂崗實習和大思政同向同行
職業(yè)院校學生在三年中至少有半年時間在實習崗位,介于當下構建大思政格局之機,學??梢宰岉攳弻嵙晫W生帶著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任務走進企業(yè),針對“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設計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頂崗實習的學生首先要在校內完成理論課學習,然后在實習中完成相應的實踐課學習。等返校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賦分。目前,個別職業(yè)院校已經(jīng)啟動相關協(xié)同機制,構建大思政格局,成立思政課實踐協(xié)同中心。
3.實行“1+1”實踐教學模式
所謂“1+1”實踐教學模式是把一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校內課程中實施完成,另一部分則由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完成,如開展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公益服務、三下鄉(xiāng)等活動。
4.補充虛擬實踐教學素材
利用計算機先進技術,構建虛擬場景進行實踐教學,是現(xiàn)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目前新疆個別職業(yè)院校已經(jīng)建成思政課三維模擬實踐體驗實訓項目,擁有大量的紅色文化資源。新疆地大物博,人文歷史資源非常豐富,學??梢岳萌S模擬實踐體驗實訓項目,收集新疆各地方的人文歷史資源,并建檔入庫,豐富“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課的實踐教學途徑。
5.綜合協(xié)調相關領域資源為課程實踐所用
“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課的實踐教學除了充分利用校內資源之外,還應挖掘和利用校外資源,形成合力,如博物館、文博館、圖書館、文物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其一,組織學生參觀相關的展館、基地、景點,開展體驗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遼闊的疆域、各民族共同書寫了悠久的中國歷史、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和各民族共同培育了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其二,將這些資源請進校園,舉行“流動博物館”進校園活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作用,為學生提供感受和學習歷史文化的機會,使文物“活”起來,讓學生更深刻地領略新疆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風采,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留住共同的文化根脈,從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總之,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要根據(jù)時空和現(xiàn)有條件,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從內容上,一方面教師要多列出一些涵蓋新疆地區(qū)社會、歷史、經(jīng)濟、民族、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實踐主題,豐富實踐主題,便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來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議定實踐主題,教師再進行把關。教師應提供多種形式和實踐方式,便于學生自由選擇,目的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真正做到“八個相統(tǒng)一”,從而幫助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劉富勝,王仕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在邏輯與實現(xiàn)路徑[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04).
[4]劉翠.新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究[D].江南大學,2015.
[5]《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編寫組.簡明新疆地方史教程[M].烏魯木齊:新疆教育出版社,2019.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Lo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Xinjiang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Solid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Wei Hanmei, Wu Sijian
(Marxism College ,Xin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ji 831100, China)
Abstract: "Concise Xinjiang local history course", as a lo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Xin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ast a strong sense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On the premise of being familiar with the nature, purpose and content system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emphasizes several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school of this cours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formulating relevant systems, walk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on-the-job practice and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mplementing the "1+1"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supplementing virtual practic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mprehensively coordinating resources in relevant fields for curriculum practice, so a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chieve the "unity of eight", and help students forge a strong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Key words: concise Xinjiang local history cours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content;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