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京德
自記事起,我就一直隨著父親畫畫,每次放學回家做完作業(yè)便是我的畫畫時光了,當時家里沒有白紙,我只是隨地拿一根笤帚在家門前院子的地上進行“涂鴉”。在記憶中,父親指導我,鼓勵我,他面容慈祥,總是拄著一根拐杖,滿腹經(jīng)綸,注視著我同時會念叨一些話語“畫得好啊,畫得妙,一定要堅持啊”父親的話語至今仍然在我耳邊回蕩。我越發(fā)起勁了,一直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帶著這顆熱愛繪畫的種子慢慢長大了。夢想一直在前方,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依舊在美術的世界里摸索學習,這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了。在大學中,經(jīng)常會為了一個繪畫問題和老師們請教,有時候碰到一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時,總會去找老師聊天,時常忘記吃飯甚至睡覺,而老師們似乎也習慣了我的“癖好”,不厭其煩地給我解決問題,回答我的困惑。每當一個問題迎刃而解時,總能興奮許久。經(jīng)過了正統(tǒng)的大學專業(yè)學習,更加堅定了自己畢生要做的事業(yè),這些年不斷創(chuàng)作出新的作品。
我喜歡游山玩水,在山水的世界徜徉,在寫生中尋求創(chuàng)作的靈感,幾十年書海筆耕探尋,在一筆一畫中尋求繪畫的樂趣,畫品如人品,在老師的教導下一路走來,始終堅信做人為一,做事為二,要畫好畫首先要立德。在畫中能看出作者的畫品,顯示畫家厚重豁達的性格內(nèi)涵和人格修養(yǎng)。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蔽乙恢弊裱瓐A融、質樸、平淡的生活,樂于與山水為伴。在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中追求最本真,最初的狀態(tài)。在山石的塑造中,講究方中欲圓,圓中欲方,就像一個人的人格、人品一樣,要求內(nèi)斂不張揚,張揚就野了,就像什么樣的心境對應什么樣的形象,山水的形象是無休無止的,當你是什么樣的心境,它就表現(xiàn)出相應的狀態(tài)。特別在畫到動情之處,手不能自已,內(nèi)心的沖動帶著手而流轉,時而筆走龍蛇,時而細筆慢皴,在意境的深處尋求筆尖的快感,尊崇“以淡寓濃、以簡寓繁、以輕寓重”的創(chuàng)作理念,不求繁蕪,不重尺幅。追求一種古樸、本真、精致的意韻。
在紙質繪畫上探索了很長時間,后來開始在陶瓷載體上嘗試進行創(chuàng)作,陶瓷作為一種新的材料,它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要求自己不僅能夠有扎實的繪畫功底同時需要掌握陶瓷材質的特性,從紙質繪畫到陶瓷材料的轉化經(jīng)過了多次嘗試,一開始出現(xiàn)了顏色變淺甚至燒沒了的現(xiàn)象,后來經(jīng)過反復試驗終于基本掌握了陶瓷材質的特性和燒成的規(guī)律。我得創(chuàng)作開始在陶瓷器型和裝飾上下功夫,在陶瓷上尋找新的語言,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一次歷練。
在陶瓷上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一開始就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創(chuàng)作山水瓷繪之時,我時常直抒胸臆,沒有起稿,有時想到哪就畫到哪,一氣呵成,剛剛好,正是這樣的心境讓我平和,沒有過多的雜念。創(chuàng)作之時,時?;叵肫鹋肋^的那座山,在登頂之時的感受,那時的氛圍和空氣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那刻。畫面的氛圍正是反映了當時的心境。中國書畫注重功夫,熬出來的功夫。宜乎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淺嘗輒止,一曝十寒。齊白石早年臨摹金農(nóng)的畫作,惟妙惟肖;為了畫好昆蟲、魚蝦,他長時間地觀察寫生。我始終記住恩師的教誨,不忘記基本功的練習,在取法于中庸、中正、圓通的孔儒文脈,不忘記修讀經(jīng)典文書。修心于簡淡平和,即靜虛空靈的理想境界中。時常反省自己,在做事做人方面的差錯,不斷修正自身。自覺地去凈化靈魂,以達到人格的過濾,潛移默化中,回歸于萬物之本。
在日積月累修讀中,我學會了與自己內(nèi)心對話,在創(chuàng)作中領悟心境的含義。生活中的真、善、美是我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畫品如人品,創(chuàng)作即心境。陸游在《學書》一詩中說得好:“即今譏評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币胝嬲谒囆g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須具備這樣的眼光和氣度,不計較一時一事,而能夠“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不懈、自甘寂寞?!爱嫷煤冒?,畫得妙,一定要堅持啊”父親的話語又在我耳邊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