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琪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3)
“粗”“細”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的一對反義詞,反義詞的不對稱是語言中常見的現(xiàn)象。根據(jù)三個平面理論并結合沈家煊(1999)的判斷有無標記項的六類標準,本文從詞匯、語用、語法來考察其不對稱現(xiàn)象。
“粗”“細”的不對稱主要體現(xiàn)在義項、構詞能力、構詞形式和意義上。
首先,“粗”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的釋義。
1.(條狀物)橫剖面大。2.(長條形)兩長邊的距離不十分近。3.顆粒大。4.聲音大而低。5.粗糙。6.疏忽;不周密。7.魯莽;粗野。8.略微。
“細”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的釋義如下。
1.(條狀物)橫剖面小。2.(長條形)兩邊的距離近。3.顆粒小。4.聲音尖;聲音小。5.精細。6.仔細;詳細;周密。7.細微;細小。8.年齡小。9.姓。
通過對詞典中“粗”“細”釋義的初步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粗”“細”有的義項是對應的,但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細”的語義要比“粗”的語義豐富,二者語義對比如下。
通過表1可知,“粗”“細”的義項總體來說是對稱的,比如“粗”在表示具體義時有(條狀物)橫剖面大、(長條形)長邊距離大等義項,在表示抽象義時有疏忽、粗糙等意思?!凹殹币灿邢鄬木唧w義及抽象義。但是也存在不對稱的情況,比如“粗”的第7個義項是“魯莽;粗野”,例如人們可以說“粗暴”“粗話”“粗人”,而“細”并沒有與之相關的義項組詞造句。另外,“粗”具有表示“略微”義的義項,比如“略知一 二”“略具規(guī)?!保凹殹币矝]有相對應的義項。“細”具有“年齡小”的義項,可以說“細妹”“細娃子”,但是“粗”并不具備此義項,不能以此義項組詞造句。
表1
本文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粗”“細”的構詞進行了窮盡性的檢索后,得到以下數(shù)據(jù)。需注意的是,本節(jié)中所指的“構詞”不包括所構成的固定詞語。
從表2可以看出,“粗”“細”的構詞能力不是對稱的,“粗”位于詞首的構詞數(shù)量是43,“細”位于詞首的構詞數(shù)量是37?!按帧蔽挥谠~首的構詞能力略高于“細”?!按帧蔽挥谠~尾的構詞數(shù)量是3,“細”位于詞尾的構詞數(shù)量是15?!凹殹蔽挥谠~尾的構詞能力高于“粗”。
表2
從總體構詞數(shù)量上看,“粗”總的構詞數(shù)量是46,“細”總的構詞數(shù)量是52,“細”總的構詞能力大于“粗”的構詞能力。
“粗”與“細”在構詞形式與意義上的不對稱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形式和意義完全對稱是第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里,“粗”“細”與相同的語素進行組合,所構成的詞形式和意義完全對稱,這些詞都是單義詞,比如粗菜/細菜、粗糧/細糧、粗心/細心、粗活兒/細活兒,這幾對詞語形成了反義詞語。
例如:“粗菜”指蘿卜、白菜等普通蔬菜?!凹毑恕敝改硞€地方在某個季節(jié)培育的成本較高、供應量不多的蔬菜,如北方地區(qū)冬季的黃瓜、蒜苗、西紅柿等(區(qū)別于粗菜)?!按旨Z”一般指大米、白面以外的食糧,如玉米、高粱、豆類等?!凹毤Z”一般指白面和大米食糧。
詞形對稱,詞義不對稱是第二種情況。“粗”“細”和相同的語素進行組合,在形式上是完全對稱的,但意義有對稱的一面也有不對稱的一面。如:粗布/細布;粗工/細工。
例如:“粗布”指一種平紋棉布,質地比較粗糙的土布;“細布”指一種平紋棉布,質地比市布還細膩。“粗布”和“細布”的第一個義項是對稱的,但是“粗布”比“細布”多了一個義項。“粗工”指技術性較低、勞動強度較大的工種做粗工的人;“細工”指精密細致的工作。這既體現(xiàn)了對稱性,又體現(xiàn)出了不對稱性。
詞形不對稱是第三種情況,但詞義是對稱的。比如“粗糙”和“細發(fā)”,“粗疏”和“細密”,這兩組雖然形式不一致,但是意義是相反的。
例如:“粗糙”指(質料)不精細;不光滑(工作等)草率;不細致?!凹毎l(fā)”指細致;不粗糙?!按质琛敝覆患毿?;馬虎(毛發(fā)、線條等)粗而稀疏。“細密”指(質地)精細密實:不疏忽大意;仔細。
在詞性和詞義上都是不對稱的是第四種情況?!按帧焙汀凹殹狈謩e和不同的語素搭配構成詞語,這種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有“粗”但無“細”類,例如:粗暴/*細暴;粗笨/*細笨;另一種是有“細”但無“粗”類,比如細節(jié)/*粗節(jié);細究/*粗究。這兩種構詞數(shù)量非常大,“粗”和“細”的構詞大都屬于這類。
以上從詞的形式和意義的角度分析了“粗”“細”的對稱和不對稱情況,具體見下表。
由表3可知,“粗”和“細”所構成的詞在詞形和意義上是對稱與不對稱并存的。
表3
1.差比句“A比B……”
“粗”“細”的差比句例子如下:
(1)桌子腿稍微比象腿粗一點,椅子背兒可是比皇上的寶座矮著一寸多些。
(2)同樣,它的前腿也比后腿粗。
(3)羊絨表面鱗片密度約為60—70個/mm,毛也比羊毛細,平均細度多在14—16um間,因此摸上去有種絲滑的感覺。
(4)“文兄應該知道,現(xiàn)在尼龍絲的直徑,已經(jīng)抽到比蠶絲細上幾十倍了,我們還要養(yǎng)蠶嗎?”
在此句式中,“粗”和“細”都用來將兩個不同事物或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程度來進行比較,后面往往會有“得多”“一點”“多了”等來補充說明程度。根據(jù)語料搜集的結果,“細”出現(xiàn)的頻率要高于“粗”。
2.等比句“A+像/有+B+一樣/那樣……”
例子如下:
(5)質量重達五六百克的“太空椒”、像胳膊一樣粗的“太空黃瓜”、有1.4米長的“太空蓮藕”……
(6)小護士說你的血管像小孩子一樣細!
根據(jù)語料庫搜集的結果,在等比句“A+像/有+B+一樣/那樣……”中,“細”的例句要多于“粗”。
3.否定比較句“A沒有B……”
同一范疇內的事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并且有典型與非典型的區(qū)分。典型成員特征比非典型成員更加突出,但是非典型成員在數(shù)量上是占有優(yōu)勢的。典型成員數(shù)量雖然少一些,但是與非典型成員相比更加突出,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認知上的“凸顯性”。
“粗”能進入否定比較句“A沒有B……”中,是因為否定比較句中將A與B相比,強調的是A沒有B……為了更加突出B的特征,因此特征更為顯著的“粗”能進入該句式。
“粗”“細”作為一組常用的量度形容詞反義詞,在句子中充當句法成分時,大多數(shù)是對稱的,比如說兩個詞都可以做定語、謂語、狀語和補語。
(7)他的胳膊比你的粗多了。
(8)這棵樹比那棵粗。
上述的兩個例子是“粗”“細”作謂語的典型句子,這兩個詞在比較句中都更容易作謂語,通常情況下,兩個詞作謂語時都是形容詞。
“粗”“細”作定語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比如:
(9)蒸汽車的鐵制前輪很大,在戰(zhàn)車般的履帶上繞著粗鐵鏈。
(10)筆畫有直筆、圓筆、粗體、細體,但是一般都是瘦硬的細線,筆畫多方折。
“粗”和“細”也能作狀語,例如:
(11)臺灣大學入學考試粗估錄取率67.07%。
(12)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粗”“細”也能作補語,例如:
(13)含礫的中粗粒厚層狀砂巖,由下而上顆粒變細,主要成分石英、巖屑、膠結物CaCO3,占15%左右。
通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粗”“細”作謂語、定語、狀語和補語的時候,基本上是對稱的,同時,“粗”和“細”都能受程度副詞“很”的修飾,例如:
(14)很早以前了,用那種很粗的聲音唱“當黑夜降臨的時候……”
(15)有一次,他手摔傷了,手腕腫得很粗。
由上述各例可知,“很粗”和“很細”都可以作謂語、賓語、定語,但是“很粗”一般不作補語,“很細”則除了作謂語外,更多的是作補語。
《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漢字頻率表》(1986)中,一共收錄漢字4574個,“粗”“細”分別居第1037位和第462位。“粗”的構詞能力居614位,構詞條數(shù)29條;“細”的構詞能力居332位,構詞條數(shù)一共44條。由此可知,“細”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粗”的使用頻率。
北大CCL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檢索到含有“粗”的語料共25026句 ,“細”的語料一共10257句。從總體上來說,“細”的使用頻率要高于“粗”。
“粗”“細”的不對稱現(xiàn)象雖然看起來比較復雜,但是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綜合語言研究中的標記理論及對稱分布理論,將從內因角度來分析“粗”“細”的不對稱動因。
語義演變的不均衡性是不對稱的主要內因,句法和語義的制約關系在上文對“粗”“細”的義項分析中可以看出來?!按帧痹诹x項上主要是消極的,如:“粗糙”“疏忽”“魯莽”等。而“細”的義項則主要是積極的,如:“精細”“仔細”“周密”等。
“粗/細+動詞”“粗/細+名詞”和“粗/細+形容詞”使用上的不對稱現(xiàn)象都體現(xiàn)出量度形容詞“粗”“細”在詞語的搭配能力的不對稱。
1.“粗/細+NP”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粗+NP”可以組成一下12個詞語:粗布、粗菜、粗工、粗話、粗活兒、粗口、粗糧、粗人、粗紗、粗線條、粗心、粗制品。
“細+NP”可以組成以下18個詞語:細布、細部、細點、細菜、細工、細故、細活兒、細節(jié)、細糧、細毛、細目、細情、細紗、細心、細雨、細則、細賬、細作。
依據(jù)整理可得,“粗/細+NP”在構詞數(shù)量上總體來說是不對稱的,“細+NP”的構詞數(shù)量是要多于“粗+NP”。
2.“粗/細+VP”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粗+VP”可以組成以下三個詞語:粗通、粗加工、粗估。
“細+VP”可以組成以下一個詞語:細究。
依據(jù)整理的“粗/細”的組詞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粗/細+VP”在構詞數(shù)量上差不多,此類詞語數(shù)量較少。
3.“粗/細+AP”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粗+AP”可以組成以下25個詞語:粗暴、粗笨、粗鄙、粗糙、粗大、粗浮、粗獷、粗豪、粗狂、粗糲、粗劣、粗陋、粗魯、粗略、粗莽、粗淺、粗實、粗疏、粗率、粗俗、粗細、粗啞、粗野、粗重、粗壯。
“細+AP”可以組成以下11個詞語:細密、細嫩、細膩、細巧、細軟、細潤、細弱、細碎、細微、細小、細致。
從上文可知,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粗/細+AP”在構詞數(shù)量上是不對稱的,“粗+AP”的構詞數(shù)量多于“細+AP”。
綜上可知,“粗”和“細”在詞匯、句法、使用上都是不對稱的,“粗”“細”的不對稱是由多種因素所共同決定的,其中語義演變的不均衡性是不對稱的主要內因,句法和語義的制約關系在對“粗”“細”的義項分析中可以體現(xiàn)出來,并且“粗/細+動詞”“粗/細+名詞”和“粗/細+形容詞”使用上的不對稱現(xiàn)象都體現(xiàn)出量度形容詞“粗”“細”在詞語的搭配能力的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