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明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實驗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在新課改背景下,體驗式教學應運而生。從體驗式教學的內涵來說,主要是教師依據“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的結果,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以課堂主人的身份,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知識建構。與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個體的獨特性、自主性和生成性,更加關注知識的經歷過程,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構建,并促進數學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真正落實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第一,對體驗式教學重視不夠。新課程理念下,體驗式教學契合了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落實的關鍵。但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一方面,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當前小學數學教師依然束縛在應試教學觀念中,不僅沒有認識到體驗式教學的價值,而且誤認為體驗式教學會浪費課堂時間,難以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當前的教學能力無法滿足體驗式教學的要求。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開展。
第二,體驗式教學目標模糊。在構建小學數學體驗式課堂時,唯有設計出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的體驗式教學目標,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但是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由于部分教師對體驗式教學內涵理解得不夠深刻,或者束縛在滯后的教學理念中,缺乏理論和專業(yè)指導,設計出來的體驗式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不相符,致使學生的探究學習目標較為模糊。
第三,教學手段無法突破傳統(tǒng)模式的限制。教學過程主要是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手段。體驗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科學選擇體驗式教學手段。但是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約,教師常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依然束縛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下,難以真正實現(xiàn)體驗式教學的價值。
第四,教學情境不科學。在新課改背景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開展體驗式教學的最佳手段。但是在實際操作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其一,教學情境“泛化”。教師不管知識點難易與否,即便是學生能夠輕易理解的問題,也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其二,教學情境單一。主要是教師在設計體驗情境時,長時間固定使用某一種或某幾種教學情境,使得學生的新鮮感下降,難以保證學習效果。其三,教學情境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常常忽略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致使所設計的數學情境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難以達到體驗式教學的價值。
第五,教學評價制約體驗式教學的開展。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構建與體驗式教學模式相契合的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價值,不斷推動體驗式教學的完善和發(fā)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進行評價時,過分關注教學評價的甄別性與選拔功能,常常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忽視了學生在體驗學習中的具體表現(xiàn);同時,教師在體驗式評價時,過分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情況、態(tài)度轉變等,這種批評式的教學評價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開展。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材是唯一的參考標準,教師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內容安排教學方案、確定教學內容。如此,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已經涵蓋了數學課本上的所有知識,并進行了全面的講解,數學教學內容看似比較完美,但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面對這一現(xiàn)狀,在開展數學體驗式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結合體驗式教學的內涵以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將數學教學內容與體驗式教學的特點進行有效的結合,并指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發(fā)展特點、實際生活等。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確保數學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
與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情境是體驗式學習的核心,充分發(fā)揮特定情境的魅力,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體驗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建構,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真正落實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為了發(fā)揮教學情境在體驗式學習中的價值,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設計情境。
首先,創(chuàng)設操作式的體驗情境。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思維來源于實踐操作,如果將兩者之間的固有聯(lián)系人為地割裂開來,忽視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運用,就會制約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诖耍谛W數學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要尊重“思維與實踐操作”的關系,結合教學內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帶領學生開展動手實踐操作、觀察、模仿和實驗,最終在數學實踐的具體操作中,體驗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成以及數學知識的發(fā)展,最終在這一過程體驗中建構數學知識,促進數學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
其次,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體驗情境。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聯(lián)系緊密,不僅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回歸生活。同時,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在認識新鮮事物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依賴于形象思維。基于此,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數學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深層次挖掘,尋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契合點,創(chuàng)設出具有生活化氣息的教學情境。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促使學生在直觀的感官沖擊下,體驗數學知識、探究數學知識,最終在體驗中完成數學知識的高效構建。
再次,設計游戲化的教學情境。為了徹底改變小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教師在設計體驗式情境時,還應尊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其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喜歡游戲的天性,根據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科學融入一定的數學游戲,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數學游戲情境中,引導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驗式學習中,最終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每一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同時,小學數學新課改也明確要求: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生成和發(fā)展,最終在體驗感知中完成數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優(yōu)化體驗式教學時,應立足于小學生內心的強烈求知欲望,為其創(chuàng)造知識探究的機會。一方面,自主探究過程要讓學生切實體驗到再創(chuàng)造的樂趣。在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結合教學內容給小學生設計出與其認知發(fā)展區(qū)相契合的自主探究任務。接著,指導小學生圍繞探究的任務,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思考、探究和再創(chuàng)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明確自己的身份不再是數學課堂的主導者、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作為組織和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引導者、組織者、鼓勵者,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在探究中體驗到更多學習的快樂,逐漸建構起更加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開展合作探究,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個人的獨立思考,還要通過合作探究,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建構,并激活自身的數學思維。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探究任務,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按照5-8 人為一個小組的標準,將全班學生科學、合理地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的過程,達到體驗式教學的目的。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最終也將回歸生活,成為解決生活問題的最終手段?;跀祵W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時,應帶領學生走出數學課堂,在數學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最終實現(xiàn)數學學習的升華。而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時,應結合所學的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合理設計和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借助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促進理論知識在數學實踐中的轉變,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也真正強化了數學學習體驗。另外,教師還要設計具有實踐性的課后作業(yè)。課后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是學生內化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的關鍵。在全面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時,教師應對課后數學作業(yè)的方式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調查等。如此,不僅豐富了數學課后作業(yè)的形式,也促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作業(yè)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觀察能力,促進數學思維的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了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具有極強的導向性、激勵性作用。基于教學評價的價值,為了更好地促進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教師必須要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一方面,關注過程性評價。為了促進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教師在優(yōu)化教學評價時,不能只局限于數學課堂學習的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知識探究過程,將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情況、獲得的知識、思維發(fā)展等都納入教學評價中。另一方面,教師還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導向,優(yōu)化教學評價。為了最大限度地促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小學數學教師在優(yōu)化教學評價時,還應結合學生在知識探究過程中的表現(xiàn)等,努力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借助語言激勵等方式持續(xù)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下一輪的體驗式學習中。
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專業(yè)素養(yǎng)、課堂駕馭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教師在實施體驗式教學之前,必須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加強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真正把握體驗式教學的內涵,以便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除此之外,為了強化體驗式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時,還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避免情境設置不當。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數學教師在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時候,常常面臨著情境設置不當的問題。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設計體驗情境的時候,常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只是憑借自己的經驗設計教學情境,或者直接從網絡上下載現(xiàn)成的體驗情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所設計的體驗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參與其中,嚴重制約了情境體驗教學的順利開展。
第二,避免合作流于形式。在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中,合作交流也是很重要的手段。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為了切實保障體驗式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必須要避免形式化的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任務之前,應全面考慮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特點等,確保其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區(qū)相契合,否則就會制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另外,為了確保合作體驗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教師還應合理控制合作交流的時間,不僅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和交流時間,還要引導學生避免無效的討論等。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體驗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依然存在教學“形式化”的現(xiàn)象,嚴重制約了體驗式教學價值的實現(xiàn)。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尊重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課堂教學內容,結合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合理確定體驗式教學內容,科學組織體驗式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知識,積極開展數學實踐、優(yōu)化數學教學評價等,不斷提升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