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早麗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合肥小森林雙鳳幼兒園
在混齡運動中,幼兒能夠自主、自愿、自由地進行各種體育游戲活動,打破了幼兒年齡、班級界限,擴大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結伴、自由游戲,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要,充分體現(xiàn)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忑g運動更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平臺:既為年長幼兒提供了一個幫助和包容年幼幼兒的機會,也為年幼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與年長幼兒學習與交往的機會,從而促進幼兒交往能力和社會性的發(fā)展。
混齡戶外運動游戲正在進行時,此時在用梯子搭成的平衡區(qū)內,有兩位大一班的小朋友:帥帥和雅萱;一名小二班小朋友:一諾。一諾小心翼翼地走在梯子上,帥帥站在梯子的外側拉著她,與一諾一側的雅萱則緊跟在一諾后面。突然,一諾一個不小心,踩空了梯子,摔倒了,哭了起來。雅萱趕緊扶起一諾并滿臉著急地說:“帥帥,你怎么不和一諾說,讓她小心一點啊?”帥帥反駁道:“我在旁邊拉著她了呀。”“可是,她這么小,你不提醒她小心一點,也不告訴她慢一點,她當然會摔倒?!睅泿洕M臉無奈地看著一諾,再一次拉起一諾的手,為她擦干眼淚,并不時地提醒和鼓勵一諾繼續(xù)游戲。
在幼兒自主交往過程中,我們看到男孩與女孩交往的特點不同。在案例中,帥帥以為只要拉住妹妹的手就沒有關系,而雅萱卻認為帥帥應該要用語言提示,就可以避免妹妹的摔倒。在這過程中,兩個人發(fā)生了爭論。男孩在交往中大多以動作體現(xiàn),而女孩在交往中多會用語言的方式。
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在游戲中雖然知道了混齡之間可進行交往互動,卻缺乏語言的運用,沒有通過語言表達的形式讓對方理解自己,以便更深地交往。3-6歲幼兒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重中之重。幼兒需要學會不斷地傾聽和理解交流者的語言含義,在不同的社會交往情景中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這一階段的游戲中,我們采用“以強帶弱”的方式,即: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小朋友帶著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小朋友,這種方式常常是“大”帶“小”;喜歡表達的小朋友帶著不愿意表達的小朋友,這種方式可以是“大”帶“小”,也可以用于“小”帶“大”。
在混齡運動中,小一班的逸雪拿著鐵環(huán)跑到我面前,對我說:“找不到姐姐了。”我問道:“是大三班的小姐姐嗎?”“是的。”“那你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嗎?”“童瑞?!薄澳悄憧匆豢床賵錾嫌袥]有她?!薄拔铱吹搅耍谕媾逝?,童瑞,童瑞……”逸雪跑過去,立馬就問:“姐姐,姐姐,你為什么丟下我?”童瑞靦腆地說:“我想去那邊看一看?!薄敖憬?,你帶我一起玩吧,這個掉了(推鐵環(huán)鉤子的手柄頭掉了)?!庇谑牵鹉弥F環(huán)的手柄準備給她卡好。逸雪一直說:“姐姐,這個是怎么接的呀?”“把這里對準這個卡口一按就可以了?!薄澳沁€會掉嗎?”“會!”……
從孩子們之間的對話,我們看出逸雪一直占有主動權,不斷地拋出問題,而大班的童瑞屬于內向的孩子,她一直回答問題。在這樣的“一強一弱”的語言互動中,幫助兩個孩子自主交往、相互成長。
混齡運動開始了,在排隊時弈涵說:“姐姐,那個好高,我害怕!”梓青安慰他說:“弟弟,你不要怕,姐姐會保護你的?!薄翱墒?,我爬不上去怎么辦呢?”“沒關系的,你只要按照我教你的方法,一定能過去的,你不要害怕……”此時,站在他們前面的逸凡說:“弟弟,沒關系的。等下你看看我怎么做的,你就跟著學,一定也能過去的?!苯又喌睫暮耍麉s在翻越最高處的攀爬架時總是翻不過去。一次次地嘗試,一次次地失敗,他急得滿頭大汗。梓青在一旁一邊扶著他一邊說:“你一只腳先踩在這個橫木上,另一只腳踩在那個橫木上?!鞭暮罩f的做了,爬上了最高點,剛要翻越,一只腳沒有用力又滑落下來。梓青急得直撓頭:“你把兩只手扶住兩邊。”梓青邊說邊示范,弈涵再一次嘗試。只見弈涵翻越了最高的攀爬架,一步步順著梯子滑下來,他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
在這一輪游戲中,我們主要采用戶外游戲中“大帶小”的方式。在“翻山越嶺”的游戲中,孩子與孩子之間要通過溝通、表達、示范,才能保證游戲的正常開展。
通過混齡運動,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在交往過程中語言的應用和發(fā)展,而不是簡單的兩個一大一小的孩子在一起玩;通過這樣大帶小,小促大的方式,一方面促進幼兒交往語言的應用,一方面也加深了孩子間的相互了解。
在混齡戶外游戲中,跳圈圈區(qū)對于中大班的小朋友難度不大。于是,我在圈圈之間加上了輪胎作為障礙物。游戲開始了,小二班的一個小女孩來到了跳圈圈的地方,她在輪胎面前停了下來,接著從旁邊繞了過去。我對孩子說:“寶貝,你可以嘗試一下跳進輪胎?!笨墒切“嗟男∨笥涯懽颖容^小,不敢往上跳,就一直在那等著。這時,我對身后大班的梓萱說:“你可以幫她嗎?”梓萱跑到她身邊,向上一跳。然后她看著妹妹,發(fā)現(xiàn)妹妹還是不懂。于是我對梓萱說:“你要告訴妹妹怎么做,讓她不要害怕。”梓萱伸出手,拉著妹妹的手,說道:“不要怕,我扶著你,你跳一下,試一試,這個不高的?!泵妹煤ε碌卣f:“可是我還是不敢?!辫鬏孀叩矫妹玫那懊?,站在圈里,對妹妹說:“妹妹,我來跳給你看。”“你看,你不要害怕,兩個腳抬起來往上跳就可以了?。 泵妹瞄_始進行嘗試,就這樣,妹妹在梓萱的幫助下終于成功了。
在這次游戲中,可以明顯看出教師的介入對游戲進程的影響。兩個孩子都是比較內向的,主動性較差。這時教師的介入,就為兩個人之間創(chuàng)造了機會,并讓孩子盡量用語言溝通,用語言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梓萱小朋友利用親切的語言和肢體動作(主動伸出手拉妹妹),幫助妹妹完成任務,創(chuàng)造了孩子之間交往的機會。教師作為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器械的提供者,通過對幼兒的觀察和適時介入,激發(fā)了幼兒間的語言交往,促進了幼兒自主交往水平的發(fā)展。
在日?;忑g運動中,年幼幼兒和年長幼兒交往時,語言交流成為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和途徑。在年長幼兒的影響下,年幼幼兒的詞匯量得到豐富,年幼幼兒的語言表達漸漸地更加有條理,從而使幼兒之間的交往阻礙越來越小。混齡戶外運動中,隨著語言交往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豐富、自由,常常會使他們超越自己的原有交往水平,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
總之,在混齡戶外運動中充分運用“兒童教育兒童”“兒童影響兒童”來挖掘他們語言交往的潛能,使同齡的孩子們在共享中相互交流;混齡的孩子們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在老師的適時介入中共同成長;在挑戰(zhàn)中不斷進步。讓我們一起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并支持孩子交往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