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勝
重癥顱腦損傷為臨床最為常見的疾病,該病癥對患者健康所造成的損傷較為嚴重,若救治不及時很容易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且結合實際可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存在神經功能損傷情況,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預后[1,2]。因此,患者在ICU 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更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使患者的癥狀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改善。高壓氧療法逐步被臨床所重視,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在ICU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接診的60 例ICU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齡45~69 歲,平均年齡(57.27±3.93)歲;致病原因:車禍17 例,建筑施工事故10 例,其他因素3 例。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4~68 歲,平均年齡(58.83±3.83)歲;致病原因:車禍14 例,建筑施工事故9 例,其余因素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病發(fā)后3 h 內送至本院進行治療;非外院轉入患者;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史。排除標準:外院轉入患者;存在四肢骨折等其他損傷;入院時已經屬于危重患者,隨時有生命危險。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模式進行治療,入院后立即給予患者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顱內壓變化,合理運用甘露醇開展降低顱內壓治療,并綜合性評估患者顱腦出血情況,及時展開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高壓氧療法進行治療,按照常規(guī)方式對患者展開氣管插管治療,對患者呼吸功能進行改善,確?;颊吆粑鼤惩āM瑫r需適當抬升患者頭部約15°,以改善患者腦部靜脈回流。借助空氣加壓艙開展高壓氧療法,15 min 內完成升壓,確保艙內壓力由0.1 MPa 上升到0.22 MPa,待艙內壓力平穩(wěn)后,則需要對患者展開吸氧治療,單次治療時間控制在1 h 左右。且在治療完成后,需在20 min 內完成艙內減壓,使得艙內壓力從0.22 MPa 恢復到0.1 MPa。1 次/d,持續(xù)治療10 d。且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顱內壓、呼吸頻率以及神智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GCS 評分和DRS 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①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神智完全恢復,顱內壓恢復正常,且患者體力同樣得到恢復,血壓、心率等指標均穩(wěn)定在正常范圍內;有效:治療后,患者神志有效恢復,各方面異常癥狀均得到改善,但未完全得到恢復;無效:治療后,患者患者各方面癥狀未得到改善,神志未得到恢復??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GCS 評分:主要對患者運動反應能力、睜眼反應以及語言能力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各單項評分分別為5、4、6 分,最高分為15 分,表示意識清楚;12~14 分為輕度意識障礙;9~11 分為中度意識障礙;8 分以下為昏迷;分數(shù)越低則意識障礙越重。由臨床醫(yī)師以及護理人員共同進行評估。③DRS 評分:對患者顱腦外傷情況展開評估,涉及患者運動情況、語言情況、進食情況等,總分30 分,評分越高提示殘疾越重[3,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S 評分和DRS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DR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GCS 評分高于對照組,DR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S 評分和DR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S 評分和DR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的3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n(%)]
重度顱腦損傷在臨床一直有較高的接診量,且結合醫(yī)院近幾年的實際接診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數(shù)量正快速增加,對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影響較大[5]。多數(shù)患者在病發(fā)后需立即入住ICU 進行治療,隨著臨床對于重度顱腦損傷治療措施的不斷完善,顯著提升了臨床治療效果。為促使患者受損腦組織盡快恢復,則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迅速改善患者腦組織缺氧癥狀,緩解患者腦水腫癥狀,降低神經功能損傷。
通過高壓氧療法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治療,可以促使患者血氧含量得到提升,在極短時間內改善患者腦部氧供應情況,達到緩解患者各癥狀的效果[6,7]。此外,高壓氧療法可以改善患者腦血管收縮情況,減少腦血流量,緩解腦水腫癥狀。通過對患者腦組織供氧供血情況的改善,可以避免患者出現(xiàn)缺氧、水腫、缺氧惡性循環(huán)的情況。同時,高壓氧療法可以促使患者頸部血流量明顯減少,逐步增加對應椎動脈的供血量,促使患者腦干的血流量以及網狀激活系統(tǒng)的血流量得到增加,最終達到改善患者醒覺狀態(tài)的作用,幫助患者盡快蘇醒。另一方面,高壓氧療法可以促使患者的血液粘度得到降低,并逐步提升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提升腦組織細胞中氧氣的彌散力度,降低患者腦組織缺氧所造成的負面影響[8]。張旗林[9]研究中指出,在ICU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治療過程中,及時展開氧吸入治療,可以使患者腦組織缺氧癥狀在極短時間內得到改善,能夠直接降低病癥對患者所造成的負面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為確保高壓氧療法的綜合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治療艙內壓力以及吸氧時間進行科學控制,避免患者出現(xiàn)氧中毒的情況,同時,需要了解患者以往病史,對于有癲癇癥狀的患者則需要預先使用抗癲癇類藥物進行治療,再展開高壓氧療法[10-12]。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GCS 評分和DRS 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GCS 評分高于對照組,DR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壓氧療法能夠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受損功能得到迅速改善,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促使患者盡快得到恢復。
綜上所述,ICU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采用高壓氧療法進行治療,可使患者盡快得到恢復,減輕臨床癥狀,減少并發(fā)癥,降低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