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燦 底瑞青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六病區(qū) 450000;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護理部 450000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一種以疼痛、縱向高度丟失、臨床活動受限的脊柱性骨折,好發(fā)于老年患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1〕。經(jīng)皮椎體成形術(PVP)是目前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常用的治療方案,PVP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能有效矯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緩解患者疼痛感〔2〕。術后為了有效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預防再骨折,需要指導患者進行腰椎功能鍛煉。然而腰椎功能鍛煉效果受患者依從性影響,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專業(yè)性護理指導,導致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較差,影響患者腰椎功能恢復〔3〕。研究指出〔4〕,骨科患者出院后對其實施有效的隨訪將有助于提高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改善患者預后。信息化健康教育平臺通過信息平臺,發(fā)現(xiàn)患者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醫(yī)療管理中的不足,并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從而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5〕。本研究將探討基于移動終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胸腰椎壓縮性骨折PVP患者中應用效果,旨在提高患者院外功能鍛煉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胸腰椎壓縮性骨折PVP術后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CT、MRI確診;②患者符合PVP手術指征;③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并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陳舊性椎體壓縮性骨折;②合并大小便功能障礙壓迫神經(jīng)損傷;③PVP術后出現(xiàn)氣胸、骨水泥滲漏、椎弓根骨折等并發(fā)癥;④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35~70歲,平均(58.22±4.25)歲;病程3~15 d,平均(10.25±2.42)d;胸腰椎骨折范圍為L1~T8段:T8:10節(jié),T9:12節(jié),T10:9節(jié),T11:11節(jié),T12:9節(jié),L1:7節(jié),L2:4節(jié)。對照組男26例,女25例;年齡35~70歲,平均(58.12±4.45)歲;病程3~15 d,平均(10.45±2.32)d;胸腰椎骨折范圍為L1~T8段:T8:8節(jié),T9:10節(jié),T10:10節(jié),T11:10節(jié),T12:11節(jié),L1:6節(jié),L2:5節(jié)。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術后行常規(guī)護理隨訪,患者出院前由責任護士登記好患者常用的手機號碼,患者出院后由責任護士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隨訪時間為3個月,出院第1個月隨訪頻率為每周1次,每次10~15 min;出院第2個月改為每2 w隨訪1次,每次10~15 min;出院第3個月改為每個月隨訪1次,每次隨訪10~15 min,隨訪內(nèi)容包括飲食指導、用藥指導、日常生活指導、并發(fā)癥預防指導、腰椎功能鍛煉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建立胸腰椎骨折信息化管理小組:由骨科護士長1名、骨科主管護士2名、信息中心工作人員2名、設備科工作人員2名等聯(lián)合組成,小組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既往病史為其制訂個體化管理措施。②胸腰椎骨折信息化管理內(nèi)容:信息化管理小組采用軟件公司開發(fā)的軟件對患者實施信息化管理,患者入院后信息化管理小組應用信息化健康教育平臺手機APP對患者實施管理,APP包括移動視頻健康宣教、微信公眾號推送、醫(yī)患互動三大模塊。其中移動視頻健康教育包括術前健康宣教(以視頻的形式向患者發(fā)送PVP術前注意事項,包括備皮、檢查、術中體位及用藥等)、術后護理要點(通過床前移動視頻的形式,讓患者了解術后疼痛管理、引流管護理等內(nèi)容,并向患者展示術后腰椎功能鍛煉內(nèi)容及注意事項)、出院指導(出院前1 d,以視頻短片的形式向患者講解腰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內(nèi)容包括家庭護理、督促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功能鍛煉中、日常生活指導、積極配合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每個視頻播放時長為30 min,視頻可以采用真人示范、文字及動畫的形式進行播放。③微信公眾號推送:患者出院后,可將視頻、文字資料通過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給患者,護理人員可根據(jù)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定期為患者推送康復鍛煉計劃,患者可在微信公眾號上留言,并由主管護士在線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同時將患者居家康復鍛煉情況及時反饋給主治醫(yī)師,并由主治醫(yī)師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時調(diào)整功能鍛煉方案,同時由主管護士將調(diào)整后的功能鍛煉方案推送給患者。④醫(yī)患互動:腰椎骨折管理小組在患者入院時指導其在手機中安裝IGMS手機APP版,患者每天可登陸IGMS系統(tǒng)將自己疑問、飲食、用藥、運動鍛煉等情況通過圖片、文字等方式上傳至主治醫(yī)師診療系統(tǒng)中,主治醫(yī)師會根據(jù)患者情況為其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健康管理行為、康復效果及生活質(zhì)量。①功能鍛煉依從性:采用自擬的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價,量表從鍛煉內(nèi)容一致性、鍛煉時間、鍛煉頻次、鍛煉動作規(guī)范性等方面評分,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4分,1分為“無”、2分為“偶爾”、3分為“經(jīng)?!?、4分為“總是”,總評分10~4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鍛煉依從性越好。②健康管理行為:采用健康行為量表(HPL)〔6〕進行評價,量表包括壓力調(diào)解(7條目)、健康責任感(8條目)、人際關系(8條目)、心理健康(9條目)、軀體活動(10條目)、營養(yǎng)(10條目),共52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3級評分,總評分52~156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健康相關行為越好,量表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912,提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③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評分范圍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主觀評價。④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7〕:包括坐位、站位、步行、提物、旅行、性生活、生活自理、疼痛強度、干擾睡眠、社會生活等10個條目,總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功能障礙越明顯。⑤生活質(zhì)量: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zhì)量測定量表(WHOQOL-BREF)〔8〕進行評價,量表包括軀體維度、情感維度、家庭功能、社交功能、心理狀況等5個維度,每個維度賦值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兩組干預前功能鍛煉依從性、VAS評分、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鍛煉依從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VAS評分、ODI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功能鍛煉依從性、VAS評分及ODI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HPL總評分及壓力調(diào)解、健康責任感、人際關系、心理健康、軀體活動、營養(yǎng)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總評分及軀體維度、情感維度、家庭功能、社交功能、心理狀況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治療依從性是指患者飲食、用藥、生活方式等行為改變與健康教育或醫(yī)學建議一致的程度,患者治療依從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患者采取積極的方式應對疾病,從而有利于患者康復〔9〕。本研究提示,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考慮可能由于信息化平臺能準確、有效評估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并通過平臺向患者推送功能鍛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功能鍛煉意識及積極性〔10〕?;谝苿咏K端的信息化平臺將健康宣教延續(xù)至患者出院后,患者出院后可通過手機APP與護士進行實時溝通,有助于護士對患者進行脊柱功能鍛煉指導,提高患者鍛煉依從性〔11〕。另外,平臺通過視頻、文字、圖片、動畫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患者對脊柱功能鍛煉相關知識學習興趣,使患者能更好地掌握功能鍛煉要點,提高患者鍛煉依從性〔12〕。
研究指出〔13〕,患者預后與其健康行為有密切的關系,出院后協(xié)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將有助于患者病情轉歸及預后。本研究表明,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健康行為。究其原因: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APP軟件包含疾病相關知識、出院后健康指導、在線咨詢、病友交流等功能,使患者與醫(yī)護人員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患者間可相互分享經(jīng)驗,醫(yī)生能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針對性指導,使患者能最大限度了解自己病情,建立疾病康復信心,從而促使患者形成健康行為〔14-15〕。
術后脊柱功能鍛煉能促進患者脊柱活動,保持脊柱活動性及靈活性,從而改善胸腰椎骨折功能〔16〕。另外,功能鍛煉可刺激毛細血管擴張及促進淋巴循環(huán),有利于患者炎癥吸收,緩解患者肌肉僵硬,減輕及消除患者疼痛感,有效預防肌肉松弛,增加腰部肌力,改善腰椎功能,因此患者腰椎功能鍛煉依從性對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積極的作用〔17〕。本研究表明,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預后。這是由于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通過微信公眾號定期向患者推送腰椎骨折功能鍛煉計劃,不僅起到督促患者鍛煉的作用,而且提高患者對健康的認知,增強患者康復意識,從而提高患者鍛煉依從性及鍛煉效果,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8〕。
本研究表明,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生活質(zhì)量。這是由于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為患者提供了一個獲取疾病信息,并與醫(yī)護人員進行交流的平臺,從而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了患者治療信心〔19〕。另外,信息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為患者搭建同伴交流平臺,使患者間能相互分享疾病治療及預后的相關信息,從而增強患者康復信心,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20〕。
綜上所述,基于移動終端的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胸腰椎壓縮性骨折PVP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及健康管理行為,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