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吳新權,羅燕彤,洪雷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深圳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深圳 518116;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3.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 深圳 518116)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一種多因素綜合引起的疾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1]。糖尿?。╠iabetes mellitus,DM)通過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及脂質異常等多種機制促進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2]。冠狀動脈疾病報告和數據系統(tǒng)(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AD-RADSTM)是多個行業(yè)協(xié)會共同發(fā)表的專家共識,旨在將患者檢查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分類[3],從而更標準化、簡化地為臨床決策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報告的一致性[4]。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是一種急性負時相反應蛋白和非特異性宿主防御物質,以往在臨床上主要被用于評估肝功能損害和營養(yǎng)不良。研究發(fā)現(xiàn)[5],冠心病患者體內PA水平顯著下降,考慮可作為評估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清PA 水平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分析,探討糖尿病患者血清PA 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之間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8 月-2020 年12 月因胸痛就診于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并行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共819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1979 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中的冠心病患者診斷參考標準;②符合2017 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公布的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罹患惡性腫瘤患者;②入院前發(fā)生感染或炎性反應并接受相關治療的患者;③不適合行冠脈造影術者。將入選的患者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利用CAD-RADS 進行分級:選取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最大的分支評估狹窄程度,狹窄程度0為0 級,1%~24%狹窄為1 級,25%~49%狹窄為2級,50%~69%狹窄為3 級,70%~99%狹窄或左主干>50%或3 支血管阻塞性病變則為4 級,100%即完全閉塞為5 級。其中0、1、2、3、4 和5 級患者數分別為49 例(5.98%)、64 例(7.81%)、67 例(8.18%)、76 例(9.28%)、291 例(35.53%)和272例(33.21%)。根據是否患2 型糖尿病將患者分為糖尿病組(n=210)和非糖尿病組(n=609)。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收集兩組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PA、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尿酸(UA)、甘油三酯(TG)、血清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基線資料,并對其進行單因素分析。利用Spearman 相關分析血清PA 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及血糖水平與血清PA的相關性,利用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血清PA 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關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6.0 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性別、年齡、血糖、BUN、TG、HDL-C、LDL-C、PA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RBP、UA 和Cr 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M(P25,P75)]
2.2 不同CAD-RADS 分級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不同CAD-RADS 分級患者性別、年齡、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PA、RBP、TC、LDL-C、GLU、BUN、Cr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CAD-RADS 分級患者UA、TG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血清PA 與CAD-RADS 分級的相關性分析 所有患者的血清PA 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呈負相關(r=-0.087,P<0.05),其中糖尿病組血清PA 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呈負相關(r=-0.155,P<0.05),而非糖尿病組的血清PA 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無相關性(r=-0.070,P>0.05)。
2.4 血清PA 水平與血糖的相關性分析 兩組血清PA 水平與血糖呈負相關,其中糖尿病組(r=-0.182,P<0.05)相關性高于非糖尿病 組(r=-0.110,P<0.05)。
2.5 血清PA 及血糖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所有患者冠脈狹窄程度不同分級為因變量,將表1 及表2 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PA與血糖水平進行單因素分析,并進一步進行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PA(OR=-0.004,95%CI:-0.006~-0.002)、血 糖(OR=0.042,95%CI:0.011~0.073)均為冠狀動脈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
表2 不同CAD-RADS 分級患者基線資料比較[n(%),M(P25,P75)]
表3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多元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
2016 年我國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約400萬,近年來患病率仍逐漸升高且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大量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和醫(yī)療保健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6]。有創(chuàng)和無創(chuàng)的冠狀動脈造影研究均已證實,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間存在相關性[7]。因此,亟需尋找新的標志物來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冠脈病變的個體化治療效果。
PA 是一種急性相負性反應蛋白,主要由肝臟合成,半衰期約2 d,常被用于評價人體營養(yǎng)代謝和肝臟功能檢查。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PA 在炎癥、創(chuàng)傷、腫瘤、自身免疫、心肌梗死等方面有顯著作用,并與多種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有關,包括心血管疾病[5,8-10]。夏國華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PA 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患者發(fā)生院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PA 可作為早期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的預測因子。一項對急性缺血性胸痛患者在0~12 h 內的ROC 曲線分析顯示,PA 在診斷冠脈病變的敏感性和特異度高達82%和59%,說明其在臨床冠脈疾病的檢驗診斷中有較強的獨立性和相關性[12,13]。
本研究基于CAD-RADS 冠脈分級的特點,運用Spearma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819 例患者的血清PA 水平與CAD-RADS 分級呈負相關,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同[14]。但本研究結果顯示非糖尿病合并冠脈病變組的血清PA 水平與CAD-RADS 分級無相關性,而糖尿病合并冠脈病變組與CAD-RADS 分級呈負相關,且血糖水平與CAD-RADS 分級呈正相關。Zhang C等[15]的研究在調整肝功能指標后,發(fā)現(xiàn)PA與冠狀動脈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lián)仍然很顯著,這表明肝功能不全不能完全解釋PA 與冠狀動脈狹窄之間的關系血清PA 水平[16,17]。有序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血清PA(OR=-0.004,95%CI:-0.006~-0.002),血糖(OR=0.042,95%CI:0.011~0.073),即血清PA 和血糖均為冠狀動脈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基于此,推測PA 可能通過某種途徑與血糖互相促進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并且二者缺一不可,其機制可能為[14,18,19]:冠狀動脈內皮細胞受到氧化損害,血糖升高造成的胰島素相對不足使損害程度增加,而低PA 水平對循環(huán)中有毒代謝產物的清除減少,從而導致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合并肝腎損傷,進一步使血糖升高、血清PA 水平降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內皮細胞嚴重受損,炎性損傷進一步加重,從而引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增加[20]。
綜上所述,血清PA 水平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上適用于糖尿病患者,對于非糖尿病患者意義有限,血清PA 與血糖互相促進冠狀動脈狹窄的機制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