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春華
從1951年中國航空工業(yè)局成立到國產(chǎn)大飛機“C919”總裝下線,有一位老人的個人經(jīng)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yè)有著深深的交集,他既是我國航空事業(yè)的見證者也是親歷者,他就是新中國第一代飛機設計師程不時。他是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設計組組長,是中國第一架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的總體設計及副總設計師,更是中國航空史上罕見多個“第一”的創(chuàng)造者。他用47年的堅守,實現(xiàn)了中國人的“大飛機夢”。
1930年,程不時出生于湖南醴陵,父親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受父親影響,他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喜歡用數(shù)學知識和畫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年幼時,程不時家住湖北漢陽機場旁邊,他說:“那時候對飛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希望有機會能摸一摸這可愛的天使?!?/p>
少年時期,程不時跟隨父母輾轉武漢、南京、濟南、桂林等地。在桂林讀初中時,美國的飛虎隊跟中國空軍聯(lián)隊就駐扎在當?shù)?。他??吹疆嬛忯~牙齒的飛虎隊飛機和日軍飛機進行空戰(zhàn)。一個“要起來奮斗”的念頭開始在心中扎根。他想:“如果我也能設計出這么威風的飛機,把侵略者趕走該多好!”
盡管逃難生活顛沛流離,但程不時沒有放棄學業(yè)。17歲時,他考進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沒想到,第一天上課系主任就給他潑了盆冷水:“現(xiàn)在國家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勢頭很微弱,學航空的學生畢業(yè)后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建議志愿學習航空工程的新生最好轉到其他學科去。”接下來,航空工程系的同學陸續(xù)都轉系了。但程不時沒有動搖,“我一定要設計飛機,來鞏固國防,捍衛(wèi)國土?!?/p>
新中國開國大典時,正在讀大二的程不時與航空工程系師生一起制作了一個“飛機燈”,他們用吊扇葉片做成能轉動的螺旋槳,還在飛機翼尖和機尾裝上紅綠等顏色的燈泡,使得“飛機燈”在燈海中大放異彩。他和同學們推著使用電瓶供電的巨大“飛機燈”,通過檢閱臺時,受到在場學生們熱烈的鼓掌和喝彩。有人對游行隊伍高喊:“希望你們以后設計出真正的飛機。”程不時聽到這話熱淚盈眶,更堅定了他投身航空事業(yè)的信心。
1951年4月,國家航空工業(yè)局成立,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由此誕生。恰逢其時,3個月后,程不時從清華大學畢業(yè),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被分配到航空工業(yè)領域工作的大學生。3個飛機工廠、3個航空發(fā)動機工廠,是程不時步入航空領域領下的第一批任務。
1956年,中國決定要建立自己的飛機設計技術隊伍。程不時臨危受命,擔任“第一飛機設計室”總體設計組組長。他要設計的飛機,是當時在全世界看來都“很難”的噴氣式飛機。26歲的程不時頂著巨大壓力,多方搜集和查找資料,繪制出成堆的總體設計草圖,進行了大量技術計算與試驗,使得他的設計更具獨創(chuàng)性。不到兩年時間,“殲教-1”首飛成功。這架飛機是由中國自己設計、自己制造,它所裝的發(fā)動機,也是中國獨立研制的第一臺噴氣式發(fā)動機。“殲教-1”的首飛成功標志著中國航空正式進入噴氣式時代。
這一年,程不時負責總體設計的三款飛機——“殲教-1”“初教-6”“勤工號”先后升空。接著,他參與設計的超音速強擊機“強-5”也翱翔藍天。雖然取得這么多成績,但中國飛機還是被一些人嘲諷是一只沒有翅膀的鷹。
1970年8月,中央啟動“708工程”,開始研制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程不時被任命為“運-10”總體設計組的負責人?!斑\-10”研制初期條件非常簡陋,甚至連設計室都沒有,設計人員只好在工廠食堂里繪圖,有的在裝運戰(zhàn)斗機的空包裝箱內工作。滿是草地的機場,入夜后,蚊蟲成群,設計員們不得不用報紙包裹起肘部及腿部。工作條件雖艱苦,但在程不時看來算不上什么,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才是擺在中國人面前最大的難題。有些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中國想自主研制大飛機,沒有先例可循,沒有專家指導,白手起家,真的是難于登天。
由于飛機研制數(shù)據(jù)復雜,程不時想到用計算機數(shù)字化設計。可當時,只有上海計算中心有一臺計算機,他幾經(jīng)努力終于申請到午夜和凌晨去使用。此后,他爭分奪秒,日夜顛倒。十年磨一劍,程不時帶領團隊完成14萬幅標準頁的設計圖紙,自編138個程序,在“運-10”研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運-10”研制過程中,程不時首次在我國飛機型號設計中,大面積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他編寫的《計算機輔助飛機設計》受到廣泛認可,他主持的“水系統(tǒng)調整重心的試飛方法”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歷時10年,“運-10”飛機終于總裝下線。1980年9月26日,首飛成功?!斑\-10”起飛重量110噸,最大速度超過0.8馬赫,實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過8000千米。在更高、更快、更遠的飛行性能上,“運-10”實現(xiàn)了我國20世紀內研制過的民用飛機從未有過的超越。試飛期間,其飛行軌跡幾乎覆蓋整個中國,并七次飛抵拉薩。試飛最遠航程3600公里,最長空中飛行時間4小時49分,從烏魯木齊飛到上海只用了3小時42分,此紀錄至今未被打破。中國的這一壯舉,令世界為之折服。成為繼美、蘇、英、法等發(fā)達國家之后,第5個掌握制造100噸級噴氣式飛機的國家,填補了中國大型客機研制的空白。
試飛4年后,“運-10”由于缺乏后續(xù)資金,研制工作基本停頓,國產(chǎn)大飛機的逐夢之旅也因此擱置。退休后的程不時仍每天花大量時間,撰寫對中國自主發(fā)展大飛機的意見。他還參加各種討論會,為“中國要造大飛機”四處奔走。進入21世紀后,程不時在網(wǎng)絡上開通博客,寫心得體會、科普文章,直抒胸臆:“中國要有自己的大飛機。”他始終做著最初的國產(chǎn)“大飛機夢”。
2007年3月,我國重啟大飛機項目。一年后,中國商飛公司成立,程不時擔任專家組成員,重續(xù)“大飛機”情緣。彼時的他已77歲高齡,有人質疑他年紀大,頭腦不靈活了;還有人跳出來說:“停了這么多年,你還造得出大飛機嗎?”他回答:“你要知道,‘運-10’研制時,我們中國是停了五千年,沒有干過大飛機,這開天辟地第一次我們都干成了,現(xiàn)在停了24年,怎么就干不成!”
程不時深知從“大型客機”研制到“商用飛機”研制的轉變,不止體現(xiàn)在字面上,更是從產(chǎn)品結構、技術路徑以及市場探索全方位的提升。盡管前路漫漫,耄耋之年的他卻激情滿懷,他決意帶領團隊邁步從頭越,全然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每天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干。
2017年5月5日14時,“C919”大型客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緩緩滑行、爬升、騰空而起,經(jīng)過78分鐘的飛行,我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具備國際主流水準的干線飛機平安降落,首飛圓滿成功。“C919”的首飛不只是一個產(chǎn)品的誕生,更是一個產(chǎn)業(yè)的誕生。“它意味著中國誕生了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噴氣式民用客機產(chǎn)業(yè),代表著中國人民有能力去開拓大飛機產(chǎn)業(yè)發(fā)展?!背滩粫r如是說。
“C919”首飛成功后,程不時整理出這些年來有關中國大飛機的記錄,陸續(xù)撰寫了中國和世界航空界“世紀回眸”系列文章。并經(jīng)常到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單位和學校講課,傳道、授業(yè)、解惑。在講學中,他結合自身經(jīng)歷,聲情并茂,給學生們介紹飛機的前世今生。讓廣大青年學生充分了解行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引導年輕人自覺將個人發(fā)展,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之中。他說:“年輕一代是幸運的,因為飛機事業(yè)可以成為他們一輩子的事業(yè)。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于航空事業(yè)中,他們一定更堅定、更自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