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宇
(江蘇省宜興市碩博教育中心 214200)
在初高中的數(shù)學競賽和高中自主招生考試中,整數(shù)解問題是最熱門的題型之一.整數(shù)解問題一般方法分為三種:
對于分式類型的整數(shù)解問題可以利用分離常數(shù)法進行求解.
通過分離常數(shù)進行變形:
可以通過平方差公式進行分離常數(shù)的變形:
從而轉(zhuǎn)化為上述的解答方法.
對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數(shù)解問題可以設出根的判別式,利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
例如,對于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mx+c=0有整數(shù)解(a,c均為整數(shù)),m為整數(shù),且m是參數(shù).
則Δ=m2-4ac必定是一個完全平方數(shù).
從而設Δ=m2-4ac=n2,(n為自然數(shù))
則m2-n2=4ac.
所以(m+n)(m-n)=4ac.
由于a,c,m都是整數(shù),n是自然數(shù),所以(m+n),(m-n)必然是4ac的整因子且其奇偶性相同.從而可以求得m,n的值,最后代入求根公式求解x的值.
對于形如kmn+pm+qn=r(m,n為參數(shù)且m,n是整數(shù),k,p,q,r為常數(shù))的二元二次方程的整數(shù)解問題可以直接進行因式分解.對于這一類的因式分解,有兩種方法進行變形.
第一種:
第二種:
轉(zhuǎn)化為第二種進行求解.
如果k,p,q,r為分數(shù),則可以先轉(zhuǎn)化為整系數(shù)代數(shù)式進行求解.
對于形如pm2+km=qn2+rn+t(k,p,q,r,t為常數(shù),m,n為參數(shù)且m,n為整數(shù))的二元二次方程,首先進行配方,得到關于m,n的平方項.
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將m,n的代數(shù)式進行因式分解,轉(zhuǎn)化為上述的的情況.
分析該題來自于2007年全國初中數(shù)學聯(lián)賽二試的壓軸題,是一道很典型的整數(shù)解問題.將兩個方程聯(lián)立,得到一個關于x的一元三次方程,所以第一個關鍵點在于找到三次方程的一個有理根,然后再將該三次方程進行因式分解,得到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把題目轉(zhuǎn)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數(shù)解問題.最后就可以利用上述平方差的方法進行因式分解,求得最終結(jié)果.
解析聯(lián)立方程
即2x3+(2a+23)x2+(10-7a)x+3a-11
=0.
①
將①式變形可得
(2x2-7x+3)a+2x3+23x2+10x-11=0.
則可將①式分解因式,得
(2x-1)[x2+(a+12)x+11-3a]=0.
②
如果兩個函數(shù)圖象有公共整點,則方程①必有整數(shù)根,從而方程②中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12)x+11-3a=0③必有整數(shù)根.所以方程③的判別式Δ是一個完全平方數(shù).
從而設Δ=(a+12)2-4(11-3a)=a2+36a+100=(a+18)2-224=n2(其中n為非負整數(shù)),則(a+18)2-n2=224.
即(a+18+n)(a+18-n)=224.
顯然a+18+n與a+18-n的奇偶性相同,且a+18+n≥18,且224=112×2=56×4=28×8,
當a=39時,方程③為x2+51x-106=0,其根為2或-53,則可得兩個函數(shù)圖象的公共整點為(2,-53)或(-53,2).
當a=12時,方程③為x2+24x-25=0,其根為1或-25,則可得兩個函數(shù)圖象的公共整點為(1,-25)或(-25,1).
例2已知二次函數(shù)y=x2+bx-c的圖象經(jīng)過兩點P(1,a),Q(2,10a).設二次函數(shù)y=x2+bx-c的圖象與x軸的交點為A,B,與y軸的交點為C.如果關于x的方程x2+bx-c=0的兩個根都是整數(shù),求△ABC的面積.
分析該題來自于2010年全國初中數(shù)學聯(lián)賽二試壓軸題.首先通過消元將參數(shù)b,c均用a的代數(shù)式表示.這是很關鍵的一步,為第二問做好鋪墊!該問的最關鍵點在于利用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表示方程的兩個根m,n,再將參數(shù)a消去,得到關于m,n的二次方程,然后再利用二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方法進行求解.
解析由于P(1,a),Q(2,10a)兩點在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代入解析式可得
設m,n是方程x2+bx-c=0的兩個整數(shù)根,且m≤n,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可得
消去參數(shù)a可得
9mn-8m-8n=-6.
④
則9m·9n-8×9m-8×9n=-54.
由于m,n是整數(shù),對等式左邊進行因式分解可得(9m-8)(9n-8)=10.
而10=1×10=2×5=(-1)×(-10)
=(-2)×(-5),
則b=-(m+n)=-3,
c=-mn=-2.
所以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為y=x2-3x+2.
則A(1,0),B(2,0),C(0,2).
所以S△ABC=1.
注對于④式進行因式分解,如果不太熟練的話,可以進行如下變形:
對等式左邊進行因式分解可得
由于m,n是整數(shù),所以(9m-8)(9n-8)=10.
例3二次函數(shù)f(x)=x2+x+11圖象上是否存在這樣的點,其橫坐標是正整數(shù),縱坐標是一個平方數(shù)?如果存在,求出這樣的點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該題來自于2011年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湖北省預賽,難點在于第二問的整數(shù)解問題的轉(zhuǎn)化:設出點P坐標(m,n2)后,得到關于m,n的方程,此時需要注意,由于方程中含有m的一次項而沒有n的一次項,所以首先將關于m的代數(shù)式進行配方,得到關于m的平方項,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就可以求出最后的結(jié)果.
解析設點P(m,n2)是符合條件的點,其中m是正整數(shù),n為自然數(shù).
則m2+m+11=n2.
所以4n2-(2m+1)2=43.
則(2n+2m+1)(2n-2m-1)=43.
由于43是質(zhì)數(shù),且2n+2m+1>2n-2m-1,2n+2m+1>0,
所以函數(shù)y=f(x)的圖象上存在符合條件的點,其坐標為(10,121).
在整個中學數(shù)學競賽中,整數(shù)解問題層出不窮,在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強基計劃中也屢見不鮮.因此理解并學會利用“因式分解”這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必須的.在解答這類題目時,我們需要注重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激活與運用,不能過于關注“述”,而輕視“法”、忽略“道”,更加要關注題設的條件和解答的方法,更需要通過回顧與反思,來理解題目中的本質(zhì)結(jié)構(gòu).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用心鉆研,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方法,這樣才能一通而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