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霞,孫迎春,姜聰聰,周海燕
(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有限公司,江蘇 連云港 222047)
超細旦氨綸絲一般指5 D以上、20 D以下的氨綸絲,較常規(guī)氨綸絲更加柔軟、舒適。生產超細旦氨綸絲對聚合原液中聚合物平均分子量要求高,相比普通原液提高10%~20%,使聚合原液的可紡性提高,進而可以大大提高絲的均一性[1]。
氨綸纖維的生產主要分為聚合、紡絲、卷繞以及后處理等過程,目前,紡絲方法有4種:干法紡絲、濕法紡絲、熔融紡絲和反應紡絲。
空氣包覆紗(簡稱空包,英文縮寫為ACY)是將外包纖維長絲與氨綸絲同時牽伸經過一定型號的噴嘴,經高壓縮的空氣規(guī)律性的噴壓形成節(jié)律性的網絡點的紗線。運用這類紗線制成的織物手感柔軟滑爽,且這些彈性紗可用于無縫內衣的生產,改善內衣的高彈性、柔軟性和保型性。
以10 D氨綸為例,在高速空包機上退繞時,牽伸一般是1.8~2.4倍,從大卷到中卷時一般退繞順暢,不會引起斷頭,但是用到小卷100 g以內,斷頭概率提高,使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加,同時頻繁斷頭導致?lián)p耗增大,進而直接增加原料成本。
目前,高速空包機的退繞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壓軸式退繞,另一種是羅拉式退繞。壓軸式退繞容易使絲卷表層的絲產生位移,使火車道中部、底部出現凸肩現象,引起斷絲,如圖1、圖2所示;而羅拉式退繞一般不易產生凸肩、火車道,且斷頭較少。
圖1 絲卷出現凸肩
圖2 絲卷出現火車道
此外,退繞張力大也是斷頭增加的原因。氨綸油劑和氨綸絲聚合體的匹配非常重要,不同油劑生產的氨綸絲、退繞張力的差異以及后道使用對同一聚合體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蛻籼峁┑臄囝^氨綸小卷檢測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客戶提供的斷頭氨綸小卷檢測指標
絲卷的預牽伸偏大,退繞張力也會相對偏大,用到小卷時,斷頭也會增加。
造成絲卷剩底的原因主要是絲卷成型差、纖維間摩擦力大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改進措施。
3.1.1 硬件改造
卷繞機的槽筒分為單動程槽筒和多動程槽筒。單動程槽筒生產的細旦絲在高速空包機上退繞,很容易形成火車道或者凸肩,引起斷頭;而多動程槽筒生產的細旦絲可以解決或者減少絲卷在退繞時形成的火車道、凸肩等問題。
3.1.2 絲束的排列調整
通過卷繞機的自動化功能,調整絲卷卷繞時不同的卷繞角及干擾幅度,使絲束均勻分布,減少退繞時牽伸造成的絲束疊壓引起的退繞張力致使斷絲的問題。
在使用相同油劑、上油率接近的情況下,對比不同成型的退繞張力數據,檢測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絲束排列的絲卷退繞張力
結果發(fā)現,絲束疊壓的退繞張力存在的問題是偏大且不穩(wěn)定。
3.2.1 不同型號油劑對退繞張力的影響
在生產工藝不變的情況下,使用3種油劑試驗,每種油劑生產若干卷數,以便取樣檢測。為了驗證油劑對絲卷底部退繞張力的影響,直接把滿卷扒成50 g小卷檢測,檢測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3種油劑絲卷檢測指標
3.2.2 不同預牽伸對退繞張力的影響
根據表3檢測結果分析可知,油劑B生產的產品退繞張力最小。選擇該油劑,繼續(xù)試驗不同預牽伸對退繞張力的影響(表4)。
表4 同一油劑B不同預牽伸絲卷檢測指標
3.2.3 不同絲束截面對退繞張力的影響
目前,在使用干法紡絲生產氨綸的工藝中,所用溶劑多為二甲基乙酰胺(DMAC);紡絲原液中的溶劑在甬道中揮發(fā),相對于使用圓形噴絲板的絲束,因溶劑揮發(fā)的速率不同,絲束的截面不同,主要為圓形和花生
(1)更換使用多動程槽筒,可以解決退繞過程中形成的凸肩、火車道等問題,減少斷頭。
(2)選擇B型號油劑生產,可以減小絲卷的退繞張力。
(3)選擇適中的預牽伸,既能保證絲卷的成型,又能減小退繞張力。
(4)調整絲卷成型,減少絲束間的重疊,可以有效形;通過紡絲工藝的調整,可以得到不同截面形狀的絲束。
絲束形狀的不同,使相鄰絲束間的接觸面積存在差異;檢測其退繞張力,發(fā)現不同截面形狀的退繞張力差異不大。具體檢測結果如圖3和表5所示。減少退繞時絲束疊壓引發(fā)的斷頭。
圖3 絲束截面形狀
表5 不同截面的退繞張力
(5)不同截面對退繞張力的影響效果不明顯。
綜上所述,選擇預牽伸16.00%,成型良好,油劑B類生產的超細旦10 D氨綸在高速空包機上(巴馬格)能夠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