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卓華, 吳瑋, 徐玉琴, 夏甜甜, 寧長榮
景德鎮(zhèn)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1腫瘤科, 2康復科, 3內(nèi)科(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1)
惡性腫瘤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占全球死亡人數(shù)的1/6[1]。臨床治療常以手術為主,化療、放療為輔的原則進行。該病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不僅不利于臨床治療,且長期的病痛折磨,患者意志、心境等均會受到影響,焦慮抑郁等癥狀均有可能形成[2-4]。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惡性腫瘤人群中焦慮和抑郁的患病率分別為46.69%和54.90%,遠高于正常人群,對患者的治療、預后、家庭等造成了嚴重影響[5]。如何治療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對改善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中醫(yī)辨證論治是針對不同的癥候采用不同的中醫(yī)配方和方法對癥治療,要求患者以一種健康心理正確面對自己的病情進展,進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6-7]。正念療法是一種源于佛教的自我精神訓練方法,其注重有目的的關注當下的判斷,但對此判斷不作出任何反應和分析[8]。研究表明,正念療法以開放、平和的態(tài)度去認識并處理當下的事物,使患者心境豁達、開朗,對于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9-11]。既往鮮有報道將正念療法與中醫(yī)辨證論治結合應用于惡性腫瘤患者的治療中,因此本研究通過探討正念療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對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水平的影響,以期綜合應對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心理狀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179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采用正念療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的方法,分為干預組(n=112)和對照組(n=67)。干預組:年齡20~79歲,平均(72.10±8.61)歲;男58例,女54例;對照組:年齡21~79歲,平均(72.01±9.01)歲;男35例,女32例;兩組患者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人口學資料及疾病特征比較 例(%)
1.2 研究標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12];自覺肢體困重或虛弱;無法集中注意力;情緒低下、精力不足;經(jīng)睡眠依舊無法恢復精力;嗜睡或失眠,有明顯睡眠障礙。
排除標準:臟器器質性病變患者;妊娠期患者;精神嚴重失?;颊摺?/p>
1.3 方法
1.3.1 一般資料收集 通過醫(yī)院電子病歷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和疾病分期。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同意(ll202002),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3.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中醫(yī)辨證論治基礎上進行標準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包括指導患者術后飲食,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并告知患者如何預防和減輕化療的不良反應,勸導和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提供心理支持;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正念護理干預,主要有打坐、注意力集中、冥想等,患者入院后即由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護理人員統(tǒng)一開始給予正念護理干預,每周1次,每次持續(xù)0.5 h,干預周期為3個月。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正念護理干預3個月后的睡眠水平,包括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總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睡眠效率;記錄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總分、焦慮、抑郁得分情況。
1.5 指標評定 睡眠質量采用PSQI[13]評定,該量表共包含7個項目,每個項目0~3分,總分21分,分值越大,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焦慮抑郁采用HADS評定[14],包括14個條目,其中7條評定抑郁,7條評定焦慮,兩個分量表的分值0~7分屬無癥狀;8~10分為癥狀可疑;11~21分為肯定存在癥狀。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PSQI總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睡眠效率的比較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在PSQI總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睡眠效率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且干預組較對照組下降更顯著(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得分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HADS總分、焦慮、抑郁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HADS總分、焦慮、抑郁得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且干預組較對照組下降更顯著(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得分情況
2.3 腫瘤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與睡眠水平的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利用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179例腫瘤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與PSQI總分之間的關系,結果如表4所示,焦慮和抑郁程度與腫瘤患者PSQI總分存在顯著相關性,抑郁是惡性腫瘤患者睡眠質量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
表4 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焦慮、抑郁與患者睡眠水平的關系
2.4 廣義估計方程分析患者焦慮、抑郁的變化趨勢 焦慮、抑郁的平均評分有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均隨時間的變化呈下降的趨勢,且在14 d時,焦慮因素下降較抑郁因素快,變化幅度較大,總體來看,0~90 d內(nèi),兩者均呈明顯下降趨勢,正念療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的方法能明顯減輕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形,見表5、圖1。
表5 不同時間點的焦慮、抑郁評分
圖1 患者焦慮、抑郁的變化趨勢分析
2.5 模型固定效應檢驗 焦慮、抑郁兩要素通過對截距項(P<0.001)、時點(P<0.001)固定效應的顯著性檢驗,平均評分水平在不同時點的評分不同,見表6。
表6 焦慮抑郁的廣義估計方程模型固定效應檢驗
近年來,惡性腫瘤患病率呈緩慢上升趨勢,引起了國內(nèi)外的重視,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安全[15]。治療惡性腫瘤目前常以手術治療為主,放化療為輔的原則進行,而中醫(yī)認為[16-18],惡性腫瘤有“虛勞”特點,機體臟腑功能消退,氣血虧損,陰陽調(diào)和失衡,針對病機,采取不同的方藥組分,辨證論治可能效果更佳。另外,有研究表明[19],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意志消沉,長期的憂慮、苦悶會引發(fā)焦慮癥和抑郁癥,因此,能夠妥善治療患者的心理疾病,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成為護理的關鍵[20]。正念療法通過結合語言、思想、行為等要素,了解患者的認知誤區(qū),循序漸進,糾正自身錯誤的認知理念,從而改善患者的日常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焦慮和抑郁[21]。
本研究通過探討正念療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對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水平的影響,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睡眠水平、焦慮、抑郁情緒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且干預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患者在接受正念療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后,心理健康得到顯著改善,焦慮、抑郁均得到明顯遏制??赡苡捎谡畀煼ɡ谂囵B(yǎng)患者平靜靈活的注意力和感知力,能夠讓患者的關注點從自身病情轉移到當下的家人和生活中,引導患者正視自己的糟糕情緒和危險想法,讓內(nèi)心恢復平和,減少對外界不利事件的過度擔心,提升自身幸福感,緩解不良情緒,改善睡眠質量,這與Zhou等[22]的研究一致。另外,筆者猜想,長期的正念療法可能改善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huán),血液指標發(fā)生變化,心腦血管供血機制加強,患者的生化指標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焦慮和抑郁情緒越嚴重,患者睡眠水平越差,睡眠差加重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赡艿脑驗椋簮盒阅[瘤患者治療周期長,化療等治療手段會伴隨脫發(fā)和嘔吐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易疲憊、心情低落、食欲下降,且昂貴的治療費用還會造成患者對家庭的愧疚感,從而影響情緒降低睡眠質量[23]。廣義估計方程模型結果顯示,焦慮、抑郁的平均評分有相同的變化規(guī)律,均隨時間的變化呈下降的趨勢,且在14 d時,焦慮因素下降較抑郁因素快,變化幅度較大,總體來看,0~90 d內(nèi),兩者均呈明顯下降趨勢,正念療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的方法能明顯減輕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形。焦慮、抑郁兩要素通過對截距項(P<0.001)、時點(P<0.001)固定效應的顯著性檢驗,平均評分水平在不同時點的評分不同。證實了患者在接受正念療法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后,心理健康得到顯著改善,焦慮、抑郁評分均顯著降低。可能的解釋為:正念療法可通過增加前額葉皮層活動以及調(diào)節(jié)杏仁核活動來減少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提高情緒穩(wěn)定性,改善睡眠質量[24]。
綜上所述,正念干預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可改善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焦慮和抑郁情緒,具有簡單、有效、安全的優(yōu)點,可廣泛用于臨床實踐。
利益相關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任何與本文相關的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說明:黃卓華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和論文撰寫;吳瑋、徐玉琴、夏甜甜、寧長榮負責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和論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