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銳
?
踏入正念之路,體驗美好人生
■文|張銳
2013年11月份,有位朋友參加了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PhD)來華的七天正念課程后激動不已,分享給我關(guān)于正念的種種好處,諸如:練習正念后“能讓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說什么”,能夠做到“吃飯就是吃飯”。聽到這些分享,給我的感受是正念能夠讓“專注力增加”和“能夠更有力量面對壓力和困難”。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嗎?
之后我就開始搜索有關(guān)于正念的書籍,跟隨指導語練習。正念重在讓自己親身體驗的練習,而不是說教、不是灌輸知識和理念。在剛開始練習的那段時間里,對“身體掃描”非常好奇,腦子里充滿種種疑問,同時也相信既然是科學,則一定被證實了合理性。2014年6月,我參加了Kevin老師帶領(lǐng)的正念減壓工作坊,方與正念有了真實的親密接觸,之后將靜坐觀呼吸、身體掃描堅持下來,日常體驗正念進食、正念行走這些練習。2015年正念學習的機會多了起來,我參加了童慧琦老師帶領(lǐng)的正念八周課程、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老師帶領(lǐng)的MBCT工作坊、鮑勃(Bob)和佛羅倫斯(Florence)老師帶領(lǐng)的正念減壓九日實習進階培訓,體驗多一點了,感受更深刻、興趣更濃厚也更加熱愛。
我們處于一個社會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做事情的效率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壓力”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司空見慣。常和正念修習的朋友交流,大家無不發(fā)現(xiàn),堅持正念的修習,日常生活中越來越能控制住自己、控制住原來不能應對的情況狀態(tài)。壓力本身沒有變化,仍然存在,但我們?nèi)绾螌Υ龎毫τ辛俗兓?。當練習正念一段時間后,也會發(fā)現(xiàn)身邊美好的東西越來越多(其實它們本來都存在,而我們大腦里的東西太多,所以才常常視而不見),內(nèi)心逐漸地篤定和有力,如此種種讓我堅信正念的力量。
正念的練習可以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進行,從呼吸、走路、吃東西開始,保持正念地進食,會發(fā)現(xiàn)身體真正需要的食物也許沒有那么多,有朋友練習正念進食后改掉了暴飲暴食的習慣,身體狀況好了很多。正念的練習是幫助我們覺察到有事件發(fā)生了,而無須嘗試去改變它。我們不能阻止股市里的資金流走,但可以讓自己處于覺察的狀態(tài),體驗到自己的情緒、念頭而不會被不愉悅的情緒操縱接下來的生活。
做正念的父母,也許這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慶幸自己能接觸到正念,在做“正念媽媽”的路上,也幫助孩子開始做一點點的正念練習。正念能帶給孩子專注力的提升,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但還遠遠不止這些。我曾經(jīng)嘗試帶孩子做吃葡萄干的練習,但對于9歲的小男生來說,坐下來,安靜地把一顆葡萄干從拿到手里細細觀察、聞味道、觸摸感受,到一步步進入口腔還不能直接吞掉、要用舌頭和牙齒去感受這樣一個過程還是有點不容易的。練習完孩子說:“今天才覺得平時抓一大把葡萄干放到嘴里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兒!”也許孩子此刻的感受與正念無關(guān),但這就是他對正念進食的感受。
卡巴金博士對正念的解釋是:“正念是一種有意地、不加評判地對當下的注意(覺察)?!蔽易鳛橐幻毩曊叩捏w會是:正念可以幫助到每一位練習者的健康、心靈、生活、工作、家庭、育兒、學習等。當我們開始練習時,就會感受到正念帶給我們的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前提是開始練習且是持續(xù)地練習,而不僅是停留在腦海中去理解(我們太習慣、太擅長于用頭腦思考了)。對剛接觸到正念的朋友,我推薦閱讀《初學者的正念書:不分心》(卡巴金)《正念禪修:在喧囂的世界中獲取安寧》(馬克.威廉姆斯)《正念生活:減壓之道》(鮑勃)《初學者的冥想書》(杰克.康菲爾德)《正念:此刻是一枝花》(卡巴金),翻譯成中文在國內(nèi)出版的正念書籍越來越多,閱讀能加深我們對正念的了解和理解,對修習有更多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