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會榮 陳海濤 楊 夢 馮 蘋
作者單位: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1.老年病科 2.護理處 200433
壓瘡是指發(fā)生在皮膚或(和)潛在皮下軟組織的局限性損傷,通常位于骨隆突出部位,或與醫(yī)療器械及其他器具相關[1]。壓瘡好發(fā)部位主要為尾骶部,其次為足跟部。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由于基礎疾病多,新陳代謝慢等成為足部壓瘡的高危人群[2]。足跟部缺乏肌肉、脂肪組織的保護,且循環(huán)較其他部位差,因此一旦該處皮膚出現(xiàn)壓瘡很難愈合。某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高齡肺炎伴2型糖尿病的足跟部壓瘡患者,39天后完全愈合,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90歲,于2021年10月28日因肺部感染、高熱,體溫最高達40.0℃,門診檢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后以“肺部感染”收治入科?;颊呒韧?型糖尿病、高血壓病史20余年,自測血糖每日2次,空腹血糖控制在8~10mmol/L,血壓控制可。入院體格檢查提示:患者神志淡漠,失認,不能回答自己的姓名,四肢強直,不能自主活動,雙下肢肌力評估為Ⅲ級。Barthel自理能力評分0分,屬于重度依賴,NRS2002[3]營養(yǎng)評估5分,BMI為17.99,存在營養(yǎng)風險。采用Braden量表[4]壓瘡風險評估10分(高度危險)。精神差,鼻飼管在位。檢查皮膚發(fā)現(xiàn)患者右足后跟皮膚顏色比周圍皮膚顏色深,根據(jù)NPIAP/EPUAP壓力性損傷分類系統(tǒng)分期標準,評估為深部組織損傷。血檢驗顯示: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4.6%,白蛋白30g/L,血紅蛋白77g/L,肌酐143μmol/L,C反應蛋白222.0mg/L。胸部X光檢查顯示:雙肺紋理增多,右肺彌漫滲出。診斷為:①肺部感染,②2型糖尿病,③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組),④深部組織損傷。
2021年10月28日(入院第1天),評估右足跟部有一 6×5.5cm的深部組織損傷,皮膚完整,表皮形成充血的水皰(見圖1a),予患肢減壓抬高,注射器抽出水皰內(nèi)液體,表面用碘伏消毒,由內(nèi)向外消毒2次,范圍大于壓瘡面積,換藥每天1次。2021年10月30日(入院第3天),評估傷口6×5.5cm,邊緣可見肉芽組織,有少量滲液,呈黃色,周圍皮膚蒼白伴水腫(見圖1b),予患足抬高減壓的基礎上,保守清創(chuàng),先將壓瘡的壞死組織用鈍頭剪刀修剪,對于與組織仍然粘連的部分不強行剝離,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后,用碘伏由內(nèi)向外消毒2次,待干后外涂本院燒傷科自制脫痂膏(具有去腐生肌的作用),用無菌紗布包扎,換藥每天1次。2021年11月2日(入院第6天),評估為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50%黃色組織、50%紅色組織,有少量滲液,呈黃色,周圍皮膚蒼白伴水腫(見圖1c)。2021年11月9日(入院第13天),評估為 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75%黃色組織、25%紅色組織,有少量滲液,呈黃色,周圍皮膚蒼白(見圖1d),停用脫痂膏,每日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清除壞死組織及分泌物后碘伏消毒,無菌紗布包扎,換藥每天1次。2021年11月11日(入院第15天),評估為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50%黑色組織、50%紅色組織,無滲液(見圖1e)。2021年11月18日(入院第22天),評估為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75%黑色組織、25%紅色組織,無滲液(見圖1f),后黑色焦痂逐漸脫落,每次換藥將已脫落游離的焦痂剪除,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后碘伏消毒,無菌紗布包扎,換藥每2天1次。2021年11月28日(入院第32天),焦痂完全脫落(見圖1g),顯露痂下皮膚組織1.7×1.5cm,創(chuàng)面為100%紅色組織,有少量滲液,呈淡黃色,停止用碘伏消毒,改用濕性愈合,表面用優(yōu)拓SSD磺胺嘧啶銀質(zhì)水膠體敷料覆蓋后,予聚氨酯泡沫型敷料外貼保護,換藥每2~3天1次。2021年12月5日(入院第39天)(見圖1h)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
注:a. 2021年10月28日(入院第1天),右足跟部有一6×5.5cm的深部組織損傷,皮膚完整,表皮形成充血的水皰。b. 2021年10月30日(入院第3天),傷口6×5.5cm,邊緣可見肉芽組織,有少量滲液,呈黃色,周圍皮膚蒼白伴水腫。c. 2021年11月2日(入院第6天),傷口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50%黃色組織、50%紅色組織,有少量滲液,呈黃色,周圍皮膚蒼白伴水腫。d. 2021年11月9日(入院第13天),傷口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75%黃色組織、25%紅色組織,有少量滲液,呈黃色,周圍皮膚蒼白。e. 2021年11月11日(入院第15天),傷口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50%黑色組織、50%紅色組織,無滲液。f. 2021年11月18日(入院第22天),傷口6×5.5cm 3期壓瘡,創(chuàng)面為75%黑色組織、25%紅色組織,無滲液。g. 2021年11月28日(入院第32天),傷口1.7×1.5cm,創(chuàng)面為100%紅色組織,有少量滲液,呈淡黃色。h. 2021年12月5日(入院第39天),創(chuàng)面愈合。圖1 患者右足跟部壓瘡進展圖
3.1 準確完成壓瘡風險和皮膚評估,是壓瘡預防干預的重要基礎。根據(jù)2019版《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更新解讀[5],患者入院后,護士應盡快完成壓瘡風險因素評估,如果評估不到位、不準確,將導致護理措施不到位,所以患者入院后立即采用Braden評估表對該患者進行評估,評估結果為10分(高度危險)。風險評估后行皮膚評估,發(fā)現(xiàn)患者右足后跟皮膚顏色比周圍皮膚顏色深,皮膚完整,表皮形成充血的水皰,根據(jù)NPIAP/EPUAP壓力性損傷分類系統(tǒng)評估為深部組織損傷。分析足部壓瘡原因,與右后跟位置隱匿,患者足部角質(zhì)厚,家庭基礎護理不到位,長期照護者又缺乏對壓瘡的認識,知識缺乏,最終導致壓瘡形成而未被發(fā)現(xiàn)。由此可見,護士不僅要熟練掌握壓瘡的風險因素、好發(fā)部位、好發(fā)人群,也要做好患者身邊長期照護者壓瘡相關知識的健康指導。
3.2 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治療護理措施是壓瘡愈合的關鍵?;颊呷朐旱?天,科室壓瘡護理小組討論,考慮患者有糖尿病、營養(yǎng)狀況差、雙足水腫等因素,用注射器抽出水皰內(nèi)液體,保護局部,密切觀察發(fā)展趨勢。入院第3天,患者足跟部邊緣表皮出現(xiàn)破潰,邊緣可見肉芽組織,采取保守清創(chuàng),此觀點與2019版《壓力性損傷的預防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觀點一致,指南中強調(diào)除非創(chuàng)面出現(xiàn)感染,否則不要破壞缺血型四肢和足跟穩(wěn)定、堅硬、干燥的焦痂。入院第32天,焦痂完全脫落后改用濕性愈合,與近年來提倡濕潤療法觀念相一致[6],認為濕潤有利于創(chuàng)面上皮細胞形成,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chuàng)面的愈合。
3.3 促進壓瘡傷口愈合除做好局部護理,全身綜合護理也很重要。首先控制血糖,該患者有2型糖尿病,微血管出現(xiàn)病變,局部血供不理想,又長期臥床,血液黏度高、身體組織缺氧等容易造成壓瘡[7]。壓瘡發(fā)生后,因為糖及脂肪代謝紊亂,患者高齡、營養(yǎng)差比起普通患者的壓瘡更難以愈合。如果壓瘡經(jīng)久不愈,還可能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8]。護士嚴格按照時間服藥到口,嚴密監(jiān)測血糖變化,空腹血糖控制在5.0~6.0mmol/L。再者要加強患者營養(yǎng),有研究報道[9,10],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嚴重程度以及愈合時間與營養(yǎng)不良密切相關,目前營養(yǎng)不良以及蛋白質(zhì)缺乏已被公認為壓瘡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11]。該患者入院時血白蛋白為30g/L,BMI為17.99,存在明顯的營養(yǎng)不良和低蛋白血癥,因此給壓瘡的愈合帶來很大困難,入院后制定個性化的營養(yǎng)護理計劃,營養(yǎng)液和高蛋白物質(zhì)均通過胃管鼻飼提供,保證每日總熱量在10460~12500kJ[12],除腸內(nèi)營養(yǎng)外,同時靜脈補充20%人血白蛋白,2021年11月24日復查人血白蛋白為35g/L較入院時提高,促進了壓瘡的愈合進展。
足跟部壓瘡在老年長期臥床患者中非常常見,因位置隱匿常常被忽視,如果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有效處置,不僅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費用,而且會導致更嚴重的并發(fā)癥。本案例中,護士及時完成壓瘡風險和皮膚評估、準確判斷壓瘡分期、采取局部護理和全身綜合護理相結合,給予準確處置,是壓瘡順利愈合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