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
(德州陵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內十二區(qū),德州,253500)
調查研究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受疾病影響,睡眠質量較差,易發(fā)生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冠心病病情危急,治療難度大,患者易發(fā)生心絞痛及心律不齊等癥狀,在疾病因素影響下,患者擔心疾病治療效果,從而發(fā)生睡眠障礙等問題[1]。對此,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療過程中,針對患者情況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非常必要。循證護理是立足證據角度制定護理方案,及時解決護理過程中患者面對的問題,持續(xù)性提升臨床護理質量。本研究將本院納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觀察組患者施以循證護理取得顯著成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德州陵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3.64±5.12)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4±1.02)年;其中合并心絞痛12例,合并心律不齊21例。觀察組中男33例,女17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3.96±5.67)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78±1.54)年;其中合并心絞痛16例,合并心律不齊22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患者均在臨床上確診為冠心??;患者年齡均超過60歲;患者意識清晰,同意參與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合并精神疾病、其他惡性腫瘤及心力衰竭,資料不全及不配合治療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鍛煉指導及飲食指導、服藥管理等。觀察組患者施以循證護理干預。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護士長及資深護士組建循證護理小組,對冠心病文獻資料進行查詢,閱讀過往病例資料及成功案例,掌握冠心病的疾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并發(fā)癥、預后反應等[2]。2)循證問題: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患者病情狀態(tài)及疾病類型、并發(fā)癥,在交流及溝通過程中,掌握患者精神情況及飲食習慣,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睡眠質量影響因素。3)循證支持:護理人員注重傾聽患者主訴,交流及溝通過程中釋放患者負性情緒,根據患者情況為患者展開心理疏導,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睡眠狀態(tài)的意義[3]。患者平臥在病床,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喜好準備舒緩的音樂,讓患者全身放松,使患者在靜謐的環(huán)境中保持休息,在睡眠前為患者播放音樂,保持身心舒暢,從而順利進入睡眠狀態(tài)。告知患者冠心病發(fā)生原因及本院多樣化的治療方法,通過健康教育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老年人掌握的知識不同,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護理人員應當耐心指導患者,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讓患者不斷冠心病知識;適當展開功能鍛煉,讓患者身體有一定的疲憊感,從而順利進入睡眠狀態(tài)。根據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表現對護理內容適當調整,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4]。
1.5 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讓患者在滿意度調查表上打鉤,分別為非常滿意及滿意、不滿意。2)比較2組患者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患者獲得的分值高表示負性情緒嚴重。3)比較2組患者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患者獲得的分值高表示睡眠質量差。4)生命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中包括軀體疼痛、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及社會關系4個大項目,每個項目中20個子項目,每個大項目為100分,分值高表示患者生命質量良好。
2.1 組間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2%,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2.2 組間負性情緒比較 干預前,組間焦慮及抑郁情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組間負性情緒比較分)
2.3 組間睡眠質量比較 干預前,組間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組間睡眠質量比較分)
2.4 組間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組間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該疾病對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及健康均會產生影響,患者在冠心病影響下,睡眠質量不斷降低[5]。失眠屬于睡眠障礙,往往與其他睡眠障礙共存,也會出現多種睡眠障礙交替的情況,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見藥物及手術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睡眠障礙及負性心理。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治療階段,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必要性[6]。循證護理在臨床各個科室廣泛應用,該護理模式是一種基于證據制定護理方案的措施,通過循證護理將問題量化,思考老年冠心病的疾病護理方法,在護理過程中注重團隊協(xié)作,持續(xù)性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7]。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施以循證護理干預,先建立循證護理隊伍,對國內外的文獻資料進行檢索,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依據,并提出循證問題,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執(zhí)行臨床護理方案,在護理過程中關注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睡眠管理,使患者掌握豐富的臨床護理知識,提升患者認知功能,從而自行動上改變,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干預后的觀察組焦慮、抑郁狀態(tài)及睡眠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進入醫(yī)院診療后,為患者提供循證護理支持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循證護理提升護理滿意度,改善生命質量及睡眠質量,緩解患者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加速患者病情康復,該護理模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