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瑩霞 蔣 鵬 何 平 張 燕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一種醫(yī)院獲得性肺炎,以發(fā)熱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VAP的發(fā)生可造成脫機困難,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還給其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1-3]。因此,需給予ICU機械通氣患者有效干預措施,促進患者預后的改善。六頂思考帽是一種思維訓練模式,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避免將時間浪費在相互爭執(zhí)上,以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思維角色,同時六頂思考帽在應用過程中無順序要求,使用者可自行設計思考順序[4-5]。目前,六頂思考帽多應用于實習護士、新護士帶教與培訓中,關于重癥護理干預方面的研究較少[6]。為探究基于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干預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將其應用于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2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ICU機械通氣患者110例。納入標準:在ICU接受治療,且機械通氣時間48h及以上;無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排除標準:長時間昏迷;合并精神疾病或急性出血性疾??;伴隨呼吸道嚴重感染。隨機分為兩組,各55例。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58.79±4.93)歲;疾病種類:外傷性29例,呼吸系統(tǒng)病變10例,中毒8例,其他8例。觀察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8.14±4.81)歲;疾病種類:外傷性30例,呼吸系統(tǒng)病變9例,中毒9例,其他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觀察組給予基于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干預,兩組均干預至出院。(1)藍色思考帽:由ICU護士長作為控制者與組織者,佩戴藍色思考帽;在進行思考前,首先設計科學的思考路線,并對全部流程進行討論;準備相關文獻資料,明確討論會舉行的目的、參會人員、參會地點、思考帽順序等,通過全面總結后,給出相應決策,并監(jiān)督相關方案的落實情況。(2)白色思考帽:佩戴白色思考帽,應客觀真實的顯示事實信息及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以幫助醫(yī)護人員作出判斷與決策;在進行討論前,護士長收集與討論相關的數(shù)據(jù)、資料,包括近年來科室ICU機械通氣患者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的情況、國內外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等,使相關人員對現(xiàn)狀有一定了解,并形成積極整改的目標。通過幻燈片播放的形式,展示相關數(shù)據(jù),促使相關人員認識到ICU機械通氣相關并發(fā)癥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起重視。(3)紅色思考帽:紅色思維指對某個觀點產生的預感或印象,在白色思考帽展示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后,護士長讓相關人員佩戴紅色思考帽,指出當前的問題,并表達其內心的想法。醫(yī)護人員均有該共識:ICU機械通氣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給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帶來不利影響,還會增加臨床護理工作量與難度;部分醫(yī)護人員對于風險防控問題缺少關注等。佩戴紅色思考帽時,需要醫(yī)護人員積極發(fā)言,勇敢提出自己的觀點,相關人員在此期間的表達無需依據(jù),盡可能展示自己的真情實感。(4)黑色思考帽:在此期間,需及時找出當下存在的問題與風險,并對其進行評價。佩戴黑色思考帽,護士長通過幻燈片的方式,向相關人員展示當下落實的并發(fā)癥應對措施,并提出相關防控策略,需醫(yī)護人員參考集束化護理策略對干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科學掌握逐條討論的時間,并提出總的討論時間、分條討論時間等。在討論過程中,組織者可通過多種途徑營造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鼓勵相關人員積極發(fā)言。(5)綠色思考帽:此階段,不斷尋找新思路與創(chuàng)意策略,佩戴黑色思考帽后實施綠色思考帽,對問題的處理方案提出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問題處理方案;通過醫(yī)護人員佩戴綠色思考帽,促使其在工作過程中找出ICU機械通氣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因素,并進行全方位思考,同時制定針對性干預策略。(6)黃色思考帽:此階段,能夠對于每個方案的優(yōu)勢、醫(yī)護人員的利益、患者的利益等方面進行評估。佩戴黃色思考帽,是對黑色思考帽進行補充,也能夠強化新思維。佩戴黃色思考帽進行思考,能夠達到實施細節(jié)的完善,使醫(yī)護人員按標準流程完成工作。
(1)采用醫(yī)院自制臨床護理質量調查問卷對臨床護理質量評分進行測評。問卷包括基礎護理、病房管理、意外風險處理以及文書管理4個維度,每個維度均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臨床護理質量越高。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5,重測信度為0.886。(2)觀察并記錄患者聲帶損傷、氣管壞死、譫妄以及VAP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3)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7]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評價。兩個量表各有20個條目,均以1~4分進行評分,總分為20~80分,分值越高表明不良情緒越嚴重。(4)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8]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測評,該量表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8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臨床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 (分,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n(%)
表3 兩組不良情緒評分的比較 (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分,
ICU是為重癥或昏迷患者提供的病房,部分ICU患者在自然通氣或氧合功能出現(xiàn)障礙時需要通過機械通氣恢復有效通氣[9]。機械通氣的使用雖能夠改善患者的缺氧情況,但長期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可發(fā)生氣管壞死、VAP等并發(fā)癥,延長ICU入住時間[10]。因此,需給予ICU機械通氣患者有效干預,以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六頂思考帽最早由英國學者愛德華·德·波諾博士提出,常被應用于大型項目的討論、決策以及質量改進中,屬于一種平行思維工具。用六種不同顏色的帽子表示不同的思維決策,應用時思考帽的使用順序無明確的規(guī)定,但若想取得良好成效,應用時應做到靈活應用、集體參與、思維創(chuàng)新等[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臨床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干預可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原因為通過六頂思考帽的反復應用,提高醫(yī)護人員對不同思維方式的熟練運用,在組織者的帶領下從相同視角進行觀察與思考,減少對抗性沖突,保證相關人員的思考方向一致。同時,科室護士長在討論會上鼓勵相關人員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提高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促使其準確掌握相關干預內容,進而不斷改善臨床護理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干預可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原因: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在應用時,定期組織醫(yī)護人員舉行討論會,在每次集體思考期間,不斷對干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使問題的處理更加科學、規(guī)范,進而降低機械通氣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不良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干預可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其原因:在干預過程中,科室護士長采用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促使相關人員了解各種思維方式,并在每次討論中減少沖突思想的產生,促使討論結果更加一致,確保其以統(tǒng)一思想完成對患者的干預措施,使患者得到科學、專業(yè)的干預,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促進其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干預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原因:干預時能夠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思考帽的應用順序,及時對干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策略以及應對措施,確保新策略的實用性,促進患者病情轉歸,提高其生活質量[14]。
綜上所述,在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干預過程中引入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可有效提升臨床護理質量,減少VAP、譫妄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并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