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煌蘭,崔亞群,張鳳梅
(樂安縣中醫(yī)院 江西樂安344300)
慢性宮頸炎是由急性宮頸炎治療不徹底演變而來的一種婦科常見疾病,好發(fā)于經產婦女及有性生活史的女性[1]。慢性宮頸炎病程較長,需患者長期配合治療,但因對疾病的認知不足,患者往往對該類疾病重視程度不夠,亦或是缺乏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導致難以達到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2]。因此,相關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健康工作的促進極其重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平臺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關鍵,并廣泛應用于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3]。2018年11月1日~2019年7月1日,我們將基于網絡平臺的多途徑健康教育應用在50例門診慢性宮頸炎患者的延伸護理干預中,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同期收治的10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第8版《婦產科學》[4]中慢性宮頸炎診斷標準者;②年齡18~40歲者;③無其他器質性病變患者;④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功能障礙或其他嚴重疾病患者;②精神類疾病患者;③妊娠期婦女;④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或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31.49±2.28)歲,病程(2.61±0.43)年,疾病類型:宮頸息肉8例,宮頸糜爛19例,宮頸肥大14例,慢性宮頸管黏膜炎9例。觀察組年齡(31.58±2.47)歲,病程(2.57±0.37)年,疾病類型:宮頸息肉13例,宮頸糜爛17例,宮頸肥大12例,慢性宮頸管黏膜炎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在患者進行檢查時告知其注意事項,檢查結束后幫助患者了解病情,告知患者治療和用藥方法及復診時間安排和準備事項,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
1.2.2 觀察組 給予基于網絡平臺的多途徑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
1.2.2.1 建立健康教育小組 健康教育小組成員共3人,包括1名婦科醫(yī)生負責保證健康教育知識內容的準確性及患者病情的評估,2名責任護士負責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檢查注意事項的提醒等。
1.2.2.2 健康教育方法 ①院內。責任護士負責使用多媒體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癥狀、病因、誘發(fā)因素,為明確病情所需要進行的檢查、檢查目的、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配合檢查的重要性,為避免該類疾病應養(yǎng)成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如注意清潔外陰部,定期進行宮頸篩查,盡量避免不潔性生活。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負性情緒和解決辦法,向患者傳授放松心情的方法等。②院外。a.建立微信公眾號,責任護士負責整理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定期在平臺推送,推送內容由婦科醫(yī)生審核,確保內容的準確性。亦可根據健康教育方案,不定期推出健康教育網絡活動。b.建立微信群,邀請患者加入,由1名責任護士負責擔任管理員,若患者對疾病知識有相關疑問,可通過微信群咨詢,由責任護士負責解答,若責任護士無法解答,可邀請婦科醫(yī)生進行解答。若發(fā)現有緊張、焦慮患者,要耐心對其開展安撫工作。c.通過健康評估系統,收集微信平臺個人醫(yī)療衛(wèi)生數據,由婦科醫(yī)生負責分析數據,針對患者病情提出建議并制定相應的健康干預計劃,通過微信平臺推送。d.督促患者遵醫(yī)囑按時用藥護理,保持無菌操作,避免感染的發(fā)生。向患者及家屬重點強調健康飲食、用藥習慣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赏ㄟ^平臺與患者互動,了解患者是否落實健康計劃及病情變化情況,根據患者病情變化調整健康干預方案,囑患者定期到院復診。
1.3 觀察指標 ①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根據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評價兩組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問卷內容主要包括疾病癥狀、疾病治療、衛(wèi)生知識3個維度,每項內容滿分均為100分,>60分即為對該知識知曉[5]。②心理狀態(tài):采用斯皮爾伯格狀態(tài)焦慮量表(STAI)[6]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該量表由10項正向條目(即得分越高,情緒越好)和10項負向條目(即得分越低,情緒越好)組成,每項條目包含4個選項(“總是如此”計4分、“經?!庇?分、“有些”計2分、“幾乎沒有”計1分)。選取2項正向條目(舒適、放松)及2項負向條目(憂慮、緊張)進行比較。舒適、放松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情緒越好;憂慮、緊張得分越低,表示患者情緒越好。③治療依從性:采用自制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內容包括檢查配合依從、藥物治療依從、衛(wèi)生習慣依從、飲食依從,滿分為100分,>80分表示完全依從,60~80分表示部分依從,<60分表示完全不依從。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5]。④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7]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36項條目,包括軀體疼痛、生理機能、活力等8個維度,選取其中的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理機能、活力4個維度進行比較,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2.3 兩組干預前后STAI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TAI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達到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科學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疾病癥狀、疾病治療及衛(wèi)生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P<0.01),提示基于網絡平臺的多途徑健康教育更利于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紤]其原因在于:以多媒體為主體的網絡媒介,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使患者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疾病知識,彌補了傳統口頭健康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網絡平臺相關知識的推送,使患者不再受時間、地點約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健康知識,二者相結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
慢性宮頸炎屬于婦科的常見慢性病,易反復發(fā)作且遷延不愈,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長期治療的過程中極易受到影響[8-10]。葉淑萍[11]研究指出,對慢性宮頸炎患者開展優(yōu)質護理能夠改善其身心健康狀態(tài)。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TAI中各維度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提示基于網絡平臺的多途徑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在這種護理模式下,患者得到的護理服務更為人性化,健康知識的普及能夠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利于緩解患者檢查前及得知檢查結果的緊張情緒,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再加上慢性宮頸炎的治療涉及多方面的隱私問題,基于網絡平臺的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患者的隱私,能夠緩解其負性情緒[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基于網絡平臺的多途徑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颊叩囊缽男酝艿綄膊≈R認知的影響,認知不足,易導致患者不重視疾病的治療[13]。以網絡平臺為媒介來宣講健康知識的方式能夠使教育內容更加全面、易懂,患者更樂于接受。通過平臺與患者互動,了解患者是否落實健康計劃并進行指導,能夠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用藥及生活飲食習慣,治療依從性也隨之提高。
慢性宮頸炎的發(fā)生多由急性宮頸炎轉化而來,其發(fā)病誘因較多,治療周期較長,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F-36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基于網絡平臺的多途徑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考慮原因可能與這種護理模式的持續(xù)性和延續(xù)性有關。在這種護理模式下,患者可以得到便捷有效的健康指導,提高其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增強患者的治療自信心,治療依從性的提高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使其得到心理和身體的雙重舒適,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