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文,向建英,張 媛,鄧重梨,鄧國賓
(西南林業(yè)大學云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24)
藏紅花(Crocus sativus L.)又稱番紅花、西紅花,是一種鳶尾科番紅花屬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種常見的香料。藏紅花花瓣呈淡藍色、紅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徑2.5~3.0 cm;花被裂片6,2輪排列,內(nèi)、外輪花被裂片皆為倒卵形,頂端鈍,長4~5 cm[1];取花柱的上部及柱頭可入藥,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強大的生理活性,具有活血化瘀、散郁開結的功效。
新鮮藏紅花花柱幾乎無氣味,主要在加工干燥過程中產(chǎn)生,其揮發(fā)性成分及其復雜。鄧愛華等人[2]在對藏紅花香氣活性成分GC-MS分析中共鑒定出20種香氣成分,酮類為最主要的揮發(fā)物,其次是醛類和酸類。目前,對藏紅花化學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柱頭部分,對藏紅花花瓣的研究報道較少。王曉萌等人[3]通過水蒸氣蒸餾法從藏紅花花瓣和雄蕊中提取揮發(fā)性成分,用GC-MS進行分析,從花瓣中共鑒定出16種化合物,雄蕊中共鑒定出20種化合物。李坤等人[4]采用正己烷、石油醚和乙醚對西紅花柱頭、雄蕊和花瓣進行浸提,濃縮制成浸膏,GC-MS進行分析,結果柱頭部分鑒定出39個化合物,花瓣部分鑒定出32個化合物,雄蕊部分鑒定出39個化合物。采用同時蒸餾萃取技術提取藏紅花花瓣中揮發(fā)油,用GC-MS對其成分進行分離鑒定,以期豐富和完善藏紅花全株各部位揮發(fā)性成分數(shù)據(jù),為藏紅花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為有效提高藏紅花的綜合經(jīng)濟效益提供參考。
供試藏紅花瓣采集于迪慶香格里拉金坷生物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藏紅花種植基地,取其花瓣自然陰干后粉粹,過60目篩,放入干燥容器中于室溫(25℃)下避光保存?zhèn)溆谩?/p>
7890/5975C型氣相色譜/質(zhì)譜儀、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R-3000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MILLI-QA型超純水儀、同時蒸餾萃取裝置(自制)、CT410型旋風磨。
二氯甲烷(優(yōu)級純),西隴化工提供;無水硫酸鈉(優(yōu)級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準確稱取藏紅花花瓣干樣粉末10.0 g,采用同時蒸餾萃取提取揮發(fā)性成分,用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進行分析。GC-MS的分析條件:毛細管柱:HP-5MS(30 m×0.25 mm×0.25 m);進樣口溫度280℃,載氣:He,1 mL/min;程序升溫:初始溫度50℃,保持1 min,以8℃/min升溫到160℃,保持2 min,再以8℃/min升溫到260℃,保持15 min;進樣量2μL,分流比為25∶1;傳輸線溫度280℃;電離方式EI,電離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四極桿溫度160℃;質(zhì)量范圍35~455 aum。
所得圖譜經(jīng)計算機譜庫(NIST98)檢索,并用內(nèi)標校正歸一化法計算各峰的相對含量。
按前述試驗方法進行試驗,由化學工作站給出藏紅花花瓣揮發(fā)性成分的總離子流圖(圖1),將確認的藏紅花揮發(fā)性成分及求得的各揮發(fā)性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列入表1。
藏紅花花瓣總離子流圖見圖1,藏紅花花瓣揮發(fā)性成分(相對含量在0.05%及以上)見表1。
圖1 藏紅花花瓣總離子流圖
統(tǒng)計結果表明,從藏紅花花瓣中共檢出129個揮發(fā)性成分,總相對含量為90.36%。其中,酯類成分有37個,總相對含量為44.96%;酸類成分有15個,總相對含量為28.53%;酮類成分有20個,總相對含量為7.76%;烷烴及其他成分有36個,總相對含量為4.91%;醛類成分有13個,總相對含量為2.46%;醇類成分有7個,總相對含量為1.68%。
由表1可見,酯類成分中,棕櫚酸乙酯的相對含量最高(7.22%),十六酸甲酯的相對含量(7.11%)次之,亞油酸甲酯(6.81%)、亞麻酸甲酯(6.28%)、亞油酸乙酯(5.15%)、亞麻酸乙酯(3.86%)、鄰苯二甲酸異丁基辛基酯(1.11%)的相對含量也較高。酸類成分中,棕櫚酸的相對含量最高(12.73%),月桂酸(4.77%)、亞油酸(3.49%)和亞麻酸(2.53%)的相對含量次之。酮類成分中,2(5H)-呋喃酮的相對含量最高(6.89%)。
表1 藏紅花花瓣揮發(fā)性成分(相對含量在0.05%及以上)
根據(jù)氣質(zhì)聯(lián)用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藏紅花花瓣揮發(fā)性成分包含了烷烴、酮、酸、醇、醛、酯類和芳香化合物,主要是酯類和酸類。藏紅花中酸類物質(zhì)具有抑制誘癌劑誘導的腫瘤發(fā)生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而酯類和酮類化合物不僅是花香的主要貢獻者,而且這些成分作為醫(yī)藥中間體、材料中間體及食品添加劑等被廣泛使用,具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冠狀血管作用,對人體具有解毒、抑菌、延緩衰老和增強免疫力等功效[5]。其中,2(5H)-呋喃酮是一種免疫抑制劑,能抑制與免疫反應有關細胞(如T細胞和B細胞等巨噬細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體免疫反應,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應和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皮膚真菌病、膜腎球腎炎、炎性腸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貧血等[6]。
通過對藏紅花花瓣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分析,藏紅花花瓣與柱頭的揮發(fā)油成分有著較大區(qū)別,說明藏紅花不同部位其化學成分、含量存在差異,因此,加強藏紅花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jīng)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