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林
上期我們談到,實施教育懲戒時教師最擔心的是“不敢惹的家長”與“惹不起的孩子”。這樣看來,家長和學生似乎都站在了教師的對立面,形成了一個“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如何建立教育懲戒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變“對手”為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
我們先來看一個關系圖: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可謂是“左膀右臂”,護佑引領著孩子們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者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了一起”。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中,先后有12處提及“家長”二字。在下面的規(guī)定中,還特別指出了家長在教育懲戒中要發(fā)揮的作用:
第五條中:學校制定校規(guī)校紀,應當廣泛征求教職工、學生和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以下稱家長)的意見;有條件的,可以組織有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代表參加的聽證。校規(guī)校紀應當提交家長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家長以民主討論形式共同制定班規(guī)或者班級公約,報學校備案后施行。
第六條中:學??梢愿鶕?jù)情況建立校規(guī)校紀執(zhí)行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吸收教師、學生及家長、社會有關方面代表參加,負責確定可適用的教育懲戒措施,監(jiān)督教育懲戒的實施,開展相關宣傳教育等。
第十條中: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違規(guī)違紀情節(jié)嚴重或者影響惡劣的,學??梢詫嵤┮韵陆逃龖徒洌斒孪雀嬷议L:
給予不超過一周的停課或者停學,要求家長在家進行教育、管教;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學生,學??梢园凑辗ǘǔ绦?,配合家長、有關部門將其轉入專門學校教育矯治。
這就意味著,家長也是教育懲戒的實施者之一。如何借力家長,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呢?鄭英老師講過這樣一件事:
“我們班的懲戒規(guī)則,還為學生在家中所犯的錯誤(如惡語頂撞父母)提供懲戒參考。家長一旦將孩子的行為反饋給我,我就無條件地扮演‘第三人’,積極搭橋牽線,讓父母與孩子重歸于好;有時也積極支持父母實施一些懲戒措施,例如減少孩子的零花錢、取消帶孩子出游的計劃、減少孩子看電視或玩電腦的時間,等等。當然,有時我也會主動聯(lián)系家長,據(jù)實反映學生犯錯誤的經(jīng)過,提出家庭懲戒的具體方式,讓家長成為懲戒的監(jiān)督者。如此一來,家校一條心,家長的作用便能得到充分發(fā)揮?!?/p>
學校的教育懲戒延伸到家庭懲戒,會讓學生懂得規(guī)則處處存在,無論在哪里,自己都必須為所犯的錯誤承擔責任。同時,也避免了家長只聽孩子一面之詞,成為教師的對立面。教師和父母不同的角色扮演,會讓教育的作用更大化。所以,在實施教育懲戒時,教師一定要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中,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
截至目前,我們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有了第一位“盟友”。第二位“盟友”該是誰呢?學生,必須是學生。
2017年,我曾邀請河南省學術帶頭人安陽市第七中學的王莉老師來張家口培訓班主任,王老師的一個觀點我至今奉為“寶典”:必須走民主的程序,要像通過憲法一樣通過班規(guī)。
王莉老師建議:班規(guī)的出臺一定要從“底層做起”,先由全體學生提議案、提要求、定規(guī)矩,可多可少,可深可淺;然后班主任再做補充提議。這些提議是散亂的、無序的,最后由班委會匯總成一個“草案”,或者叫“討論稿”,再拿到全班討論、修改、添加或刪減,最后達成一致,舉手表決,鄭重通過。這個過程的每一步都不要省略!這樣,班規(guī)是學生制訂的,學生都了然于胸。不要怕麻煩,考慮得越細致,程序越復雜,班規(guī)的權威性就越強。
班規(guī)確定后,建議老師們一定要讓學生和家長簽字,這相當于承諾與宣誓。簽字后,就意味著:我了解了班規(guī)制度;我同意制訂的內容;我必須遵守這些規(guī)則。俗話說,“防患于未然”“丑話要說在前面”,就是這個道理。
班規(guī)不只是一種約束,也是一種激勵。每一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生命,你不尊重、理解他們,懲戒就會無效。讓學生參與班規(guī)制訂,讓學生自我管理,就是促使學生心智自覺開啟,這時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這樣的懲戒才有了真正的教育意義。
看到此處,我相信很多老師已經(jīng)有所感悟了。如果家長助力守紀,學生心中有紀,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就會順理成章,事半功倍。
到這個時候,我們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劃者”——教師該出手了。在此,老潘提兩個建議:
一是“沒商量”。要知道,學生所犯的錯誤90%都是明知故犯。對其實施教育懲戒,依據(jù)是自己參與制訂的、簽了字的、清晰合理存在的規(guī)則,有因有果,有理有據(jù)。執(zhí)行規(guī)則就是讓學生樹立一種法律意識。所以,很多時候不需要苦口婆心、動之以情,只需要說到做到,讓學生學會擔當與負責。目前,很多老師懲戒的誤區(qū)之一就是媽媽式的嘮叨,反復說理,重復無數(shù),學生漸漸免疫。因此,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必須讓學生和家長見到老師的決心和認真態(tài)度,規(guī)矩才能執(zhí)行下去,教育懲戒才能真正有效。
二是“有商量”。要知道,懲戒不是萬能的,對于學生的思想意識、上進心、價值觀等問題,教育懲戒就很難起到作用;而那些有問題的孩子一些令人討厭的行為,往往又與這些孩子希望受到關注的心理需求相關,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原因往往更是千差萬別……所以,實施懲戒時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把握,保持一定的彈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某一教育真理,用在這種情況下是正確的,而用在另一種情況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種情況下甚至會是荒謬的。”所以,親愛的老師們,作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我們要學會以教育學的眼光看孩子。不但要意識到正在成長的學生的存在和訴求,還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處理問題,更要學會迂回前進。如何有智慧地實施懲戒教育呢?我們下一期接著聊。
(提筆時,更多的是對往事的回憶。回憶起第一次拿到鄭英老師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味》愛不釋手讀了兩遍,回憶起收到王莉老師的贈書《扶年輕班主任上馬》,同時收到的還有那份殷殷的教育情懷。一群喜歡教育的人一起守候著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