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銳,黃國權,凌 雙,李展鵬,張 聰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肇慶 52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與有害氣體及顆粒引起的炎癥反應有關,可發(fā)展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發(fā)病率較高,且常合并呼吸衰竭,病情重,病死率呈較高水平[1]。臨床常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等,主要以吸氧、藥物、通氣等治療為主[2]。重癥患者維持氣道通暢常需要氣管插管治療,但持續(xù)開放氣道會使呼吸道水分的蒸發(fā)加劇,造成組織脫水、黏膜干燥,還會使氣道分泌物增加,痰液結痂,堵塞氣道[3-4]。傳統(tǒng)的濕化氣道方式效果無法達到理想效果,因此需尋求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觀察COPD 合并呼吸衰竭氣管插管患者使用呼吸濕化治療儀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有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6 月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 例COPD 合并呼吸衰竭氣管插管患者,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 例。觀察組男32 例,女13 例;年齡42~83 歲,平均年齡(61.16±8.79)歲;病程5~13 年,平均病程(8.19±2.36)年。對照組男35 例,女10 例;年齡44~84 歲,平均年齡(60.71±8.13)歲;病程4~15年,平均病程(8.36±2.52)年。納入標準:(1)符合COPD 診斷標準[5],經(jīng)醫(yī)院確診并入住ICU。(2)出現(xiàn)呼吸衰竭,需氣管插管、呼吸機通氣,經(jīng)治療后成功停用呼吸機,但未拔除氣管插管。(3)患者知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嚴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臟病。(2)惡性腫瘤晚期或上呼吸道梗阻。(3)高血壓、腦出血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治療,抗感染、解痙平喘、營養(yǎng)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常規(guī)給氧、濕化氣道,脫機后予氣道內吸氧方式予氧療,濕化采用濕化瓶濕化,直至氣管插管拔除。觀察組予呼吸濕化治療儀(AIRV02),使用配套氣管插管直接接頭及加熱呼吸管道,流速為40~60 L/h,恒溫37 ℃,根據(jù)患者血氧飽和度、血氣和病情等情況,適當調整吸氧量和溫度,直至氣管拔除。
(1)生命體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頻率、心率。(2)血氣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PH)。(3)炎癥因子水平: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 反應蛋白(CRP)水平。(4)對比兩組患者痰痂形成率。(5)拔管效果:對比兩組患者拔管成功率。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情況(±s) 次/min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情況(±s) 次/min
組別治療前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治療后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心率呼吸頻率128.79±7.59 130.25±8.13 0.881 0.381 31.15±3.52 31.79±3.29 0.891 0.375 86.15±3.46 90.12±4.34 4.798 0 21.47±3.25 23.95±3.71 3.373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情況(±s)
組別SaO2(%)PaO2(mmHg)PaCO2(mmHg)PH治療前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治療后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79.35±2.39 80.23±2.95 1.555 0.124 52.26±5.97 51.77±6.12 0.384 0.702 73.05±5.26 72.15±5.36 0.804 0.424 7.23±0.26 7.17±0.23 1.159 0.249 94.96±2.25 90.15±1.97 10.789 0 71.69±5.97 65.94±5.56 4.728 0 45.50±4.30 56.90±5.60 10.831 0 7.49±0.11 7.31±0.15 6.491 0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情況(±s) g/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情況(±s) g/L
組別治療前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治療后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hs-CRP 52.49±16.18 53.32±17.29 0.235 0.815 6.25±3.59 9.34±4.68 3.514 0.001
觀察組痰痂形成率低于對照組,拔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痰痂形成率、拔管效果成功率情況 例(%)
COPD 患者常并發(fā)呼吸衰竭,最典型特征為呼吸道受限、氣流阻塞,主要病因是呼吸系統(tǒng)感染、氣道痙攣等,可致肺通氣、換氣功能出現(xiàn)障礙,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易致酸性中毒[6-7]。炎癥可導致患者呼吸道黏液、痰液增多,出現(xiàn)氣道阻塞,累及肺部,使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程度、活動能力受限程度加重,加重患者呼吸系統(tǒng)負荷,危害患者心理及身體健康,對患者的治療康復及生存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嚴重者還會導致死亡[8-9]。正常人呼吸道黏膜可清除、濾過空氣中異物,具有一定加濕、加熱功能,可為人體提供合適溫濕度氣體。但氣管插管由于人工氣道建立,呼吸道失去水分也會相對增加,易致痰液黏稠,而常規(guī)氧氣濕化瓶不具有加溫作用,且氧氣較干燥,無法達到加濕、加溫作用,易降低纖毛擺動作用,清除痰液效果降低,不利于通氣,易增加二次插管風險[10-11]。
呼吸濕化治療儀較傳統(tǒng)導管吸氧系統(tǒng)有較大優(yōu)勢,可提供高濃度且恒定的氧氣,流量最大可達60 L/min,高于患者吸氣峰流量,保證FaO2恒定,且其供給不受呼吸頻率影響[12]。還可精確加濕加溫氧氣,模擬正常人體所需溫濕度的內環(huán)境,使患者呼吸道水分充足,舒適度提高,解決患者無法長時間耐受高流量問題,可大幅度提高氧供給,減少分泌物形成、呼吸道刺激,利于痰液濕化排出[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炎癥因子改善明顯,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呼吸濕化治療儀與常規(guī)藥物具有協(xié)同性,減輕患者氣道平滑肌痙攣,加強平滑肌細胞受體反應,發(fā)揮抗炎效果,降低肺部炎癥反應,降低呼吸道血管通透性,減輕氣道黏膜水腫,改善肺通氣。呼吸濕化治療儀作為一種新型輔助吸氧儀器,可恒定高氧流速處理,產(chǎn)生持續(xù)氣道正壓,抵抗肺過度充氣、內源性呼氣末正壓,使患者保持氣道開放,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有利于減少患者呼吸做功,增加殘氣量,防止肺泡萎陷,以達到改善氣體交換,改善患者呼吸頻率、氧和的目的[15]。SaO2是呼吸循環(huán)中重要生理參數(shù),可估計肺的氧和、血紅蛋白攜氧能力,PaO2可反映吸入氣體的氧分壓、外呼吸功能狀態(tài),可衡量肺泡通氣情況,PaCO2指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所產(chǎn)生的張力,衡量肺泡通氣情況,反映酸堿平衡中呼吸因素的重要指標,PH 可衡量酸堿平衡。本研究結果表明,呼吸濕化治療儀彌補了患者氧氣不足問題,可使患者癥狀得到有效改善,進而改善血氣指標。本研究結果表明,呼吸濕化治療儀根據(jù)患者情況設置氣體流量,利用其氧氣輸送系統(tǒng)及內置高性能氣流發(fā)生器,經(jīng)過舒適調溫、柔性的自控壓,持續(xù)正壓輸送氣體,直達肺部,使患者吸入氣體更接近生理環(huán)境,避免氣道干燥結痂,拔管更為安全,這與梁錫銘等[16]研究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COPD 合并呼衰患者應用呼吸濕化治療儀進行氣管插管,可改善生命體征、炎癥因子水平、血氣指標,減少痰痂形成,有利于拔管成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