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蘭,李 磊
(1.沭陽縣中醫(yī)院藥劑科;2.沭陽縣中醫(yī)院腦病科,江蘇宿遷 223600)
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又被稱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由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前庭功能受損等因素引發(fā)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管腔痙攣、閉塞,導致腦組織暫時性缺血缺氧或梗死[1]。發(fā)病后患者出現(xiàn)視野內物體上下左右或旋轉性搖擺,平衡失調,自發(fā)傾倒,常伴有耳鳴、出汗、惡心、聽力下降、面色蒼白、眼球震顫等癥狀[2]。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起病急且病情易反復,如治療不及時,易誘發(fā)腦血栓、半身不遂、腦溢血等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患者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臨床多以改善機體缺血缺氧、促進血管擴張為主要的治療原則。鹽酸倍他司汀具有擴張血管,緩解血管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緩解耳道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障礙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旨分析鹽酸倍他司汀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療效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1年1月至12月沭陽縣中醫(yī)院收治的112例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均5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9.28±6.43)歲;初次發(fā)作26例,重復發(fā)作30例;病程6個月~3年,平均病程(1.86±0.72)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8例;年齡44~72歲,平均年齡(59.21±7.05)歲;初次發(fā)作29例,重復發(fā)作27例;病程4個月~3年,平均病程(1.62±0.8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沭陽縣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眩暈診治多學科專家共識》[5]中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診斷標準;②年齡>40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②合并嚴重腦血管、糖尿病患者;③合并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④既往有過敏史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注射用血塞通(哈爾濱珍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437,規(guī)格:0.2 g/支)治療,將0.4 g血塞通溶于25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或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行靜脈滴注治療,1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4697,規(guī)格:10 mg/支)治療,將20 mg鹽酸倍他司汀溶于25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或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行靜脈滴注治療,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依據(jù)《中國后循環(huán)缺血的專家共識》[6]對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評價。治愈:眩暈完全消失,惡心、嘔吐、行走不穩(wěn)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眩暈程度降低2級以上,惡心、嘔吐、行走不穩(wěn)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眩暈程度降低1級,惡心、嘔吐、行走不穩(wěn)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3 000 r/min 轉速,時間 14 min),取血清,存儲于-40 ℃低溫箱中待檢,采用血流變測定儀(北京利普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型號:LBY-N6B)檢測兩組患者的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EAI)、血漿黏度(PV)及紅細胞壓積(HCT)。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內皮素-1(ET-1)、人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羧甲基賴氨酸(CML)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ET-1、CGRP、CML水平,相關試劑盒均由上?;菅猩锟萍加邢薰咎峁?。④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偘l(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EAI、PV及HCT指標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EAI: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PV:血漿黏度;HCT:紅細胞壓積。
組別 例數(shù) EAI PV(mPa?s) HCT(%)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6 22.89±2.54 16.49±1.83* 1.92±0.21 1.49±0.16* 43.26±4.81 31.81±3.53*對照組 56 22.73±2.52 18.96±2.11* 1.89±0.21 1.64±0.18* 43.08±4.79 34.37±3.81*t值 0.335 6.618 0.756 4.661 0.198 3.688 P值 0.739 0.001 0.451 0.001 0.843 0.00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T-1、CGRP、CML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ET-1、CML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CGRP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ET-1、CML水平低于對照組,CGRP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T-1、CGRP、CML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T-1、CGRP、CML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ET-1:血內皮素-1;CGRP:人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ML:羧甲基賴氨酸。
組別 例數(shù) ET-1(ng/L) CGRP(ng/L) CML(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6 176.57±14.16 111.91±12.34* 13.62±1.51 34.67±3.85* 571.69±63.52 382.02±42.91*對照組 56 175.99±14.11 123.24±12.24* 13.76±1.53 27.98±3.11* 573.06±63.67 398.97±43.55*t值 0.217 4.878 0.487 10.115 0.114 2.075 P值 0.829 0.001 0.627 0.001 0.909 0.040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眩暈是常見的急診病癥之一,由于患者機體空間定位障礙,出現(xiàn)運動性錯覺。其中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占比較高,患者動脈硬化,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導致動脈血流減少,加重后循環(huán)缺血缺氧,出現(xiàn)感覺障礙、運動錯覺,且隨著生活習慣、工作壓力及飲食結構的變化,腦血栓、高血壓等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發(fā)生率逐漸增加,給患者生活及健康造成不良影響[7]。目前,臨床針對該疾病多采用手術或保守治療,可有效緩解病情,但易導致機體受損,不良反應較多。因此,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對治療眩暈癥有重要意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療效顯著。鹽酸倍他司汀作為H1受體激動劑,使血液循環(huán)進行調節(jié),使前庭血流量得到改善,消除惡心、耳鳴、眼球震顫等眩暈臨床癥狀[9]。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采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通過雙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抑制兒茶酚胺分泌,促進椎-基底動脈擴張,降低全身血壓,增強耳蝸、前庭、心臟等處血液循環(huán),消除淋巴堆積,減輕患者水腫、耳鳴。同時,采用鹽酸倍他司汀治療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及黏附率,起到改善血液黏滯性、緩解動脈硬化、提高療效的作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 ET-1、CML 水平均比治療前低,CGRP 水平比治療前高;觀察組患者ET-1、CML 水平比對照組低,CGRP水平比對照組高,提示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可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有利于擴張動脈血管,改善血管痙攣,調節(jié)機體缺氧情況[11]。同時,CGRP水平上升可抑制ET-1釋放,使血液黏稠度及血流阻力降低,使血流速度及水平得到改善,優(yōu)化機體血供,進而緩解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癥狀,與鄭石洲等[12-13]研究結果相似。同時,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無顯著性差異,可見采用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較好。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臨床可擴充樣本量進一步研究,以明確其適應證及禁忌證。
綜上,鹽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對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治療有顯著療效,使血液流變學及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得到有效改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