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
我的工作是做門,每次打開一扇門,我都希望是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我小時候去逛超市,看到有那種包裝好的速凍餃子就邁不動腿,想吃。我媽見了,二話不說拉我就走:機器做的餃子,是沒有靈魂的。
后來她給我做餃子,純手工——濃縮媽媽的愛。媽媽的愛真是一言難盡,她有時候也會犯懶,犯懶的時候就是我的一場噩夢。這在做餃子的時候,就體現(xiàn)在肉餡不勻,有的肉已經(jīng)被剁成碎渣,有的肉還連著骨,她也不想再加工了。把這種肉從砧板上抓起來,肉屑撲撲地掉,最后剩下了一串骨肉相連,可以做出一盤紅燒肉(排骨)。怎么把餡料裝進餃子皮里,就成了一個問題。
肉餡備好,就該和面了。先倒面粉,再加水,水加多了,再倒面粉,面粉多了,繼續(xù)加水……這么下去,夠我們從年三十吃到農(nóng)歷二月,年年有余也不該這么個余法。后來我媽總結出了經(jīng)驗,先少放點面粉,再少加點水,循環(huán)幾次,正好夠一頓。
把面團擺到砧板上面,揉搓幾次,她就把面分成幾個團子。這有點像是做包子了,連餡看著也像是包子餡。
然后把面團攤開來,用搟面杖滾出個近似圓,但凡中間有攤薄了的地方,就再抓點面修補一下。我見過自行車攤修車,補胎也是這個路數(shù)。
面團變成皮狀以后,舀一把餡料往中間一放,再逐一勻開,直到餡料蓋住半個圓的位置,又把另一邊的面皮掀起,蓋住餡料。兩邊面皮粘在一起,呈現(xiàn)出一個半圓的形態(tài)。
我忍不住問了:媽媽,媽媽,你在做什么呀?
我媽說:傻孩子,你不是想吃餃子嗎,媽在給你做餃子啊。
這個餃子也太大了,大到之前剁的骨肉相連餡還不夠包一個,得再加點肉屑才撐得起飽滿。
這時候的餃子還不夠完美,就見我媽拿起一口大碗,順著餃子邊緣滾上一圈,面皮的邊就變得圓潤無比,似一個真正的半圓。我爸是數(shù)學老師,由此可見,他沒少給我媽開小灶。
鍋里放水燒開,餃子也該下鍋了。這種餃子已經(jīng)有了人性,入水就要脫衣服,換言之,入水面皮就要被撐開??粗伬锏乃序v,翻上來一串骨肉相連,著實恐怖。稍等片刻,該起鍋了。起鍋也有講究:先撈面皮,再撈肉餡,最后是骨肉相連。不然這個熟了,那個還是生的。
這種餃子生的時候比我的手還要大,一個餃子的餡料少說能做三個包子,熟的時候就是碗大雜燴,五馬分尸能盛兩碗。
餃子熟了,肚子也餓了,吃上一口,我就哭了:媽媽,你的餃子里怎么有苦麻菜?
我媽笑著說:你再嘗嘗看,還有別的呢?
我再吃一口,哭得更厲害了:怎么還有生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