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高某搭乘出租車到達指定地點,司機將出租車停在非機動車道,高某準備下車打開左側后車門時,將駕駛電動自行車經過的我推倒。交警部門認定司機、高某對事故負同等責任,我無責任。面對我的索賠請求,出租車公司認為,高某開車門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應由高某賠償。高某則表示關鍵在于司機沒有選好停車地點,故只能由出租車公司賠償。請問:究竟應當由誰擔責?
讀者:溫春華
溫春華讀者:
出租車公司和高某應當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首先,司機和高某構成共同侵權。共同侵權包括兩種情形:一是兩個以上的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有意思聯絡;二是兩個以上的侵權人雖無意思聯絡,但每個人行為的直接結合造成了同一損害結果。本案中,雖然司機、高某沒有協商過將你致害,甚至都不希望發(fā)生你受傷的后果,即沒有意思聯絡,但這并不排除兩人都存在過失,也不排除你的傷害源于兩人行為的共同結合:一方面,機動車駕駛員在道路上臨時停車,應當確保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司機作為出租車駕駛員,應當預見到在非機動車道隨意停車,極易導致與正常行駛的非機動車發(fā)生碰撞的風險,且無論是道路觀察能力、專業(yè)知識還是風險防控能力,都比乘客更強,卻任意停車,對可能出現的損害應當預見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是已經預見但卻輕信可以避免,即具有主觀上的過失;另一方面,《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63 條第(四)項規(guī)定:“車輛停穩(wěn)前不得開車門和上下人員,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备吣巢粌H從左側開門下車,還置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于不顧,明顯也對你的傷害存在過失。
其次,出租車公司必須與高某共同擔責。民法典第1 172 條、第1 191 條分別:“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薄坝萌藛挝坏墓ぷ魅藛T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追償。”即出租車公司應當為司機的行為買單,而出租車公司與高某之間可以交警部門的責任劃分,各自承擔50%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