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敏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東華地鐵公司
本工程位于嘉海公路以西1.6 km 處,路線全長960 m,橋梁全長692 m,兩端道路長度總長268 m,道路寬度40 m。橋梁起點樁號為K0+171.29,終點樁號為K0+863.29,橋梁下部結構為鉆孔樁、承臺、墩臺和蓋梁,上部結構為現(xiàn)澆箱梁及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本橋孔跨布置采用8 聯(lián)(4×30+3×30+3×30+3×30+1×30+2×30+3×30+4×30)m,第六聯(lián)采用2×30現(xiàn)澆箱梁。
本工程高大支模架區(qū)域為2 m×30 m現(xiàn)澆箱梁,縱向長度60 m,橫向長19.99 m,。立桿底部進行基礎處理。箱梁頂面標高9.697 m,支模架支設高度最高達到9.70 m。本工程的箱梁高度1 800 mm,箱梁橋面寬度19.99 m,底寬14.29 m,分為左右兩個單幅,墩號為14#、15#、16#墩,跨度為30 m。
根據設計地質報告如下:
(1)素填土,雜色~灰黃色,松散,以粉質黏土為主,含建筑垃圾及少量碎石,偶見植物根莖,局部見腐植質,質不均一。
(2)粉質黏土:褐黃色,軟可塑,略具層理,光澤反應較光滑,干強度和韌性中等,含鐵錳質氧化斑點。
(3)淤泥質粉質黏土:灰色,流塑,粘塑性較好,見黑色有機質斑點及腐殖質。切面較光滑,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
本場地內原有較多河溝和魚塘,因城市發(fā)展和建設需要,魚塘已回填,場地周圍還有少量河溝。
橋面投影范圍加寬2 m 范圍內進行原地面清表,清表完成后進行原地面壓實,壓實結束后進行50 cm 厚宕渣換填壓實,上鋪設5 cm 厚碎石找平,20 cm 厚C25 砼墊層,采用重型觸探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檢測,地基承載力滿足達到250 kPa,基礎范圍為橋面垂直投影每側加寬2 m,距離基礎兩側1 m位置設置排水溝,防止積水浸泡基礎。
現(xiàn)澆箱梁支架均采用碗扣式滿堂支架,立桿縱向間距90 cm、橫向間距60 cm,步距120 cm。
采用堆載砂袋配重預壓支架,分級加載,預壓的最大荷載為箱梁重量加上施工荷載總重量的1.2 倍,各監(jiān)測點連續(xù)24 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 mm后進行卸載。
基礎處理→彈線并復核 → 搭支模架→調整托梁→擺主梁→ 安放梁底模并固定 → 梁底起拱 → 扎梁筋 → 安側模 → 側模拉線支撐(板高加對拉螺栓)→ 復核板模尺寸、標高、位置 → 與相鄰模板連固。
3.2.1 基礎處理及要求
(1)支模架基礎進行處理:500 厚宕渣墊層,50 厚碎石找平,200厚C25砼,處理至±0.000。
(2)所有立桿底部均設有底托,底托與基層接觸面為150 mm×150 mm鐵板。
(3)高大支模區(qū)域外側四周設置排水明溝,保證區(qū)域內無積水。
3.2.2 立桿構造要求
(1)模板支架的傳力路線為:荷重→底?!×?方木)→主梁(工字鋼)→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立桿→墊板→基礎→地基。
(2)現(xiàn)場采用碗扣式鋼管架作為本模板工程的支撐體系,豎向、水平剪撐采用鋼管扣件式。
(3)底排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由于下部為底托,掃地桿離地高度調整為300 mm。
(4)結構和構件各部分形狀尺寸、相互位置正確。
(5)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產生的荷載。
(6)架體步距1 200 mm。
(7)支架立柱無混用。
(8)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規(guī)范》的要求;過程中均衡受載。
(9)立柱配置可調底座,頂部采用可調托座。立柱上端包括可調螺桿伸出頂層水平桿的長度不得大于0.7 m。鋼管立柱大于30 cm增設縱橫水平桿。
(10)支模架四周立面設置了通高專用斜桿。
3.2.3 水平桿構造要求
每步的縱橫水平桿雙向拉通。
3.2.4 剪刀撐構造要求
(1)垂直剪刀撐:沿高支架四周連續(xù)設置,中間約每6 跨立桿設置一組。設置方法由基礎面連續(xù)設置到頂。
(2)水平剪刀撐:自頂步起向下設置水平剪刀撐。第一組位置在頂步 7.5 m 處,第二 3.9 m 處,第三 0.3 m 處,共設三組。
(3)每道剪刀撐寬度為7跨,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傾角控制在45°左右。
(4)剪刀撐的接長宜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 000 mm,采用三只扣件等間距固定,鋼管伸出扣件邊緣不小于100 mm。接頭應錯開。
3.2.5 架體穩(wěn)定措施
在高大支模區(qū)14#~16#墩的立柱上均設置拉結點,上下不少于二道,設置位置在2.70 m和6.30 m處。
3.2.6 其他
(1)鋼管、扣件必須經檢測合格后使用,底托、頂托等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材料嚴禁使用。
(2)嚴格按照設計尺寸搭設。
(3)模板、支撐主、小梁、主梁、對拉螺栓、機械設備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
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項目部根據批準的專項施工方案組織驗收,由項目負責人組織驗收,驗收合格,經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和總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后方可進入后續(xù)工序的施工。
(1)現(xiàn)場的碗扣架構配件應具備以下證明資料
①主要構配件有產品標識及產品質量合格證;
②供應商應配套提供管材、零件、鑄件、沖壓件等材質、產品性能檢驗報告。
(2)構配件進場質量檢查的重點
①鋼管管壁厚度;
②焊接質量;
③外觀質量;
④可調底座和可調托撐絲桿直徑、與螺母配合間隙及材質。
模板支架驗收主要檢查現(xiàn)場實際搭設情況與方案的符合性。各主要受力構件、構造桿件與方案一致:
①保證架體幾何不變性的剪刀撐、拋撐等設置已經完善;
②基礎無不均勻沉降,立桿底座與基礎面的接觸無松動或懸空情況;
③立桿上碗扣可靠鎖緊;
④立桿連接銷安裝、斜桿扣接點符合要求、扣件擰緊程度。
嚴格控制實際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荷載,避免混凝土堆放過高,超過設計荷載,堆載高度不大于100 mm。對出現(xiàn)的超過最大荷載有相應的控制措施,鋼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大量堆放。預壓方法為采用砂袋堆載預壓。
預壓目的:由于碗扣鋼管桿件的彈性變形、非彈性變形及桿件連接縫隙、緊固程度等原因,會引起支架在上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較大的變形,使支架發(fā)生下沉現(xiàn)象,嚴重時會引起砼梁部出現(xiàn)裂縫。因此在澆筑箱梁砼前對支架進行預壓,以消除支架的非彈性變形。同時,通過預壓找出彈性變形的變化規(guī)律以確定預留沉落量。
按均布荷載進行簡化計算。
箱梁每平米重量:1912×2.6/2/60×20=2.1 t/㎡;
按箱梁自重的120%系數,每單位面積重量為:
2.1×1.2=2.5 t/m2;
確定:預壓荷載2.5 t/m2。
預壓順序按照混凝土的澆筑順序進行,先澆筑混凝土的部位先預壓,后澆筑混凝土的部位后預壓,預壓過程采用五級加/卸載,即加載:預壓前→20%→50%→80%→100%→120%持荷72 h 卸載:120%→100%→80%→50%→20%→預壓完成。根據本工程的幾何特點及混凝土澆筑順序,預壓的順序為:
(1)按設計標高調整好底模標高,并對觀測點進行初始觀測。然后開始預壓,先壓跨中處(兩端對稱預壓),再依次加載向兩側梁端的位置排列預壓件。
(2)全部重量達到20%、50%、80%時對底模、支架等處的觀測點進行標高和平面位置坐標測量,并詳細作好記錄,分析支架的變形規(guī)則。
(3)繼續(xù)按上一步的步驟進行加載,待加載至總重量的100%時繼續(xù)對觀測點進行測量并詳細作好記錄。
(4)預壓至總重量的120%時停止加載并持荷不小于72 h。在這期間對底模、支架等處的觀測點每4 h 進行一次觀測,作好詳細記錄。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加載前布設各觀測點,沉降觀測點設于底模和底模相對應的地面墊木上,每排設五點,排間距5 m。測量:對各沉降觀測點進行水準測量。測量時間:加載前、加載至計算荷載的60%、80%、100%及加載完成后每4 h測量一次。將每次測量數據記入記錄表內。
在堆載預壓的過程中均認真對各觀測標、觀測點進行觀側,觀測人員固定、設備固定。在加載前先進行首次觀測,在每級加載完成后,先停止下一級加載,并每間隔12 h 對支架沉降量進行檢測,當支架頂部監(jiān)測點12 h 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 mm 時,可進行下一級加載;支架可一次性卸載,預壓荷載應對稱、均衡、同步卸載。每次觀測的項目主要有:
(1)測量支架沉降觀測標下端面到支架基礎面之間的距離,并在基礎面對應位置做好紅油漆標記。
(2)測量支架基礎面上的觀測標(觀測點)高程。
每次觀測完畢后及時對數據進行整理,變形量過大或變化異常時,立即停止堆載,查明原因,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預壓時間的確定:預壓時間至以各沉降觀測點不再下沉為止。
預壓結束后,對預壓過程中的測量記錄結果進行整理,繪制沉降曲線圖,編寫預壓試驗總結報告。
梁板高大支模采用碗扣式腳手架支撐體系,在搭設和鋼筋安裝、砼澆搗施工施工過程中,隨時監(jiān)測。
(1)砼澆筑前全數進行一次監(jiān)測;澆筑過程中每30 min至少進行一次,全部澆筑完成后半小時內監(jiān)測一次,之后二天內每天不少于二次監(jiān)測。每次監(jiān)測均做好記錄。
(2)班組日常進行安全檢查,項目每周進行安全檢查,公司每月進行安全檢查,所有安全檢查記錄必須形成書面材料。
(3)日常檢查、巡查重點部位。桿件的設置和連接、掃地桿、支撐、剪刀撐等構件是否符合要求。
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符合要求。
碗扣是否可靠鎖緊;立桿連接銷是否安裝、斜桿扣接點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擰緊程度;
①架體是否不均勻的沉降,垂直度。
②施工過程中是否有超載的現(xiàn)象。
③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規(guī)范要求。
(4)支模架在承受六級大風后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后才開始澆砼,澆砼的過程中,由項目部安全、質檢人員對架體檢查,隨時觀測架體變形。發(fā)現(xiàn)隱患,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證安全后再施工。構件允許偏差見表1。
表1 構件允許偏差表
該現(xiàn)澆箱梁滿堂支架經預壓驗證和澆筑前、中、后檢查,各項指標均滿足允許偏差,該現(xiàn)澆箱梁養(yǎng)生到期,經拆模后驗證梁體質量,線型平順,外觀光潔,無裂紋、撓度超標等缺陷,充分證明了大跨度高支架采用常規(guī)架管優(yōu)化組合的可行性。通過力學檢算驗證支模架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等安全力學性能指標,在當前常見的現(xiàn)澆箱梁輔助工程措施技術具有推廣應用價值,更多地實現(xiàn)安全生產、節(jié)約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