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康 何維麗
浙江省中醫(yī)院 浙江杭州 310006
膿毒癥常累及胃腸道,導致胃腸功能障礙,誘導多器官的功能不全,現(xiàn)代醫(yī)學對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多予充分容量補給、保護胃腸黏膜以及抗生素等,然而總體效果有限[1]。救土通腸湯載于《辨證錄》卷九,具有瀉脾胃之火、生津潤腸之功效。筆者近年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取救土通腸湯加味干預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效果確切。
1.1 一般資料:收集本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接診的膿毒癥病人74例,隨機分成兩組各37例。觀察組男∶女=15∶22;平均年齡60.14±7.14 歲;平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2]18.04±2.93 分;平均病程7.73±0.87d;平均胃腸功能障礙[3]評分1.81±0.28 分。對照組男∶女=12∶25;平均年齡60.22±7.17歲;平均APACHE Ⅱ評分18.11±2.94 分;平均病程7.65±0.85d;平均胃腸功能障礙評分1.85±0.28 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選擇:全部病例均參考2014 版膿毒癥診療指南[4]納入,中醫(yī)熱結腸腑證參考《膿毒癥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5](證候:脘腹痞滿,腹痛拒按,腹脹如鼓,按之硬,大便不通,頻轉矢氣,甚或潮熱譫語,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納入標準:符合胃腸功能障礙[6]標準;年齡18~60 歲;胃腸功能障礙評分0~2 分;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由心、肝等所引起的胃腸功能障礙;已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既往胃腸病史;手術或外傷所引起的胃腸功能障礙。
1.3 治療方法:依據(jù)指南[4]對患者行常規(guī)干預措施,包括機械通氣、液體復蘇、抗感染、維持血壓以及預防應激性潰瘍等。對照組采用氫化可的松,1 次100mg,配以生理Nacl 注射液500ml 混合均勻,每8h 滴注1 次,待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指標為:中心靜脈壓8~12mmHg,平均動脈壓>65mmHg,每小時的尿量>0.5ml/kg,靜脈血氧飽和度(SvO2)>70%],將氫化可的松用量改成1 日100mg。觀察組:在對照組干預措施基礎上予救土通腸湯加味治療,組方:玄參20g,當歸、知母、大黃、川芎各12g,生地黃、厚樸各15g,升麻10g,蓖麻子30 粒,水蛭6g。在我院藥房煎煮2 次,分裝成3 袋各100ml,每次1 袋,口服或者經(jīng)胃管鼻飼,日均3 次。兩組的療程7d。
1.4 觀察指標:①胃腸功能障礙評分:依據(jù)多臟器功能失常綜合征(MODS)病情嚴重度,評分標準[4]如下:無腹脹及腸鳴音正常(0分),腹部脹氣及腸鳴音減弱(1分),高度腹脹+腸鳴音近于消失(2 分),麻痹性腸梗阻及應激性潰瘍出血(3 分)。②腹腔壓力:用膀胱間接測壓法,排空尿液,平臥,將50ml 生理鹽水置入測壓管,以恥骨聯(lián)合水平為基點,檢測管內(nèi)液面高度(膀胱壓力),從而得出患者的腹腔壓力。③APACHEⅡ評分[3]:生理學指標按5 級評分0、1、2、3、4 分;年齡按5 個階段≤44 歲、45~54 歲、55~64 歲、65~74 歲、≥75 歲計分為0、2、3、5、6分;格拉斯評分包括睜眼反應(按4 級計分為1~4 分)、肢體運動(按6級計分為1~6分)、意識(按5級計分為1~5 分)3 項;器官系統(tǒng)嚴重功能不全分急診手術(加5分)或擇期手術(加2分),分數(shù)越高病情越嚴重。④白細胞(WBC)計數(shù)、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晨起8:00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約3ml,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hs-CRP,血液分析儀(GRT-6001型)測定WBC計數(shù)。
1.5 療效標準[6]:參考胃腸功能障礙得分評為顯效、有效、無效,分別對應為胃腸功能障礙評分減分率≥65%、≥30%但<65%、<30%。胃腸功能障礙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傆行轱@效與有效之和。
1.6 統(tǒng)計學處理:以SPSS 22.0 為分析軟件;用±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相比行t檢驗;以例數(shù)或%為計數(shù)資料,相比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障礙評分與腹腔壓力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障礙評分與腹腔壓力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障礙評分與腹腔壓力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觀察組(37例)對照組(37例)腹腔壓力(mmHg)7.47±0.84 5.40±0.63*#7.51±0.85 6.85±0.7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胃腸功能障礙評分(分)1.81±0.28 1.47±0.22*1.85±0.29 1.63±0.26*
2.2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PACHEⅡ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后14.09±2.11*#15.33±2.46*例數(shù)37 37治療前18.04±2.93 18.11±2.93
2.3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WBC計數(shù)與hs-CRP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WBC計數(shù)、hs-CRP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WBC計數(shù)、hs-CRP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觀察組(37例)對照組(37例)hs-CRP(mg/L)104.90±12.03 65.44± 7.71*#98.73±11.04 55.40± 6.03*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WBC計數(shù)(×109/L)18.74±2.82 13.09±2.15*#18.65±2.81 15.33±2.37*
根據(jù)臨床癥狀,本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的“痞滿”“腸痹”等范疇,基本病機是外邪入里化熱,熱毒內(nèi)蘊,使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機逆亂,引起脾胃升降失司[7]。此外,熱毒最易損耗津液,而胃腑是“氣血之?!?,胃腸也是人體陰液的生化場所,故胃腸最易被熱毒所傷。熱毒稽留胃腸陰絡,消煉津液,使血行澀滯而為瘀,以致胃腸陰傷絡阻,終致本病[8]。治療當以通腑瀉熱、保陰存津為主。
救土通腸湯加味方中,玄參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生地黃清熱生津,兩藥合而補脾土之陰及瀉命門、脾胃之火;當歸滋陰潤腸,川芎活血行氣,與當歸合用能和血行氣,疏通絡脈之瘀滯;水蛭功效為破血、逐瘀、通經(jīng),與當歸合用可化瘀通絡;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厚樸燥濕消痰,并下行解熱;升麻能提脾土之氣,以致陽升而陰自降;蓖麻子可潤大腸,并引火下行;大黃通腑氣、下瘀血、瀉邪毒以養(yǎng)胃陰。合之,共奏通腑瀉熱、保陰存津之效。本次觀察結果顯示,在西醫(yī)常規(guī)基礎上予救土通腸湯加味對膿毒癥患者的胃腸功能障礙、病情控制發(fā)揮了更好的效果。治療后觀察組WBC計數(shù)和hs-CRP含量較對照組減少更明顯。說明在西醫(yī)常規(guī)干預基礎上,救土通腸湯加味能更有效地抑制膿毒癥患者的全身炎癥反應,可能是其對胃腸功能障礙起效的機制之一。
綜上,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時加用救土通腸湯加味,對膿毒癥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的療效明顯,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胃腸障礙,控制病情,降低炎癥反應,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