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鉆軍,張秀蘭
(廣州市番禺區(qū)婦幼保健院手術室 廣東 廣州 511400)
小兒是臨床中的一類特殊患者。因其心理與生理發(fā)育還不成熟,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不能良好配合。小兒麻醉在臨床中具體類型較多,常見途徑有靜脈給藥、直腸給藥、吸入給藥、鼻腔給藥、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其中吸入給藥與靜脈給藥是最為常見的兩種類型。手術在臨床中可以較好地進行病癥治療,但其治療過程中會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因此治療時需進行麻醉。小兒因生理和心理發(fā)育不完善,對手術的耐受力低,大部分臨床手術需進行吸入麻醉。在進行手術前患兒易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對患兒的機體代謝產生影響,繼而影響手術準備與麻醉。護理干預能夠對患兒的生理與心理進行改善,但傳統(tǒng)護理方式以物理制動和語言安撫為主,具體護理效果有限,甚至在諸多患兒中會出現掙扎程度加重,機體指標波動明顯的狀況,對臨床麻醉與手術的順利開展促進效果有限。術前心理護理在臨床中可從環(huán)境、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三個方面開展護理干預。在實際臨床中可以提升護理干預的童趣,可有效促使患兒接受臨床護理干預,提升整體護理效果,還能夠有效提升其治療依從性。此次選取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5 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術前心理護理對患兒吸入麻醉手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遴選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兒65 例,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2 組,探究組33 例,性別比例男:女為17:16,手術類型:闌尾切除8 例,腹股溝斜疝修補17 例,腺樣體切除術8 例,年齡2 ~6 歲,平均年齡(4.1±0.5)歲;對照組32 例,性別比例男:女為16:16,手術類型:闌尾切除7 例,腹股溝斜疝修補16 例,腺樣體切除術9 例,年齡3 ~7 歲,平均年齡(4.2±0.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家屬對本次知情,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選取標準:年齡2 ~7 歲;首次進行外科手術;予以吸入全麻手術;諸項臨床檢查手術指征符合要求;各項病歷資料完整;治療依從狀況良好;可耐受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發(fā)育遲緩或者精神障礙的患者;②合并心臟疾病的患者;③不能良好配合研究的患者;④伴有嚴重臟器功能異常的患者;⑤非自愿參與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使用吸入式全身麻醉。具體方法:患兒至麻醉室后采用3%七氟烷進行麻醉誘導,吸入時間為10 ~15 min,通氣量速度控制在3 ~6 L/min,用藥期間可播放或者講述小故事,確?;純荷硇姆潘?,注意用藥期間監(jiān)測患兒的諸項生命體征,手術麻醉完成后準備進行手術。在手術準備的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兒,對患兒的疑問可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回答,對手術治療的過程予以正向表述,分散患兒注意力以提高其臨床治療的配合度。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確定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對患者病情的具體狀況進行說明,對術前護理注意事項告知家屬,簡單講述手術治療過程,耐心回答家屬和患者疑問,對患者相關的情況再次進行詢問,完善其基礎資料。對病情的具體狀況再次確認,同時確認患者能夠耐受臨床手術治療。
探究組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術前心理護理。術前心理護理內容包括:(1)手術等候區(qū)環(huán)境護理。墻面更改為彩色,促使等候區(qū)環(huán)境溫馨舒適,還可設置玩偶與積木區(qū)域,監(jiān)測儀器表面貼卡通貼紙,降低患者對儀器的恐懼,也能更好地保持病房環(huán)境溫馨;(2)童趣心理護理。麻醉誘導時間約為3 min,院內可根據這一時間特征請動畫設計師將麻醉誘導流程納入其中設計時長3 min 的動畫,在麻醉誘導過程中播放,鼓勵患兒學習動畫人物的勇敢,確保麻醉誘導順利開展;(3)童趣健康指導。在麻醉誘導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根據動畫播放進度進行講述,吸引患兒注意力的同時更好地將動畫內容呈現至患者眼前,促使患兒良好配合,在患者完全呈現為麻醉狀態(tài)后準備進行手術;(4)家屬配合護理。小兒對家屬的依賴性比較強,護理人員在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除了采用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以及環(huán)境改善外,還需要注意與家屬有效溝通,與家屬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針對其具體狀況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必要時與家屬聯(lián)合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較好地配合臨床手術治療。
為保障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所有臨床護理人員均需要定期參與院內的護理培訓,且在護理培訓完成后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方能繼續(xù)參與臨床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疼痛狀況、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以及護理滿意度。(1)心理狀態(tài)評估。心理狀況采用SAS 和SDS 量表評估患者心理焦慮和抑郁情緒狀況,兩種量表評估均為分數越高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差。(2)疼痛狀況評估。疼痛狀況采用VAS量表進行評分,分數越高患者疼痛越顯著。(3)生命指標評估。具體生命指標包括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與呼吸四項,所采用的數據均為手術中的監(jiān)測記錄數值。(4)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兒科自制量表進行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00 分。分數在80 分以上為非常滿意,分數在60 ~80 范圍內為滿意,分數在60 分以下為不滿意,具體評估由護理人員調查監(jiān)護人完成。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探究組心理焦慮和抑郁評分,以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焦慮、抑郁、疼痛評分比較(±s,分)
探究組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的比較(±s)
探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小兒因心理恐懼、焦慮以及對手術治療的不理解對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在臨床研究過程中發(fā)現護理干預方式會良好促進手術的順利開展,但因小兒認知程度較低,在實際臨床中具體護理干預方式的選擇對干預效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傳統(tǒng)護理具體方式單一,不能達到相應的護理目的,為此臨床中嘗試加強護理干預,依據小兒的認知特征,豐富具體的護理方式,提高整體護理效果,降低患兒的痛苦,促使手術順利開展。小兒在院進行病癥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受沖擊顯著,但小兒認知能力有限,因此臨床心理護理干預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有限,常規(guī)護理方式相對比較單一,不能有效對患兒的心理達到干預效果;心理護理相對來說護理干預方式較多,針對不同年齡段患兒的認知特點進行心理干預。年齡較小的患兒對母親的愛撫非常需要,護理人員在干預過程中需進行撫摸、輕拍、摟抱和逗笑,使患兒能夠盡快與護理人員熟絡,對年齡較大的患兒護士除了安撫與其盡快熟絡以外,還需注意耐心、體貼,避免責備與呵斥患兒,具體可采用陪玩、講故事、看圖畫等方式。對于年齡更大的患兒需要盡可能與其進行溝通,對病癥嚴重極度不適的患兒,護理人員還可簡單講述臨床治療方式針對的相應病癥,使患兒能夠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本文結果表明:在小兒手術前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穩(wěn)定其吸入麻醉后的狀態(tài),主要表現在心理情緒、疼痛評分、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以及護理滿意度幾個方面。探究組心理焦慮和抑郁評分以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探究組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探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
臨床中采用術前心理護理,護理效果較好。具體原因分析為:疾病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的改變均會對患兒的心理造成沖擊,不利于患兒臨床治療的順利開展。護理人員在臨床中積極與患兒進行溝通,從心理與健康指導兩方面開展,在臨床中可有效提升護理效果,提高小兒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在此基礎上改善手術等候區(qū)環(huán)境,可有效預防小兒緊張、恐懼和焦慮心理的產生。護理干預效果的提升不僅會提升小兒的治護依從度,也能良好穩(wěn)定其機體代謝,使患兒在藥物接受的過程中更加舒適,減少不適感的發(fā)生,對手術吸入麻醉后諸項指標的穩(wěn)定有明顯提升作用。在小兒麻醉術前心理護理干預,能夠完善護理干預內容,對臨床護理效果提升有良好的效果。同時能夠更好地與家屬進行互相協(xié)調,使家屬在臨床中能夠更好地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心理干預。正確予以患兒安撫,有效進行過溝通,在臨床中的整體護理效果較好。由此來看,在小兒術前心理護理中不僅要完善護理內容,還需依據患兒的認知特點選擇適當的護理干預方式,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對臨床整體護理效果的提升有重要價值,應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予以重視。
綜上所述,在小兒術前心理護理,對吸入麻醉后諸項指標均有良好的穩(wěn)定作用,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