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地方志所載四川客家話史料整理與研究

        2022-07-13 08:30:10向?qū)W春晏昌容
        關(guān)鍵詞:客家方言客家話客家人

        向?qū)W春 晏昌容

        地方志所載四川客家話史料整理與研究

        向?qū)W春 晏昌容

        (重慶三峽學(xué)院文學(xué)院,重慶 404020)

        四川客家話是四川境內(nèi)的第二大漢語方言,主要由明清時期移居四川的粵、閩、贛籍客家人帶入,代代相傳保留至今。地方志文獻(xiàn)中記錄有豐富的四川客家話史料,這些史料反映了客家話在四川境內(nèi)與多種方言并存與發(fā)展的局面,也可以作為客家人移民入川歷史的印證與補(bǔ)充。

        地方志;四川客家話史料;整理;研究

        一、客家人入川與四川客家話的形成

        四川是全國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現(xiàn)今四川境內(nèi)的客家人約有200萬以上,他們大多數(shù)是明清時期廣東、福建、江西等省客家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東郊和川中的沱江流域。多種文獻(xiàn)資料顯示:明清兩朝的大移民以湖廣籍移民最多,粵、閩、贛籍移民位居第二,成為四川移民構(gòu)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志文獻(xiàn)對此也有記載。民國十年《金堂縣續(xù)志》卷三《食貨志·戶口》:“明清遷居金堂縣的外省移民‘楚省籍約占百分之三十七,粵省籍約占百分之二十八,閩省籍約占百分之一十五,其余各省籍約共百分之二十’,粵、閩、贛籍人僅次于楚省籍人,位居第二。”民國二十二年《安縣志》卷五十六《禮俗·社會風(fēng)俗》:“(明末戰(zhàn)亂之后)各場占籍者,以楚省人為最多,其次粵省,其次秦省,其次閩省、贛省?!?/p>

        入川的粵、閩、贛籍移民絕大多數(shù)都是來自粵東北、閩西、贛南等地區(qū)的客家人,這在一些客家人所珍藏的族譜中有比較詳實(shí)可信的記載。例如:簡陽鐘氏,民國(年代不詳)《鐘氏族譜·序》:“(廣東遷四川始祖)榮昌公生于廣東長樂縣,后遷四川成都、資州仁壽縣觀音寺居住近百年,艱哉。前人披星戴月,沐風(fēng)雨,歷豫、揚(yáng)、閩、廣,傳衍至蜀川?!眱x隴潘氏,《潘氏宗譜》(周河鄉(xiāng)潘姓存):“潘若思自中牟遷江西臨川宜黃,四十余世,遷福建上杭縣,迨明嘉靖十九年(1540)遷粵東乳源縣,康熙五十四年(1715)遷四川儀隴?!蔽鞑S姓,《黃姓譜序》:“序:方聞當(dāng)代祖宗諱化公者,住福建汀州府寧化縣,洪武年間遷居廣東廣州府興寧仁和鄉(xiāng)羅壩二家居住。城公自江西省南豐府,轉(zhuǎn)遷移贛州府瑞金縣葛藤都立業(yè)。以后遷梅州……龍川……揭陽石坑……長樂長沙坪。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初八起身,遷移四川省寧遠(yuǎn)府西昌縣黃蓮坡今黃聯(lián)鄉(xiāng)大中壩立業(yè)。”①以上客家人族譜轉(zhuǎn)引自黃尚軍《四川方言與民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313頁;崔榮昌《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第142-163頁。

        為揭示四川客家人的具體來源,崔榮昌十多年來訪遍了巴山蜀水,收集、查閱到各地客家人族譜共計(jì)60份。通過對這60份客家族譜的分析和研究,他發(fā)現(xiàn)四川“客家移民來自江西、福建和廣西的38個縣市。其中江西有寧都、瑞金、興國、吉水、泰和、萬安、上猶、安遠(yuǎn)、宜黃、武寧、饒州(今鄱陽)、吉安等12縣,福建有汀州(今長?。⑸虾?、寧化、清流、龍巖、武平、永定、連城、建陽、建寧(今建甌)、漳浦、云霄、漳州、福清等14縣,廣東有梅州梅縣、興寧、大埔、龍川、長樂(今五華)、河源、平遠(yuǎn)、乳源、博羅、韶州(今韶關(guān))、樂昌、惠州等12縣市。這是我國客家人最為集中,客家話最為盛行的地區(qū)”[1]168。入籍四川的粵、閩、贛籍客家移民,又以來自廣東和江西的居多,故道光時王正誼在《達(dá)縣竹枝詞》中寫道:“廣東湖廣與江西,客籍人多未易稽?!贝笾抡f來,儀隴的客家人多半來自粵北韶州,威遠(yuǎn)的客家人主要來自粵東龍川,西昌的客家人或來自粵東龍川,或粵東長樂,成都東山的客家人有的來自粵東興寧,也有的來自粵東梅縣和長樂。

        從遷徙時間上看,四川客家人主要集中在從清康熙、雍正到乾隆的六七十年間來川。由于入川時間比湖廣人晚,城鎮(zhèn)和富庶的平原地區(qū)已無落業(yè)之處,川中客家人多聚居在離城鎮(zhèn)較遠(yuǎn)的山區(qū)和貧瘠的河灘地,靠種植農(nóng)作物置業(yè),故道光時陳謙在《三臺竹枝詞》中說:“五方雜處密如羅,開先楚人來更多。閩人栽蔗住平地,粵人種芋住山坡?!笨图胰擞袕?qiáng)烈的宗族意識,入川后一般是聚族而居,生活上自耕而食,自織而衣,保留了不少客家人的傳統(tǒng)文化習(xí)俗。語言上,四川客家人大都能講兩種語言:跟當(dāng)?shù)厝私涣髦v當(dāng)?shù)胤窖?,客家人之間則堅(jiān)持用客家話“打鄉(xiāng)談”。1994年《儀隴縣志·社會風(fēng)俗·語言習(xí)俗》載:“儀隴縣內(nèi)的客家人,除樂興鄉(xiāng)的一些老年人(其中不少人從沒去過縣城)不會講‘四里話’(儀隴話)外,一般都對內(nèi)講廣東話,對外講‘四里話’,平時交談講‘廣東話’,讀書、唱歌、開會、學(xué)習(xí)用‘四里話’?!?993年《富順縣志·風(fēng)俗·方言》稱:“富順的客家話以‘方言島’的形式散布于縣北與隆昌相連的牛佛鎮(zhèn)一帶。其祖先多是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由閩南輾轉(zhuǎn)遷入富順定居的居民之后裔,人口大大少于湖北籍移民。民國時期講這種話的不到5%,且多在家族中使用。”

        不同省籍的客家話有一些語法和詞匯上的差異,但客家方言內(nèi)部有其獨(dú)立的共同的語言系統(tǒng),所以也并不妨礙客家人之間“打鄉(xiāng)談”。正是源于客家人世代恪守“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的先祖遺訓(xùn),把自己的鄉(xiāng)談土語視為比祖宗田還重要的精神財(cái)富代代相傳,客家方言在泱泱的四川官話中才沒有被湮沒,三百年之后仍然獨(dú)立地保留了下來。

        清代至民國期間入川客家人使用客家話的情況,在這一時期的地方志中有比較零散的記載,現(xiàn)輯錄部分史料如下。

        民國十八年《資中縣續(xù)修資州志》卷八《風(fēng)土·方言》:“資無六百年以上土著,明洪武時由楚來居者十之六七,閩、贛、粵籍大都清代遷來,明初來者今謂川省人,余則各以其籍相稱,土音不盡,隨山川而變?!比宋镱悾骸凹彝ジ缸嬷g各沿其舊。外祖父母川省稱家公、家婆,楚籍稱外公、外婆,粵籍稱假公假婆。”民國二十年《三臺縣志》卷二十五《風(fēng)俗》:“邑人遭明季寇狝,兩湖兩粵之民插入縣籍者,子孫……祭祖祝辭不改廣東土語?!泵駠荒辍度蕢劭h概況》第十二編《社會·人文·方言》:“本縣方言相傳在獻(xiàn)忠剿蜀后,多由外省移殖(至),對于各該省方言,因據(jù)年以遠(yuǎn),有能操之而不純熟,期期格格,辨識頗難。大約縣之東林安夏間,有操鄂、粵方言者;縣之順和間,有操贛、粵方言者,但未隨時操講?!?/p>

        二、四川客家話的名稱

        四川客家方言,俗稱客家話,又稱“廣東話”“土廣東話”。1989年新修《營山縣志·方言》載:“由于外來移民的緣故,在清康熙以后,營山境內(nèi)除營山話外,逐漸出現(xiàn)了茶盤話、安化話、廣東話等方言。營山話說的人最多;廣東話說的人最少,且在解放前已逐漸消失。”營山縣境內(nèi)的“茶盤話”“安化話”屬于湘方言,“廣東話”即為客家方言;又1994年新修《金堂縣志·社會風(fēng)土·方言》:“金堂縣境內(nèi)的廣東話,又叫‘土廣東話’‘客家話’,同成都東山‘廣東話’一樣,屬于客家方言?!?/p>

        入川的客家人一般稱自己為“廣東人”,稱自己講的話叫“廣東話”。而四川民間則稱他們?yōu)椤巴翉V東”,稱他們講的話叫“土廣東話”。孫曉芬在《四川的客家人與客家文化》中專門論及了“土廣東”這一名稱的緣起:“‘土廣東’是蜀中民間對四川的客家人的通俗稱呼,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第一,反映了入蜀客家人來自廣東籍的為最多,故以廣東為他們的代表。第二,廣東前加一個‘土’字。這些多數(shù)來自粵籍的客家人在四川落業(yè)定居后代代相傳,他(她)們多數(shù)自稱廣東人,與世代生活在嶺南的廣東人相比,蜀中民間稱這些定居繁衍在四川的自稱廣東人的客家人為‘土廣東’。第三,這些客籍人聚居在一起,世代都說其祖先傳下來的同一種語言。四川民間把這種不易聽懂的神秘的語言當(dāng)成是廣東話,稱之為‘土廣東話’?!盵2]35-36

        有的地方志中也稱客家話為“廣東腔”。如民國二十二年《安縣志》卷五十六《禮俗·社會風(fēng)俗》:“同一意義之俗語,各處發(fā)音不同。有所謂廣東腔者,有所謂陜西腔者,有所謂湖廣寶慶腔者、永州腔者,音皆多濁?!庇?994年《樂至縣志·社會風(fēng)俗·方言》:“民國時期,縣北金順鄉(xiāng)‘廣東灣’,原系客家人住地,至今還保留著客家人的習(xí)俗,如正月初一吃齋,個別老人還能用‘廣東腔’(說客家話)。”

        三、四川客家話的特點(diǎn)

        (一)民國《簡陽縣志》所載廣東話、福建話史料概況

        簡陽縣位于成都平原的東沿,素有“成都東大門”之稱。明清大移民時期,大量閩、粵、贛籍移民從川東入蜀,然后輾轉(zhuǎn)進(jìn)入成都平原,簡陽便成為他們最重要的中轉(zhuǎn)站和落腳地,因此今天簡陽縣的人口中有不少是明清時期來自閩、粵、贛地區(qū)的移民。據(jù)1996年新修《簡陽縣志·人口志·人口狀況》:簡陽縣人口主要來源于明、清時期幾次較大規(guī)模的移民。明末清初,簡陽戶口銳減,境內(nèi)土著僅存14戶。清初至乾隆時期,先后移居簡州的有79姓270戶,其中從廣東遷入的達(dá)101戶。又該縣志在《方言志·方言》部分稱:“洛帶區(qū)(現(xiàn)已劃入成都市)一些地方的‘土廣東話’,實(shí)際上是北方方言包圍中的客家方言島。”陳世松曾根據(jù)民國《簡陽縣志》統(tǒng)計(jì),清代遷居四川的廣東移民共計(jì)261支,其中來自屬純客家住地如長樂、興寧、龍川、和平、河源、嘉應(yīng)州、連平、大埔、永安等的共126支,入籍簡陽的客家移民占廣東移民總數(shù)的93%以上[3]294-306。由此可以推知,簡陽是川西地區(qū)廣東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這里通行的“土廣東話”是四川客家話的典型代表。

        通過實(shí)地采訪,民國十六年《簡陽縣志》在卷二十二《禮俗篇·風(fēng)俗·方言》部分集中收錄了通行于該地區(qū)的廣東話和福建話資料,其中廣東方言詞語共181條,分別羅列在天時、地理、人事、器物類之下。

        天時類5條:雷鳴曰撻雷雷去聲晨曰朝(朝晨) 午曰晝晝上聲晚曰夜夜讀若雅夏曰夏夏上聲

        地理類7條:土地曰田地田去聲,地上聲田埂曰田塍田去聲堰底曰堰足堰上聲住家曰處屋 壩曰堰壩壩上聲走路曰行路路上聲趕場曰上市上上聲,市上聲

        人事類81條。如:曾祖父曰太公(公太) 母曰阿(阿姆) 伯祖父曰伯公,又曰八公 弟曰阿弟,又曰胎胎 姊丈曰姊夫(姊丈) 季男曰滿嗣滿平聲(滿子) 媳婦曰媖媝媖音新,媝音秋(心舅) 姪曰姪嗣姪讀若斥平聲姪女曰姪娪 吵鬧曰噪音造打架曰打敲打音答,敲音高淘洗曰漉音六腦頂曰頭首頭音透,首平聲眼睛曰眼珠眼,今讀安聽言曰聞信聞去聲,信上聲

        器物類88條。如:糞篼曰畚箕畚音本斗筐曰摩濫 烘籠曰火沖 篩子曰篾簷篾音迷,簷音腮響藁曰吒筢吒上聲,筢平聲簸箕曰橐蓋蓋上聲穿衣曰著衫 一頓飯?jiān)灰徊惋?早飯?jiān)怀坎?夜飯?jiān)幌ι乓糸W玉麥曰包粟 喂豬曰餐豬豬上聲捕鼠獸曰貓公 黑兔曰烏兔

        福建方言詞語共15條,6條稱謂語,9條記音材料:祖父曰多多 祖母曰麻麻 父曰爺爺上聲伯叔祖曰垯垯垯平聲伯叔父曰波波 母曰梅梅陰平聲你好嗎曰你何嘛 你那里去曰你彩礧曲 我去會人曰咱曲費(fèi)擬 會著不有曰費(fèi)獨(dú)恩寢 會著了曰費(fèi)獨(dú)呀 他來不來曰己里恩里 他說他明天來曰己孔己天宮里 他今天怎么不來曰己警朝哄孃恩里 他說他有客曰己恐己有科

        據(jù)蘭玉英、康亮芳考證,民國十六年《簡陽縣志》中所記載的廣東話、福建話材料與他們通過田野調(diào)查和實(shí)地走訪所了解到的客家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特點(diǎn)是一致的。其中注音資料顯示的廣東話讀音跟今天的洛帶客家話語音相近(洛帶1976年之前歸簡陽管轄),很可能縣志中所反映的廣東話就是洛帶客家話。15條福建話材料,從把“他”說“佢”,“明天”說“天光”,“在”讀如“彩”,“會”讀如“費(fèi)”,“唔曾”等詞匯、語音和語法特點(diǎn)看,跟福建客家話有密切的親緣關(guān)系,因此當(dāng)屬于客家話[4]。

        (二)從民國《簡陽縣志》所載廣東話、福建話看四川客家話的特點(diǎn)

        以下主要通過對這181條廣東方言詞語中所存留的古語詞進(jìn)行考察,將其與廣東客家方言、四川官話方言詞語作異同比較,由此窺探四川客家話的特點(diǎn)。

        1.民國《簡陽縣志》所載廣東方言詞語中古語詞的存留情況

        方言中的古語詞,一般是指那些“在古代文獻(xiàn)中有用例而在現(xiàn)代漢語(北方方言)中已經(jīng)不用或者只在個別書面語中保留的詞語”[5]。今天的漢語方言都是在古代漢語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方言的各個方面都或多或少地保留古代漢語的痕跡。通過考察方言中古語詞的情況,可以判斷這種方言與古漢語之間的親疏關(guān)系。眾多研究已證明:客家方言中保留有大量的古語詞,故而被稱為是語言的“活化石”,四川客家話也同樣具有一特點(diǎn)。我們對民國《簡陽縣志》所收的181條廣東方言詞語進(jìn)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其中有為數(shù)不少的詞語都是古代漢語詞語的遺留。例如①每條方言詞語下先列詞目,再列古文獻(xiàn)相關(guān)記錄及其在現(xiàn)代客家方言中的使用情況。:

        晨曰朝:古代通語中“朝”指早晨,與“夕”相對?!稜栄拧め屧b下》:“朝,早也?!薄墩f文·倝部》:“朝,旦也?!薄兑住だぁ罚骸俺紡s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薄对姟ば⊙拧ず尾莶稽S》:“哀我征夫,朝夕不暇?!睔v代習(xí)用?,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早”“晨”取代了“朝”,而客家方言仍保留此詞?!睹房h方言詞典》收有“朝晨”“朝晨暗晡”“辰朝日”等詞,分別指早晨、或早或晚、明天之義。

        午曰晝晝上聲:“晝”,本義指白天?!墩f文·畫部》:“晝,日之出入,與夜為界。從畫省,從日”。又特指中午?!队衿俊罚骸皶儯智?,日正中。”《廣韻·宥韻》:“晝,日中。”“晝”指中午,早在先秦兩漢的文獻(xiàn)中已見用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晝爾于茅?!睂O奭疏:“晝,日中也?!薄肚f子·盜跖》:“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薄稘h書·蕭望之傳》:“(望之)飲鴆自殺……是時太官方上晝食,上乃欲食,為之涕泣,哀慟左右?!薄皶凁J”“晝食”均指午飯。三國魏曹植《上責(zé)躬應(yīng)詔詩表》:“晝分而食,夜分而寢。”張銑注:“晝分,日中時也?!卑拙右住端痍套罚骸昂笸兠咦?,起坐看景暮?!薄皶兠摺敝肝缢=袼拇图以捴小皶儭北A袅恕罢纭敝帕x,用“朝”“晝”“夜”分別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的“早”“中”“晚”。如民國十六年《簡陽縣志》卷22《禮俗篇·風(fēng)俗·方言》載:“晨曰朝”“午曰晝”“晚曰夜”。

        田埂曰田塍:謂田埂作“田塍”,古代漢語通語。《說文·土部》:“塍,稻中畦也?!睗h班固《西都賦》:“下有鄭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萬,疆場綺兮,溝塍刻縷,原隰龍鱗?!薄疤镫蟆痹谖簳x文獻(xiàn)中已見用例。如晉干寶《搜神記》卷七:“(鼠)始成,有毛肉而無骨,其行不能過田畻?!焙蟠赜?。唐劉禹錫《插田歌》:“田畻望如線,白水光參差。”《水滸傳》五七回:“呼延灼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苯窨图曳窖匀苑Q田埂作“田塍”。

        走路曰行路:謂走為“行”,源于古代通語。《釋名·釋姿容》:“兩足進(jìn)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薄墩f文·行部》:“行,人之步趨也。”《詩·唐風(fēng)·杕杜》:“獨(dú)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薄赌印す敗罚骸靶惺帐梗劣谯??!薄盾髯印ね醢浴罚骸案挠窀男小!睏顐娮ⅲ骸靶?,步也?!碧瓢拙右住堕L恨歌》:“峨嵋山下少人行。”明李開先《寶劍記·夜奔》:“懷揣著雪刃刀,行一步哭號咷?!爆F(xiàn)代漢語普通話“行”只能用作構(gòu)詞語素保留在“人行道”“行走”“步行”等書面語詞中。客家話、閩語、粵語等方言中仍單說“行”。

        祖父曰阿公:祖父稱“阿公”已見于唐代?!赌鲜贰ゎ佈又畟鳌罚骸皣L與何偃同從上南郊,偃于路中遙呼延之曰:‘顏公’。延之以其輕脫,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偃羞而退?!焙蟠?xí)用:元無名氏《爭報(bào)恩》楔子:“[正旦云]:你不是歹人,正是賊的阿公哩!”清趙翼《陔余叢考·公》:“祖之稱公,其來最古……《南史》何偃呼顏延之為顏公……此皆古人以祖為公之故實(shí)也。今江南人猶稱祖為公公?!苯窨图以?、吳語、粵語、閩語、西南官話等均有此稱呼。

        姊曰阿姊:“阿姊”為古北方方言稱謂語。北朝民歌《木蘭詩》:“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唐白居易《和李勢女》:“撫背稱阿姊,歸我如歸鄉(xiāng)?!崩钌屉[《驕兒詩》:“階前逢阿姊,六甲頗輸失?!苯窀=掀焦僭?、吳語、福建建寧贛語、粵語、廈門等地閩語保留此稱呼。

        眼睛曰眼珠:稱眼睛為“眼珠”,明代及以后的文獻(xiàn)中習(xí)見。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一回:“行者道:‘我被那怪一口風(fēng)噴將來,吹得我眼珠酸痛,這會子冷淚常流?!薄独蠚堄斡洝返谑换兀骸澳且浑p眼珠兒,黑白分明,都像透水似的?!鼻鍏氰讹w龍全傳》第十三回:“樂子在前拽絆,你在后面推走,樂子又沒有背后眼珠,好來睜看?!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呕兀骸昂妹妹?!怎的你這見識就合我的意思一樣?可見我這雙眼珠兒不曾錯認(rèn)你了?”今客家話沿用此語,稱眼睛為“眼珠”,眼珠則稱“眼珠仁”。

        穿衣曰著衫:“著”(也作“著”)有“穿、戴”之動詞義?!稄V韻·藥韻》:“著,服衣于身。”據(jù)汪維輝研究[6]106-107:“著”字表“穿、戴”之動詞義始見于《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上》:“著衣冠,令其友操劍,奉笥而從,造于君庭?!敝髺|漢、魏晉南北朝的文獻(xiàn)中,“著”字的這種用法就比較常見了。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卷三十六:“夏至著五彩,辟兵?!薄皭傆砦牡拢廊唤宰饕律岩??!辈嚏摺锻踝訂瘫肪砥呤澹骸捌浜笥腥酥蠊冢{單衣,杖竹策立冢前?!薄抖Y記·曲禮上》:“就屨,跪而舉之。”鄭玄注:“就,猶著也?!薄逗鬂h書·東夷傳·高句驪》:“大加、主簿皆著幘,如冠幘而無后。”《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焙蟠?xí)用。唐韓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呂氏子炅棄其妻,著道士衣冠,謝母曰:‘當(dāng)學(xué)仙王屋山?!痹R彥良《一枝花·春雨》:“穿一領(lǐng)布衣,著一對草履?!爆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著”只在“穿著、著裝”等少數(shù)書面語詞語中保留有這一用法,口語中早已被“穿”所取代。部分南方方言如客家話、吳語、粵語中仍把穿衣服、戴帽子說成“著”。湘南土語中也廣泛說“著”,這是受客家話影響的結(jié)果[7]57-58。

        解衣曰脫衫:“衫”源于上古通語。古代“衫”指無袖的開衩上衣,多為單衣,亦有夾衣,其形制及稱呼相傳始于秦。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布衫》:“三皇及周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秦始皇以布開胯,名曰衫?!薄夺屆め屢路罚骸吧?,芟也,芟末無袖端也?!碑呍枳C:“蓋短袖無袪之衣。”《六書故·工事七·衣》:“衫,今以單衣為衫?!庇滞ǚQ衣服為“衫”?!墩滞āひ虏俊罚骸吧?,衣之通稱?!蹦铣菏捵语@《南齊書·王融列傳》:“融戎服絳衫,于中書省閣口斷東宮仗不得進(jìn),欲立子良?!碧贫殴馔ァ厄镑卓蛡鳌罚骸凹榷谥?,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爆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衫”不單說,只能作為構(gòu)成語素使用。今客家話、粵語和閩語保留了“衫”的單音詞用法,可指上衣,也泛指衣服。

        他如:晚曰夜夜讀若雅、住家曰處屋、祖母曰阿婆、叔父曰阿叔、姊丈曰姊夫、吵鬧曰噪音造、聽言曰聞信聞去聲,信上聲、早飯?jiān)怀坎?、夜飯?jiān)幌ι乓糸W、喂豬曰餐豬等?!逗嗞柨h志》所收廣東話詞語中存有數(shù)量豐富的古語詞,證明四川客家話保留有較多的古語成分,具有較濃厚的存古色彩,反映出與廣東客家方言相通的語言“活化石”的顯著特點(diǎn)。

        2.《簡陽縣志》所載廣東話詞語與《梅縣方言詞典》《成都方言詞典》比較

        再從民國《簡陽縣志》所載廣東方言詞語與《梅縣方言詞典》方言詞語比較來看,民國《簡陽縣志》所收181條客家話詞語中,有123條見于《梅縣方言詞典》,約占詞語總數(shù)的68%。如:

        天時類:朝(早晨),晝(中午),夜(夜晚);

        地理類:田地(土地),行路(走路);

        稱謂類:阿公(祖父),阿婆(祖母),阿爸(父親),阿叔(叔父),阿哥(兄),阿姊(姐),大姨、滿姨(母之姐妹),大姑、滿姑(父之姐妹),眼珠(眼睛);

        器物類:鎖匙(鑰匙),著衫(穿衣),脫衫(解衣),一餐飯(一頓飯),粥(稀飯),飯(干飯),番薯(紅苕),包粟(玉米),雁鵝(陽鳥),貓公(捕鼠獸)。

        余下的詞語中,有的不見于《梅縣方言詞典》,卻見于《成都方言詞典》;或者表示同一概念和意義的詞語,詞形與《梅縣方言詞典》相異,卻與《成都方言詞典》相同或相近。如:

        以上比較表明:從來源上看,四川客家話詞語既保留了客家方言特有詞語,又借用了四川官話方言詞語;既表現(xiàn)出與廣東客家方言,特別是粵東北客家方言極大的一致性,也表現(xiàn)出與之相異而與四川官話趨同的特點(diǎn)。

        四川客家話的特點(diǎn)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四川客家方言保留有較多的古語成分,很好地傳承了客家方言“存古”的特點(diǎn);二是四川客家話與粵東北客家話有極大的一致性,表明四川客家人絕大多數(shù)來自粵東北地區(qū);三是四川客家話表現(xiàn)出一些與西南官話趨近、與來源地客家方言相異的語言特色,反映出客家方言入川后受到了四川官話的影響。

        四、地方志所見四川客家話舉例

        今四川境內(nèi)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保留有不少客家方言島,如成都市東北郊、新都、廣漢、簡陽、金堂、資中、隆昌、樂至、巴中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各地在編修地方志時都很注意對當(dāng)?shù)氐目图曳窖缘挠涗洠械目h志中還記載得十分詳細(xì),為我們了解和認(rèn)識四川客家話的現(xiàn)狀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F(xiàn)根據(jù)各地方志的記載列舉數(shù)例如下:

        (一)儀隴“廣東話”

        據(jù)1994年《儀隴縣志·社會風(fēng)俗·語言習(xí)俗》記載:儀隴縣境的客家話,當(dāng)?shù)厝私小皬V東話”,集中在中部丘陵地區(qū),包括永樂區(qū)的樂興鄉(xiāng)(大部)和武棚鄉(xiāng)(大部),日興區(qū)的鳳儀鄉(xiāng)(部分)和大風(fēng)鄉(xiāng)(部分),馬鞍區(qū)的旭日鄉(xiāng)(部分)、周河鄉(xiāng)(部分)和馬鞍鄉(xiāng)(部分)。縣內(nèi)講廣東話的客家人5萬左右,除樂興鄉(xiāng)的一些老年人(其中不少人從沒去過縣城)不會講“四里話”(儀隴話)外,一般都對內(nèi)講廣東話,對外講“四里話”,平時交談講“廣東話”,讀書、唱歌、開會、學(xué)習(xí)用“四里話”。

        儀隴“廣東話”同四川各地的客家方言島比較起來,至今仍保持著相對的獨(dú)立性。因?yàn)檫@里的客家人入川以后聚族而居,極少與四鄰廣東籍人通婚。他們又居住在比較閉塞的山區(qū),不僅保存著固有的風(fēng)俗習(xí)慣,而且一直遵循祖宗的教訓(xùn):“寧賣祖宗田,不賣祖宗言。”所以儀隴的客家人雖已入川兩百多年,但他們的客家話同粵北、粵東的客家話還相當(dāng)一致。

        儀隴“廣東話”在語音、詞匯和語法上都自成體系。

        語音方面:有聲母24個(包括零聲母),韻母60個,聲調(diào)6個(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青、老年人的口音有明顯的差別,青年人能分“z”和“zh”,“n”和“l(fā)”,老年人則是有“z”無“zh”,有“l(fā)”無“n”,有撮口呼韻母,有兒韻和兒化現(xiàn)象;部分古入聲字讀陽平。

        詞匯方面:與普通話相比,儀隴“廣東話”中保留著較多的古音和古詞語。例如下列詞語(“—”前為普通話,“—”后為儀隴“廣東話”):

        太陽—熱頭 下雨—落水 月亮—月光

        熱水—燒水 微風(fēng)—細(xì)雨 小寒—細(xì)寒

        今天—今日 昨日—昨晡日 上午—上晝

        下午—下晝 中午—晝邊 玉米—番黍

        芝麻—麻芝 南瓜—金瓜 辣椒—番椒

        甘蔗—蔗甘 公貓—男貓 母貓—女貓

        母豬—豬媽 公雞—雞公 母雞—雞媽

        公豬—牙豬、青豬 雞蛋—雞春 鴨蛋—鴨春

        桌子—木臺 毛巾—洗面帕 板凳—凳板

        鍋—鑊頭 衣服—衫 穿衣—著衫

        女人—婦娘子、婦娘嗎 小孩—細(xì)人、大細(xì)子

        母親—嬡子 學(xué)生—學(xué)生子 頭發(fā)—頭毛

        父親—阿爸、爺爺 祖父—阿公、公公 外公—祖公

        外婆—姐婆 岳父—丈老 岳母—丈娘嬡

        臉—面 眼睛—眼珠 祖母—阿婆、婆婆

        鼻子—鼻頭 斗笠—笠嗎 早飯—食朝

        寒毛—苦毛子 午飯—食晝 晚飯—食夜

        傻瓜—悶頭、癡包 餛飩—包面 醋—甜子

        下地—出坡 收工—走歸 回來—?dú)w來

        洗澡—洗身 不說話—唔講話 站著—企倒

        哄人—洞人 抬杠—爭嘴 吵架—吵交

        我—啀 他—及 我們—等

        他們—及等 你們—你等 黑—鳥

        瓢—勺嗎 吃飯—食飯

        (二)成都龍?zhí)多l(xiāng)“廣東話”

        據(jù)1991年《龍?zhí)多l(xiāng)志·方言·廣東客家話的概述》記載:“(龍?zhí)多l(xiāng))講客家話的占90%以上,語音帶廣東梅縣一帶方言。每遇逢場天人們可聽到:‘今埔龍奉場豪老臬(今天趕集好熱鬧)’。到市場以后,看見鮮紅的二荊條海椒時,你會聽到‘妮革街椒豪多前益斤’(你的辣椒好多錢一斤)。見到朋友趕場,互相招呼時:‘尼邁抹革’(你買什么),或者聽到‘蠻妯’(慢走)等等?!?/p>

        龍?zhí)多l(xiāng)講客家話常用詞語(“—”前為龍?zhí)多l(xiāng)客家話,“—”后為普通話):

        阿公—爺爺 阿婆—婆婆 阿爸—父親

        阿娘—母親 阿甲—姐姐 阿哥—哥哥

        夾公—外公 夾夫—姐夫 義貴響—你貴姓

        著衫—穿衣 日頭—太陽 臬光—月亮

        姜麻—生姜 番薯—紅苕 義愛記—你我他

        (三)金堂“土廣東話”

        據(jù)1994年《金堂縣志·社會風(fēng)土·方言》記載:金堂縣境內(nèi)的廣東話,又叫“土廣東話”“客家話”。通行于云繡、官倉、黃家和三溪鄉(xiāng),人口近兩萬(原屬金堂縣城廂、太平兩區(qū)有好幾萬客家人),是清初從廣東遷入的大批客家人形成。金堂“土廣東話”在詞匯上極有特色。例如:

        日頭(太陽)、月光(月亮)、落水(下雨)、勺麻(瓢兒)、洗面帕(毛巾)、洗身(洗澡)、洗衫(洗衣)、衫(衣服),著衫(穿衣)、食飯(吃飯)、上晝(上午)、下晝(下午)、今晡日(今天)、昨晡日(昨天)、面(臉)、鼻公(鼻子)、眼珠(眼睛)、叫(哭)、講(說)、太人(成人)、細(xì)人(小孩)、妹子(女孩)、婦娘子(婦女)、老公(丈夫)、老婆(妻子)、阿公(祖父)、阿婆(祖母)、姐公(外公),姐婆(外婆)、聊(玩、耍)等。

        (四)成都龍泉驛“廣東話”

        據(jù)1995年《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志·社會風(fēng)土·方言》記載:龍泉驛區(qū)內(nèi)的“廣東話”即客家話,由遷居區(qū)內(nèi)的廣東籍人世代口頭相傳,無文字記載。龍泉驛區(qū)“廣東話”中很多詞語的音義皆與四川方言和普通話區(qū)別明顯。列舉如下:

        1.人物 稱謂

        祖父:稱“阿公”ā gōng

        祖母:稱“阿婆”ā pó

        父親:稱“阿爺”ā yá(爺讀牙)或“阿爸”ā bà

        母親:稱“阿娘”ā niáng或“阿媽”āmā“阿咪”āmī

        兄:稱“阿哥”ā gē

        弟:稱“老胎”láo tài(讀“勞太”)或“胎胎”tái tài

        兒子:呼“阿幺”ā yāo或“阿幺子”ā yāo zī

        小孩子:shě jí zǐ(讀“舍吉子”)

        大伯:tǎi fù(大讀“汰”,伯讀“傅”)或“大阿爺”tǎi ā yá

        侄女:zhí mí(女讀“嘸”)

        二叔:ní sū(二讀“倪”,叔讀“蘇”)

        外祖父(外公):稱“家公”gǎ gōng(家讀“嘎”)

        外祖母(外婆):稱“家婆”gǎ pó

        2.人體 宇宙

        眼睛:稱“眼珠”ān zhū(眼讀“諳”)

        鼻:稱“鼻孔”pí gōng(鼻讀“皮”,孔讀“公”)

        耳朵:nìdōu(耳讀“逆”)

        頭:稱“頭腦”tòu l?。ㄗx“透拉”)

        月亮:叫“月光”niē guāng

        星:叫“星宿”xīng xiù

        太陽:叫“日頭”niè tòu(日讀“聶”,頭讀“透”)

        3.生活 學(xué)習(xí)

        早餐:說“食早”shī zhāo(讀“施朝”)

        午餐:說“食中”shī zhòu(讀“施晝”)

        晚餐:說“食夜”shī yǎ(讀“施雅”)

        莫哭:說“沒叫”méi jiǎo(讀“梅絞”)

        睡覺:shuǎi gǎo (讀“甩稿”)

        不好耍:說“唔好𥄸”n háo liáo(不讀“嗯”,好讀“毫”)

        4.時間 地點(diǎn)

        明天:稱“第二天”shā bāng niē(讀“沙邦捏”)

        哪里:làn zǐ(讀成“覽子”)

        天黑了:說“天暗了”tiān án liǎo

        天亮了:稱“天光了”tiān guāng liǎo

        5.禽 畜 魚 菜

        公雞:稱“雞公”gāi gōng (雞讀“該”)

        母雞:稱“雞媽”gāi má(讀“該麻”)

        魚:叫“翁子”wéng zǐ

        鰍魚:叫“鮒鰍”fù giū

        公鴨:稱“鴨公”à gōng(鴨讀“啊”)

        母鴨:稱“鴨媽”à má(讀“啊麻”)

        西紅柿:叫“洋海椒”yáng gāi jiāo(讀成“洋該椒”)

        蘿卜:nuò pǐ(讀“糯匹”)

        6.房屋 用具

        樓房:叫“樓屋”liú wū(樓讀“留”)

        平房:叫“平屋”piang wū

        箢箕(篼):叫“畚箕”běn jī

        斗筐:叫“摸籃”mālán

        7.其他

        下雨:叫“落水”luó suí(讀“撂隨”)

        快樂:說“安樂(安逸)”wān luō(讀“彎羅”)

        鬧熱:láo niē(讀“牢捏”)

        什么:說“mó gé”么格

        怎么:說“啷們子”lāng mēn zǐ

        沒有:(形容詞)說“冇得”máo děi

        醋:cǐ(讀“此”)

        沒有(副詞):n tián(讀“嗯田”)

        謝了:qià liǎo(讀“洽了”)

        [1] 崔榮昌.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1996.

        [2] 孫曉芬.四川的客家人與客家文化[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0.

        [3] 陳世松.大遷徙:“湖廣填四川”歷史解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4] 蘭玉英,康亮芳.《簡陽縣志》所載方言資料的史料價(jià)值[J].新聞愛好者,2002(23):73-74.

        [5] 林倫倫.潮汕方言的古語詞及其訓(xùn)詁學(xué)意義[J].語文研究,1997(1):42-46.

        [6] 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修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7.

        [7] 羅昕如.湖南土語詞匯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4.

        Historical Materials Collation and Study on Hakka People Dialect in Sichuan Recorded in Local Chronicles

        XIANG Xuechun YAN Changrong

        The Hakka people dialect is the second largest Chinese dialect in Sichuan. It was mainly introduced by the Hakka people of Guangdong, Fujian and Jiangxi who migrated to Sichua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abund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Hakka people dialect in local chronicles, which reflect the co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akka people dialect and many other dialects in Sichuan, which can also be used as evidence and supplement for the history of Hakka immigrants into Sichuan.

        local chronicles;historical materials of Hakka people dialect in Sichuan; collation;study

        H17

        A

        1009-8135(2022)04-0097-13

        向?qū)W春(1977—)女,重慶萬州人,文學(xué)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主要研究漢語史及歷史文獻(xiàn)語言;晏昌容(1989—)女,重慶萬州人,文學(xué)碩士,主要研究歷史文獻(xiàn)語言及兒童文學(xué)。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xiàng)目“三峽舊志方言與文化研究”(18XYY019)。

        (責(zé)任編輯:張新玲)

        猜你喜歡
        客家方言客家話客家人
        粵北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xué)生客家方言傳承研究
        ——以韶關(guān)市仁化縣為例
        廣西客家話持續(xù)體標(biāo)記的主要類型及歷史演變
        客家人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近四十年來客家方言研究的歷史經(jīng)驗(yàn)與當(dāng)代反思*
        初探客家方言傳承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家長·中(2019年9期)2019-09-10 07:22:44
        有趣的客家話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zhuǎn)站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9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聲母[n]的研究
        詔安客家話單元音的統(tǒng)計(jì)分析
        一道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特色大片免费视频|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观影|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观看播放| 人人爽人人爱| 亚洲AV无码精品色欲av| 日本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品二品三品精品在线| 国产98在线 | 日韩|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综合网| 蜜桃人妻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极品诱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夜夜高潮夜夜爽免费观看|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日韩视频第二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v| 日韩熟女系列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漫画| 国产无码十八禁| 久久久国产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黑人乱大交| 国产精品入口蜜桃人妻| 丰满巨臀人妻中文字幕|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免费| 日本高清长片一区二区| 欧美高清视频手机在在线|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视频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