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平
【摘要】自主管理是幫助班主任從繁雜工作中解放出來的有效方法。筆者通過“物色、選拔、培養(yǎng)、組團、換崗”等選拔培養(yǎng)機制,打造了“1+1”的團隊管理模式,從而助力于班級自主管理。
【關鍵詞】小學;班級自主管理;“1+1”管理模式
“做班主任太累了,做班主任太忙了,做班主任太多煩瑣事要做了,班干部太不得力了……”筆者時常聽到有的班主任這樣抱怨。班主任每天忙得如陀螺般,不是擔心班級衛(wèi)生被扣分,就是操心某個學生的紅領巾沒戴,害怕調皮的學生又“鬧事”,有時就連地上的碎紙片都是班主任親自撿起來……怎樣才能讓班主任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呢?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筆者認為,自主管理才是解決之道。由于每個學生的能力有所差異,實施班級的自主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漸進。因此,在實踐中可以建立一套“物色、選拔、培養(yǎng)、組團、換崗”的選拔培養(yǎng)機制,打造“1+1”的團隊管理模式,助力班級自主管理。
一、選“種”育“苗”,打造班級核心管理團隊
接手新班級,班主任的頭等大事就是在學生群體中找到核心人才,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所謂“核心人才”,指的是能自我管理、具備領導力和責任心,并能得到大多數(shù)學生認可的學生。
(一)多方途徑,物色“種子”
欲要“善任”,須先“知人”。班主任接手新的班級,對學生的情況都不了解,這需要班主任通過多種途徑,挖掘“種子”,為組建一支得力的核心管理團隊做好準備。
(1)調查觀察,發(fā)現(xiàn)“種子”
開學初,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是快速、準確、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信息和情況,使用調查問卷無疑是不錯的方法。于是,筆者通過“學生信息收集表”,快速了解學生曾擔任過的班級職務、獎勵情況、對班級的期望以及是否愿意為班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等問題。
除此之外,筆者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做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姓名、姓名的由來、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等,通過他們的言談和表述了解哪些學生性格開朗,哪些學生性格內向,哪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哪些學生膽量大……
通過上面的兩種方式,初步篩選出心儀的學生組建臨時班委,讓開學初的班級運行有條不紊。
(2)角色體驗,挖掘“種子”
不是所有學生都愿意當班干部,也不是所有學生都有毛遂自薦的勇氣,也不是所有學生愿意在自己沒有嘗試的領域上邁前一步。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筆者曾用過“值日班長制”,但效果一般。于是,筆者進行改良,在班級開展了“金牌管理員”的體驗日活動,借用這個“美名”來激發(fā)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具體內容和操作如下:1.每人一天,按照“金牌管理員”的職責,做好各項事務;2.把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作業(yè)完成等情況記錄在《管理日志》里;3.放學前10分鐘,做好總結點評并說說自己的感受。4.全班學生輪流過后,根據(jù)管理的意識、管理的能力、管理的效果,評選出10位“金牌管理員”。
班主任從“金牌管理員”體驗日活動中可以物色到優(yōu)質“種子”:哪些學生管理能力強,哪些學生有較強的執(zhí)行力,哪些學生責任心強,哪些學生愿意干,哪些學生能干好等,為后面人才選拔奠定基礎。
(二)人才招聘,選拔“種子”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币粋€班級要實現(xiàn)自主化管理,首先要選好、選對“車頭”,打造一支班級的核心管理團隊,讓每個部門都有中流砥柱極為關鍵。因此,筆者在班級舉辦了“人才招聘會”,公開招聘“部門經(jīng)理”。
(1)招聘宣傳,招攬人才
筆者積極宣傳鼓動,在班級張貼“部門經(jīng)理”的招聘書,通過班會課進行招聘宣傳,向學生講清楚招聘的職位、要求和流程:“自由報名——填意愿表——競聘演講——公開投票”,并給學生上一節(jié)以“我為什么要競選”為主題的專題課,鼓動學生積極參選,樹立為班級服務的集體意識。
(2)萬事俱備,選拔人才
為了避免學生準備不充分的情況,筆者先讓學生填寫“競聘意愿表”,在“意愿表”上設計了幾個問題:你競選哪個職位?你認為你任此職有什么優(yōu)勢?假如競選成功,你將會怎樣做或有什么措施?你認為你競聘職務有哪些職責,請你羅列出去。讓學生思考落到筆端,真正深入思考。同時,筆者還對有意愿參加的學生進行指導和培訓,讓他們在“面試”中有更好的表現(xiàn)。
學生準備充分是公開“面試”的最好時機。于是,筆者讓競聘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競聘演講”,闡述自己的“施政綱領”和優(yōu)勢。之后讓全班學生進行投票,選出自己心儀的人選。這種競聘方式選出來的都是一些表現(xiàn)突出的精英學生,能得到學生的信賴和支持,利于開展活動,也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三)人才培訓,提升能力
“部門經(jīng)理”是班級的“燈塔”,是每個部門的“領頭羊”。而管理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而是靠班主任培養(yǎng)。如,剛新上任的他們,對部門職責理解還不到位,以“職責”為培訓課程很有必要。于是,筆者開展了“職責大家談”的圓桌討論,具體流程:1.大家說說對職責的理解;2.各自說說自己有哪些職責;3.班主任以“衛(wèi)生部門”為例,引導學生思考應承擔哪些工作任務;4.大家暢所欲言,“衛(wèi)生部經(jīng)理”邊討論邊記錄要點;5.梳理整合,修改補充;6.最終確定“衛(wèi)生部門”的職責。有了思考討論,有了示范引領,“經(jīng)理”按著上面的流程“各抒己見——梳理整合——修改補充——最終定稿”制訂各個部門的職責。
“在其位,謀其政?!边@一過程,不僅讓學生有了成就感,也增強班級主人翁的意識。每個部門有了具體、清晰化的職責,也便于他們各司其職。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核心人才,不是一兩次培訓就可以做到的。于是,筆者制訂“核心人才培訓計劃”,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他們實踐操作,教他們如何處理常規(guī)工作的細節(jié)問題,采用“牽、扶、放”等培養(yǎng)步驟,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讓他們科學、有技巧、客觀地管理班級,從而打造出一支愿意干、能力強的班級核心管理團隊。
二、“招兵買馬”,搭建部門管理團隊
在班級管理中,很多班主任無形中運用“二八定律”管理班級,雖能為班主任“分憂解難”,也能使班級有條不紊,但會造成以下的問題:1.只培養(yǎng)少部分學生,而大部分學生缺少鍛煉與發(fā)展的機會;2.核心人才“孤軍奮戰(zhàn)”,一個人管理好幾個任務,多少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增加了他們的工作壓力,久而久之會削減他們的工作熱情。3.班級發(fā)展會遭遇“天花板”。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筆者進行了“1+1”組合式部門管理團隊建設。何謂“1+1”?就是各部門“經(jīng)理”組建自己的管理團隊。
(一)觀察討論,按需設崗
為了讓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崗位建設中來,也讓崗位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貼合班級實情,筆者讓“經(jīng)理”觀察班級一周的情況,把出現(xiàn)的問題記錄在“班級問題記錄表”上,為崗位設置科學合理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
有人說,激發(fā)學生最根本的方法是讓他有“主人”的感覺。什么是主人的感覺?在組織中有地位,有話語權、有管理權、有一定的自主權,有參與決策的機會。于是,筆者利用主題班會課給學生講清楚崗位設置的重要性和原則。隨后,在班上進行了頭腦風暴,讓學生圍繞“有哪些地方需要人來管理,需要設置哪些管理崗位,我還能為集體做些什么?什么人適合什么崗位”等問題進行討論,學生有了“參政、議政”的機會,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后,遵循“按需設崗”“人人有崗”的原則,梳理出每個部門需要的管理崗位,還為每個崗位賦予個性化的名字。
(二)按“愿”填“簡”,應聘面試
班級就像一個小社會,我們找工作時到處投簡歷,為了讓學生體驗“找工作”的真實感,增強學生的危機感,筆者把這種模式運用到崗位招聘上,在班級公示管理崗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意愿和崗位需求的匹配度填寫“簡歷”,其內容包括“自我介紹、崗位職責、管理策略、崗位志愿、是否服從調劑”。填寫“簡歷”的過程其實就是增強責任感、明確職責標準的過程。
生活需要儀式感,“招聘”也需要儀式感。于是,在班上舉行“現(xiàn)場招聘會”,“面試官”是各部門的“經(jīng)理”,“應聘者”拿著自己的“簡歷”到相對應的部門面試,經(jīng)過“介紹—問答—詢答”的流程。當面試成功,“部門經(jīng)理”會給“應聘者”發(fā)崗位試用卡。這種雙向選擇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也利于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三)因崗施教,換崗體驗
每一位學生如同一顆“苗子”,想讓他們開花發(fā)芽,需給予他們足夠陽光和養(yǎng)分。于是,筆者制訂了“人才培養(yǎng)三部曲”的培養(yǎng)激勵計劃,第一階段主要采取“以崗代訓”的形式進行跟班學習,強化實戰(zhàn)能力;第二階段通過專題培訓教給學生可操作的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如,引導學生根據(jù)履行崗位的先后順序來捋清其流程,形成崗位工作流程圖,提高管理能力;第三階段換崗體驗,鼓勵學生跳出舒適區(qū),到不同的崗位體驗鍛煉,學會處理不同的人和事。通過這三個階段培養(yǎng)鍛煉,從而建立了一支工作有方法、管理有成效的部門管理團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惫P者將會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優(yōu)化,讓班級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能做好”的管理體制,從而實現(xiàn)班級自主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陳宇.班主任工作思維導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2]吳小霞.班主任微創(chuàng)意[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