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才
摘 要:產教融合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新教育模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企業(yè)發(fā)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程教學作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教學中結合企業(yè)實際工作內容進行教學顯得異常重要。文章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深入分析高校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困境,提出產教融合的課程改革實施路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財務會計;應用型本科院校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方式也在這一時代紅利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其發(fā)展給會計教學帶來了更多機遇和挑戰(zhàn)。產教融合作為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的重要發(fā)展方向,提升教育質量和產業(yè)升級的適應性變得十分緊迫。《財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深入分析《財務會計》產教融合的教學實踐情況及目前的困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好地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并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課程教學的特點
(一)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yè)實踐相融合
高校作為人才的主要輸送地,在滿足企業(yè)人才需求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課程內容對人才質量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yǎng)時,學生畢業(yè)能否找到專業(yè)對口的工作,也是衡量學校專業(yè)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所講授的課程內容能否與企業(yè)實踐緊密結合,是目前急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與企業(yè)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內容,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專業(yè)對口工作的內容,及時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今后走入企業(yè)進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快地適應企業(yè)工作環(huán)境,滿足企業(yè)實際工作需要。
(二)課程理論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yǎng)相融合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yǎng)時,需要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轉化到實際生產過程中,運用到各種實際場景,解決實際工作中的諸多問題。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自身的學識能力,結合企業(yè)的實際工作需要,在理論教學中穿插實際工作內容,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作問題,通過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深度和應用能力。將學習思考過程與實際應用過程相結合,實現理論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構建更高效、更合理的理論學習體系。
(三)課程實踐學習與企業(yè)工作過程相融合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進行課程實踐教學時,結合企業(yè)實際工作的需要進行實踐學習,能讓學生明確實際工作對知識能力的具體要求,也能讓他們懂得在校需要更積極地投入學習之中,這樣才不致于面臨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尷尬境地。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后,學習會更有動力,在實踐學習時會更樂于投入,遇到問題會積極尋找答案,這種學習能有的放矢,學習效率自然會高。“做中學”和“學中做”的實踐學習,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相互聯通,靈活地解決復雜問題,從而跳出象牙塔,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彌補無法在真實的企業(yè)環(huán)境中進行實踐的不足。
(四)課程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相融合
大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需要明確學習目標,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積極主動地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各類學科知識的學習。剛進入大學的新生,蓬勃向上、積極熱情,對他們進行正向引導,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學生在課程學習時通過自主學習,能夠加深對通識課程、專業(yè)課程等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地發(fā)現問題,并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結合實踐操作去分析遇到的問題,從而在課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品質、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并有意識地掌握創(chuàng)新技能,達到有效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困境
(一)教學目標不清晰
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出現一系列問題。教師不能根據總目標制訂每次課的教學目標,或者對于設定的教學目標模糊不清,相應設定的教學內容就比較隨意,不具有連貫性和系統性?!敦攧諘嫛氛n程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容易出現貪多求全,不能根據學生的學情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難以實現制訂的教學目標。另外制訂的教學目標雖然有涉及部分實踐活動,但也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入延伸到實際工作中的實操內容,導致學生難于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融匯貫通,在進入企業(yè)后難以快速進入工作角色。
(二)課程內容不合理
《財務會計》的課程內容單一,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把重點放在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講授上,安排的實踐內容少之又少,而且教學大綱中有的實踐課程在實際講授時會大打折扣,只是簡單幾句帶過,并沒有真正地把這部分實踐內容落到實處。面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無法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的樂趣。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思維僵化,思維活躍度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教師自身真正進入企業(yè)實踐的少之又少,所以難以了解到企業(yè)需要的會計人才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講授的內容難于滿足企業(yè)對會計人才的要求。
(三)教學手段不先進
作為實操性較強的一門學科,部分講授《財務會計》的老師仍然沿用以前的教學手段,有些甚至連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沒有利用上,講解過于死板,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的授課,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表現自然也就差強人意。在目前的教學環(huán)境下,不能利用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不積極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難以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的教學資源,同時也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程度,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自主學習也難以有效開展,不利于課程的分層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競爭力不強,各項素養(yǎng)和能力不能得到顯著提升。
(四)教學評價太單一
《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評價仍沿用傳統的評價方式。教學內容評價上僅把單一的理論知識作為評價標準,無法檢驗實踐知識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加強對實踐知識的投入和學習,這也不符合應用型本科教學改革的要求。雖然部分老師采用了信息技術平臺,比如學習通等,但他們并沒有完全把平臺的各項功能運用起來,只是使用了平臺的部分功能,比如:簽到、上傳課件及學習資料等,所以也沒有參考平臺顯示的數據,另外有些老師有運用搶答、討論等模塊的功能,但也沒有把它們作為評價的參考依據,有些老師雖然已啟用了其他模塊的功能,比如以學生觀看視頻完整度作為評價指標之一,但這也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為了完成任務,敷衍了事,導致老師無法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實施路徑
(一)構建產教融合的教學目標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與時俱進,深入企業(yè)調研,了解企業(yè)需要的財會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然后根據課程內容有針對性地編制相應的教學目標?!敦攧諘嫛氛n程作為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可以將財務報表作為整個課程的核心,以此為中心,將其分成若干模塊,根據企業(yè)實踐中會計崗位的要求,將各模塊分成相應項目,綜合企業(yè)實際需要,根據每個項目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把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點在教學中加以突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有職業(yè)歸屬感和緊迫感,深切地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及意義。另外,在教學目標中需要融入職業(yè)道德等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從課程學習中了解到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重要性,面對財務數據和資料,能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敬業(yè)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設計產教一體化的教學內容
產教一體化的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統一。在教學內容設計上需要在理論學習中融入實踐知識,實現兩者螺旋式上升,最終達到從理論學習到動手實踐,再向探究式學習不斷延伸。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把它們運用到實踐中,在實操過程中遇到難題后,會讓他們有更強烈的好奇心、求勝心和求知欲,他們會去思考如何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同學之間會相互討論,共同去尋找解決辦法,這樣在實踐中會不自覺地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這種教學內容的設計會讓學生形成更好的學習氛圍。針對《財務會計》課程內容的特點,可以根據各模塊的內容,設計與企業(yè)相一致的實踐內容,讓學生真正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比如對于存貨模塊內容,可以結合企業(yè)成本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踐知識,如存貨發(fā)出成本計價、期末成本結轉、盤點等。讓學生能把積累的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實現產教一體化的有效結合。
(三)線上線下融合,改革教學方式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普及,教學改革不斷向前邁進,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成為新的學習方式。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啟發(fā)者,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在利用線上資源開展教學時,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根據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教學內容豐富化、多樣化。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提供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當然,這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敦攧諘嫛氛n程在采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時,可以結合企業(yè)實際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線上預習,然后結合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設身處地地解決案例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結合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和內化,真正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四)加大課程過程化考核力度,創(chuàng)新多樣性考核形式
在進行課程考核時,突顯過程化考核,引入多樣化考核形式。在采用線上線下教學方式后,過程化考核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梢詫€上線下的考核指標進行量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智能化輔導引入考核指標中。比如在進行《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前,老師可以提供視頻學習、案例活動參與、課堂重難點內容、課前小測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主題討論、分組任務、投票等課堂互動形式;課程結束后,通過課后作業(yè)、問題討論、線上群聊等方式,分別設置各項數據的權重,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中。進行過程性考核評價,需要做到有理有據,這樣學生才能信服,也才會更樂于投入過程化考核中進行學習。另外在進行考核時,需要把《財務會計》的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考核相結合,讓學生真正懂得學有所用,考核形式和內容應結合企業(yè)實際的需要來加以開展,減少死記硬背的考核內容,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達到產教融合的目的。
四、結語
產教融合的課程教學改革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方向,需要克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諸如教學目標不清晰、課程內容不合理、教學手段不先進、教學評價單一等諸多問題,積極尋找突破口,通過構建產教融合的教學目標、設計產教一體化的教學內容,實現“學中做、做中學”,在教學中與會計實務緊密結合,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采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方式,運用信息智能化手段,加大過程化考核力度等方式,推動《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邁向新的征程,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真正了解真實崗位的能力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曉君,徐玄玄.基于產教融合的智能財務人才培養(yǎng)路徑研究[J].財會通訊,2022(21):172-176.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2.21.020.
[2]賀穎.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多元育人機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