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麗
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中國代表隊派出張德順、李芷萱和白麗共3名運動員參賽,比賽于東京時間 2021年 8月8日早 7:00開始,比賽當天呈高溫高濕天氣,開賽時氣溫達到26℃,濕度超過了80%,這對參賽運動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最終我國選手張德順以 2h:37m:45s的成績排名第 47位;李芷萱以2h:45m:23s的成績排名第 62位;白麗以 2h:49:21s的成績排名第 67位。
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世界紀錄是由肯尼亞運動員基普喬格·埃留德于 2018年跑出的 2h:01m:39s;奧運會紀錄是肯尼亞運動員萬吉魯塞繆爾在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的,成績?yōu)?h:06m:32s。本次比賽肯尼亞選手耶普契爾·佩雷斯跑出2h:27m:20s成績收獲金牌、同為肯尼亞運動員的布里吉德·科斯蓋以2h:27m:36s成績收獲銀牌、美國運動員賽德爾莫莉以 2h:27m:46s成績收獲季軍。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目的,以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 名及中國 3 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表1),對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運動員比賽發(fā)揮情況、比賽分段時間及項目競爭態(tài)勢進行分析。
表1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 名及中國運動員成績情況
2.2.1 運動視頻解析法
本文通過央視頻(https://v.cctv.com/)提供的東京奧運會轉(zhuǎn)播獲取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比賽視頻,并將其導(dǎo)入運動視頻解析軟件 Coacheyes2.0 版本和 Kinovea0.9.3軟件對運動員的運動學(xué)參數(shù)和比賽分段時間進行解析。
2.2.2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東京奧運會官網(wǎng)(https://olympics.com/)獲取官網(wǎng)提供的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運動員比賽分段時間報告,并通過中國知網(wǎng)和 EBSCO數(shù)據(jù)庫收集關(guān)于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競爭態(tài)勢和運動技術(shù)分析的相關(guān)文獻資料,為本文的攥寫提供理論基礎(chǔ)。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本文運用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 Python3.10版本和 Excel2019版本將運動視頻解析后的和文獻收集后的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及統(tǒng)計學(xué)分析,并將數(shù)據(jù)以圖表形式進行展現(xiàn),通過圖形化的手段進行有效地信息表達,準確高效、簡潔全面地傳遞數(shù)據(jù)所蘊含的信息,甚至幫助發(fā)現(xiàn)項目規(guī)律和特征,挖掘數(shù)據(jù)背后的價值。
2.2.4 邏輯分析法
本文運用邏輯分析法對解析得出的運動學(xué)數(shù)據(jù)及分段時間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探尋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的項目特征、世界頂尖運動員的關(guān)鍵運動技術(shù)特點及中國運動員與世界頂尖運動員差距所在,為中國運動員的進一步提升提供科學(xué)地數(shù)據(jù)參照。
圖1和表2為此次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運動員及中國運動員的個人情況統(tǒng)計,前 8名運動員遍布于 7個國家、4個大洲,沒有具有顯著優(yōu)勢的國家或大洲,說明了女子馬拉松項目有著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從人種方面來看黑種人占據(jù)前 8名中的62.50%,體現(xiàn)出了明顯的人數(shù)優(yōu)勢,但美國 2名白種人運動員分別獲得該項目第 3名和第 5名,日本黃種人運動員獲得第 8名,這也說明了人種并不是項目成績的決定性因素,能夠獲得什么樣的成績與運動員的努力、教練員的指導(dǎo)和國家的領(lǐng)導(dǎo)等因素密不可分。
圖1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 名運動員情況統(tǒng)計
表2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 名及 3 名中國運動員個人情況匯總
在前8名運動員中年齡在≤20~25 分段的有 2 人,占比25.00%;≤25~28 分段的有 3人,占比 37.50%;≤28~30分段的有 2人,占比 25.00%;≥30分段的有 1人,占比 12.50%,前8名運動員平均年齡為 27歲,說明該項目運動員普遍在 25~28歲中達到運動水平的高峰期,我國三名運動員的平均年齡為 26歲,正處于該項目競技水平提升的黃金年齡段。
3.2.1 運動員分段排名情況
圖2為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運動員在比賽期間不同距離分段結(jié)束時的排名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前 8名運動員在到達 21km前排名變動情況較大、賽程后半段排名變化情況較小,金牌獲得者 耶普契爾·佩雷斯基爾和銅牌獲得者賽德爾在25km處開始取得領(lǐng)先優(yōu)勢并保持至終點處;銀牌獲得者科斯蓋通過在 30~35km處的后程加速能力快速提升排名并最終獲得第二名;運動員德瑞在 15~20km處位于前兩位,但在后程被兩名運動員超越,以第四名的排名沖過終點。馬拉松項目的比賽不僅是在技術(shù)和體能上的比拼,更是在心理和戰(zhàn)術(shù)上的較量,不同運動員的排名變化情況體現(xiàn)出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戰(zhàn)術(shù)安排策略,運動員根據(jù)自身體能情況和對比賽情況變化的解讀不斷調(diào)整自身所處位置以獲得最適合自己的比賽節(jié)奏[1-2]。
圖2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 名運動員比賽分段排名情況
圖3為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中國 3名運動員在比賽期間不同距離分段結(jié)束時的排名情況,可以看出我國運動員張德順在 5~10km處發(fā)生較大的排名掉落,從第 10位落至第 32位,10~21km階段排名穩(wěn)定在 33名左右,賽程后半段的排名持續(xù)下降,最終排在第 47位;李芷萱從賽程 5km處開始排名的逐漸下滑,到 30km處時已由原先的第 29位落至 63位,30~40km階段排名小幅提升至 59位,但在賽程最后約 2.195km中再次被反超最后排名第 62位;白麗在比賽全程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比賽節(jié)奏,她在 5km處排名第 82位并維持所在排名,在 21km以后的賽程后半段開始不斷提升排名情況,最終排在第 67位。
圖3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中國3名運動員比賽分段排名情況
3.2.2 運動員分段累計時間分析
表3和圖4是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及 3名中國運動員分段累計時間情況,從圖4可以看出相比與前 8名運動員平均分段累計時間,我國運動員白麗從第 10km處開始被拉大差距,在 21km處的差距逐漸拉大;運動員李芷萱從第 25km處被拉開差距;運動員張德順則是從 30km處與前 8名運動員平均分段累計時間產(chǎn)生較大差距。
表3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 名及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累計時間
圖4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比賽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累計時間曲線
從表3可以看出,中國 3名運動員與前 8 名運動員的平均分段獨立時間差異在 5km、10km、15km和 21km時的范圍在 15~30s之間,在 20km、25km和42.195km時的差異范圍在 1~2min 之間,在 30km、35km 和 40km時的差異范圍在2min45s~3min20s之間。
綜上所述,可以明確我國運動員在賽程的 30~40km階段與世界頂尖運動員差異最為明顯,是在今后訓(xùn)練提高的過程中需要著重關(guān)注的環(huán)節(jié)。
3.2.3 運動員分段獨立用時分析
表4和圖5是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及中國 3名運動員分段獨立用時情況,從表4中可以看出,前 8名運動員每 5km分段獨立用時最少的是 35km處(17min06s)、用時最多的是 10km處(18min14s);中國 3名運動員每 5km分段獨立用時最少的是 15km處、用時最多的是 40km處(20min55s)。中國運動員與前 8名運動員平均分段獨立用時差距最大的是出現(xiàn)在 35km處,相差3min18s,其次是 40km處(3min17s),說明在 35~40km處是中國運動員與世界頂尖運動員差距最大所在。
表4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 名及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獨立用時
圖5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獨立用時
從圖5可以看出,中國 3名運動員與前 8 名運動員平均分段用時上呈現(xiàn)出多點差異:首先是在 20km處,前 8名運動員呈現(xiàn)處分段用時與上一個 5km 分段基本相同,而中國運動員則呈現(xiàn)出用時的增加;其次是 21~30km處,中國運動員分段用時增加的幅度較前 8名運動員來說過大;再次是 35km處,前 8名運動員的分段用時較上一分段有所減少,而中國運動員則是呈用時增加的趨勢。
圖6為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及中國 3名運動員分段獨立用時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前 8名運動員僅在 5~10km、15~20km及 35~40km3段處呈現(xiàn)分段用時的增加,其余分段均是呈用時的減少;中國運動員僅在 10~15km處呈分段用時的減少變化,其余 6個 5km分段均呈現(xiàn)分段用時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員白麗在 35~40km 處的分段用時減少。
圖6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獨立用時變化
綜上所述,中國運動員與世界頂尖運動員最明顯的差距集中在 35~40km,并且中國運動員速度耐力較差,在 15km 以后的分段均呈現(xiàn)用時增加的情況。
3.2.4 運動員分段速度分析
表5和圖7是對比賽前 8名運動員和我國 3名運動員分段速度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運動員在比賽前 10km與前 8名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差異較小,但在20km處開始產(chǎn)生較大的速度差距,在比賽的最后約 2.195km中我國運動員平均速度與前 8名的平均速度差異達到了 0.86m/s。從圖4可以看出我國三名運動員的速度變化曲線與世界前 8名運動員的速度曲線基本相同,5~10km、15~21km、25~30km和 35km到比賽結(jié)束的 4個階段出現(xiàn)減速,10~15km、21~25km出現(xiàn)加速,但前 8名運動員在 30~35km處有小幅的速度增加,我國3名運動員在此階段的速度則是呈下降趨勢。速度變化曲線走勢基本相同證明了我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所采取的技術(shù)和戰(zhàn)術(shù)與世界頂尖運動員基本相同,但體能上存在較大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關(guān)鍵階段的加速能力、途中的速度保持能力和賽程25km后的速度耐力[3-4]。
表5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比賽前 8 名及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速度
圖7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比賽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速度
我國3名運動員在賽程最后12.195km階段呈現(xiàn)出不同的體能狀況,張德順的速度變化呈緩慢下降趨勢,在最后約 2km時能夠基本保持已有的速度;白麗的速度變化呈小幅上升,能夠在最后 13km階段不斷提升跑動速度;李芷萱在35~40km時速度下降了0.20m/s,在最后約2.195km中速度下降至達到0.61m/s,速度下降幅度遠超前 8 名運動員和其余 2 名中國運動員。
表6是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及中國 3名運動員每 5km分段速度變化值及變化率情況,從表6 可以看出前8 名運動員平均分段速度變化上在10~15km處(增長值0.19m/s、增長幅度3.91%)、20~25km處(增長值0.19m/s、增長幅度3.82%)和 30~35km處(增長值 0.04m/s、增長幅度 0.78%)呈現(xiàn)速度的增長;中國 3名運動員則僅在 10~15km處呈現(xiàn)速度的增長趨勢,張德順增長值為0.17m/s、增長率為 3.59%,李芷萱增長值為 0.15m/s、增長率為 3.17%,白麗增長值為 0.15m/s、增長率為 3.36%。
表6 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比賽前 8 名及 3 名中國運動員分段速度變化
綜上所述,中國運動員與世界頂尖運動員的速度差距不僅體現(xiàn)在每個分段速度值較低,還表現(xiàn)在速度增長的分段數(shù)量上。
本次東京奧運會女子馬拉松項目比賽我國運動員張德順、李芷萱和白麗3人雖沒有踏上奧運會領(lǐng)獎臺,但在高溫高濕的比賽環(huán)境中竭盡全力、頑強拼搏,體現(xiàn)了我國田徑運動員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zhì)和為國爭光的堅定決心?,F(xiàn)階段,中國女子馬拉松整體水平與世界頂尖水平客觀上存在較大的差距,中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道路上中國田徑運動員仍需腳踏實地、砥礪奮進。
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從國家層面看肯尼亞擁有少量人數(shù)優(yōu)勢,從大洲層面看非洲在改變項目實力雄厚,從人種層面看黑色人種人數(shù)優(yōu)勢顯著,從所屬年齡段上看在25~28 歲年齡的運動員數(shù)量較多。
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前 8名從時間層面分析每 5km分段獨立用時最少的是 35km處(17min06s)、用時最多的是 10km處(18min14s),此外僅在5~10km、15~20km及35~40km,3段處呈現(xiàn)分段用時的增加,其余分段均是呈用時的減少;從速度層面分析平均分段速度在 10~15km處(增長值0.19m/s、增長幅度 3.91%)、20~25km處(增長值 0.19m/s、增長幅度 3.82%)和 30~35km處(增長值 0.04m/s、增長幅度 0.78%)呈現(xiàn)速度的增長。
東京奧運會田徑女子馬拉松項目不僅僅是技術(shù)和體能水平的比拼,更是心理和戰(zhàn)術(shù)上的較量,從時間層面分析中國運動員與世界頂尖運動員最大的差距所在集中于 35~40km處,從速度層面分析中國運動員在各分段上的速度均小于世界頂尖運動員且速度耐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