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誠 劉江珊 代姍姍 田雪
摘 要:本研究以情商為切入點,聚集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A高校本科生為樣本,采用問卷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深入探究大學生情商在心理健康癥狀與人際交往能力中間的作用。同時揭示個體情商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的關系,對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以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情商,心理健康,人際交往
一、研究緣起
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加大,大學生生存競爭與壓力的增大以及文化與價值取向的多元化發(fā)展,心理健康成為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長期以來,學校將教育一直定義為對知識的教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對智商的培養(yǎng)。而有學者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其中百分之八十來源于情商,只有百分之二十來自于智商,從中可見,一個人的情商在人的成功的過程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王芙頌和張婷的研究中提到,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完善,情商不斷發(fā)展的階段,對于自身以及他人情緒的感知和表達,是大學生在大學中情商發(fā)展的重要課題。[2]
近些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發(fā)現(xiàn),情商的高低影響了學生的日常交往與未來發(fā)展。但現(xiàn)實中,一些學校與家長,包括大學生自身一直以來只重視文化課成績,從而忽略了情商的發(fā)展。[3]眾多對于大學生情商現(xiàn)狀的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在情商的不同因素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人際交往方面集中表現(xiàn)為:部分大學生不善于聆聽他人意見,無法很好融入集體,感覺自己不受重視或者感到被孤立,不善于主動經(jīng)營友誼,自我封閉,羞于向他人敞開心扉,在與陌生人和陌生環(huán)境接觸中會感覺緊張等方面。[4]由此看來,大學生由于情商的缺乏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大學生的日常社會交往上。因此,如何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的情商,進而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任務。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通過線下發(fā)放量表的方式進行施測,共發(fā)放321份,回收313份,剔除未完整作答的樣本后,剩余有效樣本308個。其中,男性34名,女性274名,均為A大學在校大學生。
(二)測量工具
情緒智力:自陳式情緒智力量表Wong & Law在Goleman研究的基礎上針對中國獨有的背景編制而成。量表包括自我情緒的評價、他人情緒的評估、情緒的調(diào)節(jié)和情緒的運用四個部分。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 0.809, 信度良好。
人際交往:人際交往能力診斷量表(SADS),Buhrmester編制,我國學者張薇修訂。量表從人際交往能力建立能力、適度拒絕能力、自我表露能力、沖突控制能力、情感支持能力五個維度測量被試的人際交往能力。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17,信度良好。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含有較廣泛的精神病癥狀學內(nèi)容,采用10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交往能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分別反映10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81,信度良好。
(三)數(shù)據(jù)處理
運用SPSS 26.0和Amos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檢驗情緒智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采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探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人際交往能力的直接影響;采用中介效應分析考察心理健康水平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探究情緒智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三、研究結(jié)果分析
(一)各變量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從表1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情緒智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從表2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在不同專業(yè)之間差異顯著,F(xiàn)(3,304)=3.31,p<0.05.事后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文科大學生(M = 5.27,SD = 0.72)的情緒智力顯著高于理科大學生(M = 5.03,SD = 0.65),p<0.05.
從表3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情緒智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不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
從表4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t(304)=2.49, p<0.05. 獨生子女(M = 0.50,SD = 0.50)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M = 0.45,SD = 0.49)。
從表5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在父親不同的文化程度上差異顯著,F(xiàn)(3,304)=4.13, p<0.05.事后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父親文化程度在大專及以上(M = 5.24,SD = 0.67)和高中或中專(M = 5.24,SD = 0.66)的大學生的情緒智力顯著高于文化程度在初中(M = 4.93,SD = 0.71)的大學生,p<0.05,而大專及以上和高中或中專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同時,表5的結(jié)果可得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父親不同的文化程度上差異顯著,(3,304)=2.88, p<0.05. 事后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父親文化程度在大專及以上(M = 3.61,SD = 0.45)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顯著好于文化程度在初中(M = 3.41,SD = 0.47)的大學生,p<0.05,邊緣顯著好于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M = 3.44,SD = 0.52)和高中或中專(M = 3.50,SD = 0.38),p<0.1,而小學及以下、初中和高中或中專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從表6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情緒智力在母親不同的文化程度上存在邊緣顯著差異,F(xiàn)(3,304)=2.61, p<0.1.事后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母親文化程度在大專及以上(M = 5.32,SD = 0.63)的大學生的情緒智力顯著高于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M = 5.04,SD = 0.68)和初中(M = 5.04,SD = 0.69)的大學生,p<0.05,而小學及以下和初中和大專及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6的結(jié)果還可看出,人際交往能力在母親文化程度上的差異邊緣顯著,F(xiàn)(3,304)=2.44, p<0.1. 事后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母親文化程度在大專及以上(M = 3.62,SD = 0.43)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顯著好于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M = 3.43,SD = 0.45)和初中(M = 3.46,SD = 0.46)的大學生,p<0.05,邊緣顯著好于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專(M = 3.48,SD = 0.42)的大學生,p<0.1,而小學及以下、初中和高中或中專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二)情緒智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分析
由表7可得出,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呈顯著正相關,p<0.01;情緒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正相關,p<0.01;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正相關,p<0.01。
(三)情緒智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效應分析
采用Amos和SPSS中的Process插件對中介模型進行檢驗。結(jié)果表明,χ2 /df = 3.121, CFI = 0.938, IFI = 0.939, TLI = 0.911, NFI = 0.912, RMSEA = 0.059,因此說明中介模型擬合良好?;貧w檢驗結(jié)果見表8,心理健康癥狀顯著負向預測情緒智力(β = 0.455, t = -6.12, p<0.01),情緒智力顯著正向預測人際交往能力(β = 0.355, t = 10.867, p<0.01)。
同時中介效應檢驗結(jié)果見表9,在情緒智力產(chǎn)生的間接效應中,Bootstrap迭代5000次,95% 的置信區(qū)間間接效應置信區(qū)間不包含0[-0.219,-0.113],因此說明情緒智力在心理健康癥狀與人際交往能力間存在顯著中介效應,效應值為-0.162。路徑的標準擬合指數(shù)見圖1。
四、結(jié)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呈顯著正相關;情緒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正相關;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正相關;情緒智力在心理健康癥狀與人際交往能力間存在著中介效應。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當注重發(fā)揮情商的積極作用,以情商教育為新的切入點,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此,需要大學生自身、高校和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來加強對大學生的情商教育。
(一)大學生應學會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本來就是自身情商水平的體現(xiàn),它包括自我反省、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等方面。對此,大學生可以通過主動參加校內(nèi)校外的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學到的理論,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協(xié)調(diào)能力,學會與其他人合作共事等,以此有意識地提高自身情商水平。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在不同專業(yè)之間差異顯著,具體表現(xiàn)在文科生的情緒智力顯著高于理科生。因此,大學生也應注意在人際交往中有意識地向文科大學生學習,加強自身對人文社科的學習和理解,在文理溝通中相互汲取彼此的經(jīng)驗。
(二)高校要完善情商培養(yǎng)工作機制
高校應該將對情商的培養(yǎng)融入進大學生培養(yǎng)方案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學分方面,有的高校積極開展素質(zhì)拓展教育,要求大學生必須通過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志愿服務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獲取一定的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方可畢業(yè)。這就使得大學生能夠投身于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和提高自己。此外,情商培養(yǎng)可以通過直接與間接的方式進行。將情商培養(yǎng)融入進思政課堂、心理健康講座等,教給學生情緒調(diào)節(jié)的實用方法,這是直接的情商培養(yǎng)。將情商培養(yǎng)滲透進各門課程的日常教學中,如適當布置小組合作的作業(yè)任務,給予每個人自我展示的機會等,這是間接的情商培養(yǎng)。此外,情商教育需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應以角色扮演、情景體驗、合作探究等體驗式教學為主,輔之以理論講授、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
(三)家庭需注意教養(yǎng)方式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包辦等教養(yǎng)方式,導致了孩子出現(xiàn)獨立性差、性格孤僻、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因此,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應特別注意自身教養(yǎng)方式的改進。通過營造民主輕松的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教會子女分享與分擔,教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等,以培養(yǎng)其積極健全的人格。與此同時,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在父母不同受教育程度方面的差異,針對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家庭的情商教育可以通過學校育人、社會關懷、社區(qū)活動等進行補足。
綜上所述,社會各界都應關注大學生的情商教育,重視情商在其大學生心理健康癥狀和人際交往能力之間的中介作用。在各方的努力中完善大學生情商教育機制,從而提高高校育人水平和高校畢業(yè)生質(zhì)量,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加強高校育人和社會用人的銜接,助力我國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
參考文獻
[1] 蔡克勇.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 王芙頌,張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工科大學生情商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培育機制探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04):17-18.
[3] 戴科.高職院校大學生情商培育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J].漢字文化,2020,(02):151-153.
[4] 李魯寧,王婧慧.當代大學生情商及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5(03):118-120+123.
[5] 李承澄.家庭抗逆力對中學生積極和消極情緒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
辛誠(2001.2-)女;漢族;陜西渭南人;本科;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專業(yè):教育學
劉江珊(2000.2-);女;漢族;陜西榆林人;本科;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專業(yè):教育學
代姍姍(2000.1-);女;漢族;河南洛陽人;本科;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專業(yè):應用心理學
田雪(1999.10-);女;漢族;四川廣元人;本科;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專業(yè):應用心理學
課題信息:2021年陜西師范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在校大學生情商研究——基于21世紀10年代大學生日常交往活動的調(diào)查(項目編號:S20211071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