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潔
摘 要:作為一個新興的語言教育理論,全語文有力的推動的教育領域的變革發(fā)展,對世界各國的母語教育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筆者就以香港地區(qū)仁濟醫(yī)院王華湘中學的全語文理念指導下的創(chuàng)意寫作的校本課程為例,以期對全語文理念有更為直觀和深刻的認識,更好的指導和改善我國的語文教學實踐,促進學生的全面?zhèn)€性的發(fā)展。
在我國,全語文教育理論影響著各地中小學語文教學,尤以臺灣、香港地區(qū)發(fā)展最甚。在臺灣地區(qū)建立了全語言教室,在香港地區(qū)實施了全語文寫作計劃而且以全語文理念為指導的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探索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它們的全語文教育實踐為我國全語文教育實踐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一、教學案例:香港仁濟醫(yī)院王華湘中學全語文創(chuàng)意寫作校本課程
(一)提出背景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往往由教師統(tǒng)一擬定題目,提供相關的字詞和寫作范文,然后學生進行寫作。這種教師主導的寫作教學形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使得學生作文套話、假話連篇,缺乏真情實感,出現了集體失語的現象?;诖?,學校重新考慮了語文課程的定位和目標追求,結合地區(qū)和學校發(fā)展實際,制定和實施了全語文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
(二)課程實施過程
1.課程目標 1
(1)設計嶄新的寫作課程。
(2)擴闊同學的文化視野。
(3)發(fā)展同學的寫作創(chuàng)意。
(4)帶動同學的學習趣味。
(5)提升同學的表達能力與批判思考。
2.課程組織
學校以統(tǒng)整的方式來組織寫作課程,且以主題形式組織教學活動。給課程主要面向初一至初三年級的學生。每個年級的課程由四個創(chuàng)意寫作單元組成,各個單元都給出了明確的主題。課程內容由中英文教師設計,每個教學設計都包括篇章閱讀、小組討論、寫作、同伴評分四部分。
(1)課程實施
“中西餐桌禮儀”單元包括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活動,這四個活動層層遞進,以不同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的寫作學習。具體活動流程如下:
發(fā)展一:
1.現在,同學是所屬國家的禮賓官員,他們準備設計國宴的餐單和進餐程序,以招待即將來訪的鄰國外交官。
2.每組先從“奇離世界”小卡片中抽選一個所屬國家,然后書寫在工作紙的第一部分中,需時約 3 分鐘。
3.請各組同學為所屬國家設計三項主要的國家習俗,限時 5 分鐘。
4.請同學再次從小卡片中抽選即將來訪的國家,并且想象該人物的基本性格以及最抗拒的接待模式,把“關鍵詞”寫在工作紙一上。
發(fā)展二:
1.請各組同學再在“食物材料卡”中抽選兩種食物,準備烹調其中兩款菜式。
2.以 5 分鐘為限,請各組同學根據所抽選的菜肴材料,設計兩款國宴用的菜肴,包括其他配料、味道和進食方法,把有關資料寫在工作紙一第二部分上。
發(fā)展三:
1.國宴舉行期間,因“餐桌禮儀”的問題而發(fā)生了“一件令人_______的事”,你所屬的國家的國王要求禮賓委員提交報告,交代事發(fā)的時間、地點、牽涉的人物、來訪人員的反應,以及事件的結果和解決方法。
2.同學翻至工作紙二,即“國宴中一件令人________的事”,以關鍵詞或短句形式先填寫一些基本數據,限時 5 分鐘。
發(fā)展四:
1.各組同學參考工作紙一、紙二的內容,撰寫一篇記敘文,詳細說明兩國在國宴上所發(fā)生的“那件令人______的事件”。
2.字數不限。
3.教師可指示同學分工,每位組員負責撰寫其中一段,然后再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4.教師須確保每位同學都在撰寫文章。
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二、案例評析
香港的創(chuàng)意寫作校本課程集中體現了全語文教育理念。透過該案例,我們可以對全語文教育理念有更為直觀的了解。正如全語文教育研究者所說:“全語文”不是一個用來界定的定義或什么教育名詞。它是一種改善課堂教學的哲學;要知道它是什么,只要走進一個“全語文”課堂就可知道?!? 以上述案例,我主要從語言學習觀、學生與學習兩個方面來分析案例中所體現的全語文教育理念,從而更好的認識全語文教育。
全語文關于語言學習的觀點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語言整體性,語言使用的情境性以及語言表達的真實性和功能性。基于此,全語文特別強調:“一切的語言活動都指向生活與學習,不再是為語言而活動,即語言是手段,學習與生活是目的”。4從香港王華湘中學的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具體實施過程可以看出該課程所蘊含的全語文關于語言學習的觀點。該課程注重學生的實際參與,在每個單元學習中都安排有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參加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然后進行寫作。從該案例可以看出,活動成為架構整個寫作課程的重要內容,在活動中呈現了多種多樣的聽說讀寫事件,通過聽說讀寫的實踐引導學生進行寫作,這就把聽、說、讀、寫統(tǒng)一在了一起,從而促進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從學生與學習的角度看,全語文認為學生是語言學習主體,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因此,全語文強調“賦權于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在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中,教學目標、教學材料,教學活動均是由師生共同制定的,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在“人人都可以寫作”的理念下,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視自己為有能力的學習者。而且該課程也保證學生擁有充分的選擇權,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勇敢試錯,學生的寫作潛力得到挖掘,寫作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總之,作為一種以課程整合為核心的新的語文教育理念,全語文適應了時代的需求,大力推動了各個國家的教育改革。香港王華湘中學的創(chuàng)意寫作課程全面踐行全語文教育理念,為全語文教育的推廣和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通過對該案例的分析,有助于進一步認識全語文教育,這對于突破我國現有語文教學困境,推進語文新課程改革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2][5]Yan Chai Hospital Wong Wha San Sec-ondary School. Broaden cultural vision,innovate new intellection creative writing project[EB/OL ].http://qcrc.qef.org.hk/search1.php?action=projectdetails&basetype =s_01&pid=4957.
[3]郭懿芬全語文是什么
[4]鐘展艷.香港中學創(chuàng)意寫作校本課程的個案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4(11):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