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龍鳳,趙后全,周穎,肖惠軍
蘇州口腔醫(yī)院修復科,江蘇蘇州 215000
牙體缺損的癥狀與牙體缺損的程度、病變的程度密切關系,不同缺損程度及病變程度其癥狀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如果是輕微的缺損一般沒有癥狀,如果缺損繼續(xù)發(fā)展會波及神經末梢,患者會開始感覺到牙齒疼痛及不適感。如果再繼續(xù)發(fā)展那么會波及牙髓,導致牙髓出現(xiàn)炎癥,并產生壓力影響牙髓內神經產生疼痛,且疼痛為持續(xù)性或夜間加重[1]。并且隨著牙體缺損癥狀的加深,最終會導致上下咬合出現(xiàn)問題,咀嚼效率及言語功能降低,并最終導致牙齒報廢被拔除[2]。因此,針對牙體缺損需要及時展開臨床治療,以恢復牙齒正常功能,并糾正疾病預后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F(xiàn)階段針對牙體缺損主要是展開口腔修復治療,而牙體缺損印模能準確精細地反映缺失部位牙體的具體情況,同時還可以反映缺損周圍牙體的軟組織情況,有利于提升修復體制作質量及口腔修復效果。隨著口腔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數字化印模技術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效[3]。該研究隨機選取2020 年 1 月 —2021 年 6 月該 院收治的 80 例 牙體缺損患者納入研究,并就數字化印模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論證,并以傳統(tǒng)印模技術為對照,以期為臨床研究提供更多參考,提升牙體缺損修復效果,最終惠及廣大患者?,F(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80 例牙體缺損患者納入研究,并以等量電腦隨機法均分成A、B 兩組。A 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齡 18~64 歲,平均(38.71±4.66)歲;牙體缺損 1~7 顆,平均(3.25±1.10)顆。B 組男 21例,女 19 例;年齡 18~66 歲,平均(38.98±4.73)歲;牙體缺損1~8顆,平均(3.31±1.14)顆。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經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或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年齡≥18 歲;③溝通良好;④依從性良好;⑤病史資料齊全;⑥符合WHO 中牙體缺損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虎诤喜⒀杭膊?;③合并惡性腫瘤;④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⑥種植區(qū)骨質高度及寬度不符合口腔修復要求。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開展X 線檢查,以明確患者的缺牙位置及數量、牙根走向、覆領及覆蓋情況,并進行清潔處理。然后A組在傳統(tǒng)印模法下展開修復治療,B 組在數字化印模法下展開修復治療。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2.1 傳統(tǒng)印模依據硅橡膠兩步法制取印模,材料選擇3M 硅橡膠印模套裝,以及褐藻酸鹽印模材料,將重體型硅橡膠基質和催化劑混合并放置在托盤中。在患者口腔內取得初印模,并將高流動性精細硅橡膠注射到初印模,以及預備體表面及周圍,然后將托盤放置在患者口內,并指導患者配合操作以取得最終印模,同時應用藻酸鹽印模材料取得患者頜印模。取得印模后應用卡瓦消毒液(卡瓦/KaVoM-eterx 麥瑞斯消毒液709 mL)對印模進行消毒,然后應用超硬石膏灌制模型。
1.2.2 數字化印模應用CEREC-AC 椅旁口內掃描儀對患者口腔進行掃描,錄入患者基本信息后進入取像界面,然后以牙弓—側頜面為起點,并以頜面—舌側—唇頰側成S 型掃描,掃描過程中掃描頭需適度翻轉,確保掃描到每個牙齒,并逐步完成全牙列的掃描。然后最后再進行重點補掃,包括牙弓各齒間接觸縫隙、個別位置牙齦、軟件提示位置等。掃描咬合時,需叮囑患者正常咬合,不必咬合過緊且掃描過程中不要變動咬合。掃描過程中若軟件自動對齊無法實現(xiàn)時,可通過軟件中手動操作系統(tǒng)進行掃描。掃描過程中,可以暫停,但再開始掃描時,盡量回到暫停位置或暫停位置之前已經掃描完成的位置(靠近暫停位置處即可),掃描完成后需檢查咬合是否正確。同時掃描過程中需安撫患者,使其盡量放松,并提醒患者使用鼻腔呼吸,避免口腔呼吸造成掃描儀鏡頭出現(xiàn)需氣影響取像精度。掃描一側時,指導患者舌頭伸向另一側,避免干擾掃描頭獲取到舌頭的圖像。
1.2.3 牙冠試戴獲取的模型均用CAD/CAM 完成制作,印模的制取及修復體試戴均由同一醫(yī)師操作。牙冠試戴時需觀察邊緣密合程度及修復體鄰接關系,并在就為合適后應用樂麗菲露復合樹脂黏接劑進行黏接。最后展開3 個月的隨訪調查,以評估口腔修復效果。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以下指標:①口腔修復優(yōu)良率,咀嚼功能恢復,修復體無縫隙與不松動為優(yōu)秀;咀嚼功能提升,修復體不松動但有微小縫隙為良好;未觸及上述標準或修復體脫落為差;(優(yōu)秀例數+良好例數)/40×100.00%=優(yōu)良率。②邊緣密合程度,參照《美國公共健康協(xié)會修復體評價標準》進行評估,A 級標準為:修復體邊緣光滑與基臺密合、無縫隙,且牙體邊緣不卡探針。B 級標準為:修復體邊緣稍卡探針且能夠進入間隙,但無法接觸基臺中央;C 級標準為:修復體邊緣有缺損與基臺不密合,探針能夠進入間隙并探及基臺中央。③修復體鄰接關系,參照《美國公共健康協(xié)會修復體評價標準》進行評估,A 級標準:鄰接密合且無需調磨;B 級標準:鄰接略緊或略松需少量調磨就位;C 級標準:鄰接過緊或過松且無法就位或牙線無障礙通過。④口腔修復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種類及例數,同時計算占比。⑤咀嚼效率,應用稱重法評估,分數越高咀嚼效率越高。⑥咬合力,應用咬合分析儀進行評估,分數越高咬合力越強。⑦言語功能,應用該院自擬調查問卷評估,問卷包含相關問題10 個,每項記1~5 分,分數越高言語功能恢復情況越好。⑧咀嚼功能恢復時間,言語功能恢復時間,取模護理操作時間[4-6]。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口腔修復優(yōu)良率B 組較A 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口腔修復優(yōu)良率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dental prosthe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邊緣密合程度及修復體鄰接關系對比,B 組A級標準占比較A 組更多,B 級標準及C 級標準占比均較A 組更少,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邊緣密合程度及修復體鄰接關系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egree of edge closeness and the adjac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口腔修復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B 組較A 組更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口腔修復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oral prosthe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咀嚼效率、咬合力及言語功能評分對比,修復前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兩組相關指標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修復后B 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A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修復前后咀嚼效率、咬合力及言語功能評分對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chewing efficiency,occlusal force and speech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estoration of patients ()
表4 兩組患者修復前后咀嚼效率、咬合力及言語功能評分對比()Table 4 Comparison of chewing efficiency,occlusal force and speech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estoration of patients ()
組別A組(n=40)B組(n=40)t/PAB組修復前值t/PAB組修復后值咀嚼效率(%)修復前74.40±3.49 74.21±3.87 0.230/0.818 14.637/<0.001修復后80.71±3.51 92.48±3.68咬合力(lbs)修復前112.38±7.91 113.20±8.44 0.448/0.655 7.366/<0.001修復后120.17±8.79 134.51±8.62言語功能(分)修復前28.39±3.07 28.18±3.23 0.298/0.766 5.058/<0.001修復后39.19±4.25 44.30±4.77
咀嚼功能與言語功能恢復時間及取模護理操作時間B 組均較A 組更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與言語功能恢復時間及取模護理操作時間對比[(),d]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y time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and speech functio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of modeltaking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
表5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與言語功能恢復時間及取模護理操作時間對比[(),d]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recovery time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and speech functio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of modeltaking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
組別A組(n=40)B組(n=40)t值P值咀嚼功能恢復時間22.62±5.04 15.91±4.57 6.237<0.001言語功能恢復時間15.44±4.07 12.68±3.51 3.247<0.001取模護理操作時間15.84±3.59 7.71±1.48 13.242<0.001
牙體缺損是多種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損壞牙體硬組織的結構與外形,進而導致牙齒喪失常規(guī)生理解剖形狀,嚴重影響牙齒的臨近關系、咬合以及常規(guī)形態(tài)的口腔疾病[7]。其發(fā)生的原因較多,其中牙周炎是導致牙體缺損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蛀牙,因為蛀牙會導致牙冠逐步潰爛,最后只剩下殘根產生牙體缺損[8]。最后還有外傷的原因,也會導致牙體缺損,此外機械磨損也會引起牙體硬組織缺損[9]。如果不能及時地對該種疾病進行干預,那么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根尖周膿腫、根尖周炎、牙髓炎、牙髓充血、牙髓壞死等癥狀,嚴重地影響患者的外貌形象、咀嚼功能及正常發(fā)音[10]。因此,及時對牙體缺損進行治療修復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牙體缺損的修復方法很多,可以通過樹脂修復、全冠修復、嵌體修復、瓷貼面修復等。一般簡單的咬合面或邊緣缺損可以用樹脂修復,如果牙齒缺損的面積比較大可以采用全冠或高嵌體修復,前牙外傷引起的牙尖或切角缺損可以采用瓷貼面修復[11-12]。而想要獲得理想穩(wěn)定的口腔修復效果,一個精確的印模是必不可少的[13]。而傳統(tǒng)印模材料通常采用硅橡膠以及藻酸鹽類材料來復制出牙體形態(tài),但是其操作過程復雜,并且印模材料所帶有的特殊氣味會讓患者感受到不適,進而導致不能順利展開印模[14]。同時傳統(tǒng)印模精確度不高,只能確定種植的位置,沒法控制種植體的角度和深度,進而導致修復效果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人們的身心需求。而隨著口腔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數字化印模也應運而生,其是靠數字化技術,可以先把患者的資料導入電腦中,然后應用口內掃描儀在口內取像,在經過計算機系統(tǒng)堆疊成三維模型,以清晰反映口腔情況、基牙形態(tài)、鄰接詳情等。取模完成后再送到加工中心,由技師來進行制作[15]。而數字化印??梢砸婚_始就在計算機內按照最優(yōu)的方案設計出合適的修復體,以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然后通過計算機CAD/CAM 技術打印出修復體,直接戴在患者的口內,既可以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與簡化流程,還能減少患者取模時的不適感,增加最終修復體的精密度[16]。與傳統(tǒng)印模相比數字化印模的應用也更加安全、精準、微創(chuàng)、高效、舒適[17]。同時,還可以借助數字化系統(tǒng)以直觀、立體的形式呈現(xiàn)在患者面前,便于醫(yī)患交流,有利于醫(yī)患和諧關系的養(yǎng)成[18]。
該研究數字化印模應用到B 組患者中,并以應用傳統(tǒng)印模的A 組患者為參考,結果顯示:B 組患者口腔修復優(yōu)良率97.50%,邊緣密合程度達到A級標準率為90.00%、修復體鄰接關系達到A 級標準率為95.00%,咀嚼效率(92.48±3.68)%、咬合力(134.51±8.62)lbs 及言語功能評分(44.30±4.77)分均高于A 組患者,而咀嚼功能恢復時間(15.91±4.57)d、言語功能恢復時間(12.68±3.51)d、取模護理操作時間(7.71±1.48)d、口腔修復后不良反應率7.5%均少于A 組(P<0.05)。并且與閆慧鑫等[15]的研究中數字化印模臨床有效率97.78% 顯著高于傳統(tǒng)組82.22%,邊緣密合度合格率100.00%顯著高于傳統(tǒng)組84.4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89%低于傳統(tǒng)組的26.67%;言語及咀嚼功能評分(43.11±6.20)分高于傳統(tǒng)組(38.49±5.88)分,取模護理操作時間(6.02±1.18)min、言語功能恢復時間(12.23±3.25)d、咀嚼功能恢復時間(15.63±5.28)d 均顯著短于傳統(tǒng)組的(15.69±4.62)min、(15.63±4.34)d、(22.69±5.63)d 等 結果高度相符。這也進一步證實,數字化印模應用到牙體缺損中的效果更好,更加適用于現(xiàn)階段牙體缺損的修復治療。
綜上所述,對牙體缺損患者展開數字化印模口腔修復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顯著,操作便利快捷,精準性更高,術后康復速度更快,值得在臨床中被進一步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