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1)
足球是兩隊相互對抗、競爭激烈的球類運動之一,因此足球的對抗性較強,所以在足球運動中往往出現很多運動損傷,損傷的發(fā)生不僅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也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對某高校足球專項學生進行該領域調查研究,通過調查分析足球專項學生在足球運動時的損傷狀況,減少足球運動損傷對學生的影響。希望通過本次調查,學生能夠通過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強在運動時自我保護的意識,鍛煉學生在不同場地上及時適應不同的情況,讓運動者高度重視,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
本文以足球專項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成員包括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和運動訓練專業(yè)的學生。從事足球運動1年以內的3人;1-3年的23人;3-5年的15人;5年以上的46人,共87人。
作者有選擇性地通過圖書館、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和網絡檢索工具搜索有關“足球運動損傷、運動傷害”等關鍵詞,并結合相關文獻,了解足球運動的真實現狀,為研究專項足球學生的運動損傷提供理論依據。
根據研究需要,設計“足球專項學生足球運動損傷調查問卷”,對問卷效度進行基本檢驗,有較高效度,采用電子調查問卷的方式。
使用Excel軟件對問卷調查采集的數據進行匯總與編輯,使用數據分析軟件對問卷進行重測信度的分析,獲得相關數值,為本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基礎。
了解運動員損傷的原因及其類型并對其進行分析,并咨詢相關運動醫(yī)學專家,完善自己的研究計劃,內容包括運動損傷部位、運動損傷種類、運動損傷原因及其分析,預防、治療措施等。
表1顯示,從運動損傷種類上可以看出足球專項學生最容易受到的運動損傷是擦傷,是運動損傷率最高的類型,占總人數的68.97%,其次是扭傷,占總人數的65.52%,肌肉拉傷、韌帶拉傷等占58.62%、50.57%,剩余的運動損傷種類占比不高。產生這些損傷的原因,可能是學生本身運動技能水平不高、自我保護的意識較薄弱、場地因素等。所以,提高學生本身的技能水平,鍛煉學生在運動時自我保護的意識,在不同場地上及時適應不同的情況,防止發(fā)生更多嚴重的損傷。
表1 運動損傷的種類
表2顯示,從運動損傷的部分發(fā)現足球專項學生最容易受到損傷的部位是踝關節(jié),是運動損傷率最高的部位,其次是膝關節(jié)、大腿部位。因為踝關節(jié)本身的生理結構較為特殊,足球的技術動作大多都需要運用到踝關節(jié),會因為學生本身踝關節(jié)力量不足、身體接觸、場地凹凸不平等原因造成損傷。錯誤的技術動作會很大程度地損傷膝關節(jié),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積累對膝蓋的損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在高速、激烈的對抗中,急停、轉身等動作容易引發(fā)大腿肌肉的拉傷。
表2 運動損傷的部位
表3 運動損傷的原因
(1)外力沖撞。
足球運動具有節(jié)奏快、強對抗的特點,運動員在規(guī)則允許的條件下進行激烈的對抗和拼搶,不可避免地因為外力沖撞而受到傷害。在激烈的對抗中能否占取優(yōu)勢,其決定性因素是肌肉力量,增強肌肉力量的訓練必不可少,加強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周圍肌肉的力量和韌帶的柔韌性,有意識地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在運動前會帶上護腿板、護膝、護踝或在關節(jié)處使用繃帶固定等措施來進行自我保護。在沖撞發(fā)生時要合理地進行自我保護,如,當失去平衡快要跌倒時,要低頭、屈肘、團身,勁量用肩背部著地,順勢做滾翻動作,不可直臂支撐。在激烈的沖撞中不僅要保護自己,同時也要保護他人。
(2)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
足球技術復雜多樣、戰(zhàn)術多變、難度較大,技術動作大多都是用腳完成,人對腳的支配能力不及手部,各種變幻的腳步和動作,更容易發(fā)生損傷,想要完成復雜的技術動作,更需要長久地進行重復性的練習。在新的動作技術練習時未完全理解要點,在課外學生自主練習時,運動員很隨意,不注重自己的動作,導致不規(guī)范的動作形成定性,不科學的技術動作容易造成損傷。在練習時應及時向同伴請教,使動作具有協(xié)調性、靈活性,減少損傷的發(fā)生,提升學生的球感。在剛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時會出現動作不協(xié)調的現象,害怕失誤,從而會分散注意力,更加關注外部環(huán)境的因素,導致受傷的現象;在比賽時,因為參觀比賽的人過多,心理調節(jié)能力差,會出現肌肉僵硬、精神過于緊張出現動作變形的現象。
(3)熱身活動不充分。
準備活動能克服人體生理惰性,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粘滯性,使肌纖維和韌帶能夠得到充分的拉伸,提高運動的幅度,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促使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加大,能快速地進入工作狀態(tài),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只進行了一般性準備活動,沒有進行專門性準備活動和柔韌性練習,有些特定的肌肉和韌帶沒有活動開,這時候容易出現肌肉僵硬使動作不協(xié)調、不靈活的現象,在運動中容易造成損傷。學生在進行足球活動前,興趣濃烈,想要快速進行運動,從而忽略了準備活動。
(4)運動后不放松。
運動后沒有進行整理放松活動,肌肉中酸性物質堆積,肌肉得不到到相應的拉伸,導致肌肉組織僵硬,長期堆積的酸性物質降低了肌肉的彈性,降低肌肉的靈活性。
(5)運動疲勞。
運動性疲勞大致可分為肌肉疲勞、神經疲勞和內臟疲勞3類。導致肌肉疲勞的主要原因是肌力的下降,肌運動疲勞時的伸縮能力和放松能力都會減弱,容易造成損傷;導致神經疲勞的主要原因為大腦皮層功能的下降,出現類似反應不靈敏、判斷失誤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易形成肌肉骨骼關節(jié)等的應急損傷;內臟疲勞大多表現為呼吸和心臟的疲勞,呼吸肌疲勞會造成呼吸變淺變快,氣體交換的能力下降,肌肉及關節(jié)供氧不足,運動能力下降,外界環(huán)境的強迫下,易造成運動損傷。因此,要注意訓練和比賽后各項身體機能的即時恢復,及時清除疲勞。學生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如果運動強度超出人類各機能系統(tǒng)所能承受的能力,容易造成損傷。
(6)思想上不夠重視。
在足球運動中學生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對于傷害性動作的犯規(guī)動作要進行制止,嚴格地進行批評和指正,隨時進行預防運動損傷的安全教育,學生形成自我保護和自我監(jiān)督的意識,鍛煉自己的觀察和判斷能力,對潛在的危險進行提前的預判,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學生在生理、心理狀態(tài)不適合訓練時,要及時反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訓練內容的調節(jié),保證學生的身心的安全。根據要求認真的完成布置的任務,避免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在運動中對骨骼和肌肉最好的保護就是保持肌肉上的緊張狀態(tài),而一時的思想放松就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的拉傷或關節(jié)損傷。當比賽失利或優(yōu)勝時,情緒出現大幅度的起伏,這時候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可能會導致動作變形,容易受傷。在心情低沉或者過于亢奮的時候,要依靠自己或者他人的幫助進行心理的調節(jié)。
(7)舊傷復。
學生在足球運動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傷,在運動中形成新的傷病和老傷的加劇,多年的運動容易累積傷病,在訓練前要對易受傷的部位進行提前預熱,把它作為準備活動的重點,也要借助外力訓練前對部位進行必要的保護和支撐。
(8)環(huán)境因素。
場地正式的足球比賽都是在足球場地上進行的,一個好的足球場地是保證運動員正常發(fā)揮技術,和隊友進行精彩的配合,充分發(fā)揮運動員技術水平的基礎。如果足球場地較硬,容易對運動員的膝蓋造成損傷,跌倒后容易造成骨折或者擦傷;場地如果凹凸不平,可能會出現踝關節(jié)扭傷,摔倒等現象。不同的場地可以選擇不同的足球鞋,如,長釘適合較好的草皮,碎釘適合水泥地或者人工草皮,更好地發(fā)揮出運動員最好的水平。天氣屬于自然環(huán)境,氣溫、濕度、空氣質量都是影響因素,在比賽、訓練前應有所了解,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訓練內容。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如,下雨、下雪等更容易受傷,因為地面會比較較滑,在運動中要注意控制身體,避免意外滑到;氣溫較低時,身體不容易活動開,需要更長時間進行準備活動;在天氣較炎熱的時候,適當減少準備活動的時間,在運動中進行及時的補水,防止中暑。
針對以上損傷的原因及其分析,現提出以下相關預防措施。
在足球教學中學生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教師要隨時對學生進行預防運動損傷的安全教育,讓學生形成自我保護和自我監(jiān)督的意識,鍛煉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力,對潛在的危險進行提前的預判,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對于傷害性動作的犯規(guī)動作要進行制止,嚴格地進行批評和指正。
足球運動能力是身體綜合能力的體現,不僅要發(fā)展力量、耐力、速度等,也要同步發(fā)展協(xié)調、靈敏、柔韌等方面的素質。足球運動一般需要運動員全面的發(fā)展,通過相關的技術和體能訓練,協(xié)調有序地發(fā)展各方面的素質。使學生在運動、比賽中具有充沛的體力儲備,提高對身體的自控力,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學生所具備的能力。
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加強運動員的對心理訓練的重視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體育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勇敢、拼搏、果斷、穩(wěn)定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訓練、比賽動機。教練員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調節(jié)心理情緒。
在理論課上要加強對體育健康知識、運動損傷知識的教學,傳授學生科學運動的方法。在實踐課上,進行具體內容教學前,也要記得安全教育。
加強基本技術練習,規(guī)范技術動作,提高運動員在關鍵時刻的應變能力,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潛力。足球的技術和戰(zhàn)術訓練要密切結合比賽的實戰(zhàn),強調技術的經效性,在進行有關進攻戰(zhàn)術訓練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添加防守訓練,平衡發(fā)展。
學生應該養(yǎng)成運動前進行準備活動的習慣,準備活動的內容安排應該遵循科學訓練的原則,有效控制,循序漸進。在訓練前還應該對易受傷部位如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準備活動能有效的將生理、心理調節(jié)到適合運動的最佳狀態(tài),降低運動損傷發(fā)生的幾率。準備活動可分為有球和無球兩種。有球熱身可以增強學生的球感;無球熱身可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柔韌性。運動后應該進行積極性休息,如,慢跑、靜態(tài)拉伸等,用來緩解生理上的疲勞;還可以進行聽音樂和朋友多交流等來緩解心理上的消耗;通過營養(yǎng)的調節(jié)及時恢復身體上的消耗等,搭配安排合理的營養(yǎng)膳食,運動后進行積極恢復。
在進行運動前要檢查服裝,保證服裝的安全性;身上不能有尖銳的物件,準備護目鏡;比賽時必須配備護腿板;養(yǎng)成運動前檢查防護設施的習慣。
學生應該深入了解熟讀比賽規(guī)則,在比賽中靈活運用規(guī)則,制造本方優(yōu)勢。裁判員認真鉆研研究,在比賽中公正嚴格執(zhí)行規(guī)則,提高裁判員的執(zhí)法能力,對故意傷人的行為要及時制止。
在訓練中要保持適宜的負荷量,遵循科學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有效控制原則。訓練內容的安排上要全面發(fā)展,足球運動需要全面的身體素質的支持,避免局部過度的疲勞和加強對薄弱部位的鍛煉。因為身體承擔運動負荷而產生的身體疲勞,需要得到積極性恢復,并產生超量恢復,才能漸漸提高運動能力。
對運動員進行定期的身體檢查,密切觀察運動員的身體、心理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合理的營養(yǎng)搭配,在運動前不要進行酗酒等活動在受傷后,對受傷部位密切關注,避免二次傷害。
學校應該完善的場地和器材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樣會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也保證學生進行運動的安全性,營造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建設良好的足球運動文化。
在本次調查中,專項學生最易受到損傷的種類是擦傷、扭傷。學生需要通過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強在運動時自我保護的意識,鍛煉學生在不同場地上及時適應不同的情況,達到減少這些部位損傷的發(fā)生。
因為人體的生理特性和足球運動的特點,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是專項學生最易受傷的部位。在準備活動時應對這些部位進行針對性的活動,提前采取措施,達到預防的目的。
經過調查發(fā)現,專項學生在運動中出現損傷的原因主要是外力沖撞、運動疲勞、準備活動不充足、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等。
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從學生自身出發(fā),加強身體素質能力,提高調節(jié)心理的能力,端正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高足球技術水平,重視準備活動和放松練習的重要性;從教師方面,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合理的運動負荷、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進行科學指導;從社會方面,足球比賽更加優(yōu)化規(guī)則,發(fā)揚體育競技精神,加強外界的醫(yī)務監(jiān)督,提供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等。學生在受傷后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大多數學生能對輕微的踝關節(jié)扭傷、擦傷等進行處理,更加嚴重的損傷需要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及時的治療。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從教科書上學習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幾率。
學生在受傷后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大多數學生能對輕微的踝關節(jié)扭傷、擦傷等進行處理。更加嚴重的損傷需要專業(yè)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及時的治療。
運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場地、器械的作用,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
傳授有關運動損傷的知識是學生運動損傷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需要學生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從學習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