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萍
2021年針對中小學生的作業(yè)問題,教育部相繼發(fā)布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yè)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半p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雙減”的大背景下作業(yè)改革勢在必行,身為一線數學教師的我們在“雙減”政策下如何合理且高效地設計作業(yè)、優(yōu)化作業(yè)呢?
作業(yè)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課堂教學的補充、學生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及學校評價學習水平的依據。所以科學合理有效地布置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yǎng)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質量是很有必要的。一些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經常憑借經驗和習慣從“量”上出發(fā),缺乏對作業(yè)“質”的重視。依賴課外教輔資料和網絡上的題目,對作業(yè)的設計沒有自己的思考。這類產生在“經驗主義”“拿來主義”下的作業(yè),往往讓學生陷入“題海戰(zhàn)術”中,違背了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更要求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探究數學作業(yè)的設計策略,努力遵循作業(yè)的設計原則從設計方法入手,做好數學作業(yè)布置,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激發(fā)潛能。
作業(yè)設計時首先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效落實作業(yè)的分層,使每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不同的收獲。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知不一樣,所以對于同一份作業(yè),有的學生覺得簡單,有的學生覺得很難理解。這就容易出現“學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完”的情況。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應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依據學習目標分層設計有梯度的作業(yè)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的需求。在平時的課堂作業(yè)設計中可以由易而難采用A、B、C分層等級制。A級練習屬于基礎性練習,關注教材概念和定律,分知識點練習打好學習基礎,要求全班同學統(tǒng)一完成,做到人人過關。B級練習屬于鞏固性練習,重在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引導學生觀察題目類型、思考考點是什么,關注的是學生的思考過程,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級練習題應做到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C級練習作為拓展性練習,旨在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又激發(fā)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吃不飽”的情況下再延伸課堂的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形式多樣的作業(yè)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養(yǎng)餐”,真正實現育人的全面性、個性化、精準化。
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同伴互助學會合作探究,既減輕學習壓力又能取長補短鍛煉合作學習的能力,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可以設置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每組都由基礎好、基礎一般、基礎弱的學生組成。每周安排一次小組活動,可以由基礎較好的同學牽頭進行,而后在全班進行評比,從而加大作業(yè)的輻射面。
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不同班級的學習情況設計個性化的作業(yè)。數學源于生活,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在感受數學魅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讓作業(yè)也生動起來。學習了二次函數圖像和性質后,聯系生活實際結合一定的生活元素,我改編了一道2012年湖南岳陽中考數學題:
我們常見的炒菜鍋和鍋蓋都是拋物線面,經過鍋心和蓋心的縱斷面是兩端拋物線組合而成的封閉圖形,不妨簡稱為“鍋線”,鍋口直徑為6dm,鍋深3dm,鍋蓋高1dm(鍋口直徑與鍋蓋直徑視為相同),建立直角坐標系如圖①所示,如果把鍋縱斷面的拋物線的記為C1,把鍋蓋縱斷面的拋物線記為C2.
(1)求C1和C2的解析式;
(2)鍋內放水蒸食物,當蒸籠直徑為3dm時,水位最多不能超過多高?
(3)如果蒸一塊長2.4dm寬為1dm高為3dm的長方形發(fā)糕,鍋蓋能否正常蓋上?請說明理由.
所以,鍋蓋能正常蓋上。
課后讓學生回家調查家里的蒸鍋數據,參照這種題型鼓勵學生自編自改了一道二次函數題目,小組內分享再全班集體評議。
設計彈性的數學作業(yè)讓每位學生有更好的自主選擇權,發(fā)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數學的思想有很多種,如逆向思維、特殊到一般、合情推理、演繹推理等。在設計數學作業(yè)時就應該適當地體現,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打開自己的思維感受數學的奧秘,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在教學中我經常會設計一題多解的問題,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問題、解答問題,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多種方法的呈現也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能理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設計彈性作業(yè):(1)0—9 這十個數字中哪些數字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分別有幾條對稱軸?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2)你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試著畫出它們的對稱軸?(3)從軸對稱圖形中,你能推算出哪些定理?請大膽分析并驗證其正確性。這種開放性的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復習軸對稱圖形相關概念和知識點,還能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開闊其數學視野,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yè)需要體現教師的引導與思考,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網絡?!半p減”政策驅動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發(fā)展出發(fā),秉承“以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和學習過程,應深入分析學情,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具有時代性的多層次、多維度、多樣性的作業(y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方式,從而達到檢測學生在課堂中學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能否運用數學知識中的一個方法作為工具服務于生活的基本目標,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延伸,能力提升,素養(yǎng)完善,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