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玉
[摘 要]很多小學生的預習缺乏主動性、實效性,流于形式,沒有養(yǎng)成習慣。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由于預習時間有限,學生總會有一些不懂的問題,等著上課來解決。有了問題聽課自然就有了重點,目的性和針對性就會更強,聽課的注意力就會更集中。
[關鍵詞]預習策略;實效性;自主性;趣味性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尤為重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這不僅是教學藝術的體現(xiàn),更是一種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
一、讓預習策略更具實效性
預習一般是在課外進行的,但考慮到學生最初不會預習,應把預習拿到課堂上來,酌情上幾次預習指導課。在預習課上,教師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帶領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一)閱讀課題,揣摩課文內容
我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先要閱讀課文的課題,根據(jù)課題揣摩一下文本內容并提出問題,然后再讀課文,用回答問題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容是否一致。很多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了問題,產(chǎn)生了探究文本內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查閱資料,了解時代背景
由于有些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很遠,學生對于文本內容很難引起共鳴。于是我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這對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初讀課文,掌握生字和新詞
學生在完成前兩步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然后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弄懂詞義,以便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順利地讀懂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預習后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處。我在課堂上檢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預習情況時,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這對后續(xù)學習課文有很大幫助。
(五)細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鼓勵學生通過默讀提出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者闡述自己對課文的獨特見解。這一步預習完成得好,可為課堂上“問題的探討”這一雙邊活動奠定基礎,也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自主合作學習的成效。
(六)掌握文章結構,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只有掌握理解簡單自然段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預習。例如,在學習《四季》一文時,應讓學生知道,一句話和幾句話可以組成一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第一行空兩格,后邊的幾行都對齊,沒有空格;一個自然段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學生掌握了自然段的結構,就能分清一篇課文由幾個自然段組成。在復習時,要重點訓練學生對自然段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自然段的類型和理解方法,掌握自然段的規(guī)律。課文都是由簡單的原自然段和復雜的自然段構成的,學生掌握了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1.學會概括簡單的自然段的意思
簡單自然段只有一種結構方式,且段落較短,有的只有一二句話,學生容易讀懂。簡單的自然段在文章中通常是交代背景、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和結果,有時也提出問題,然后引出全文,還有的自然段起到加強語氣和承上啟下的作用。預習時,在了解簡單自然段的特點后,學生應掌握理解簡單自然段的方法。例如,《烏鴉喝水》的第一自然段:“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本痛艘痪湓挘瑢W生可根據(jù)簡單自然段的基本作用,較準確地歸納出這一自然段是交代整個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即烏鴉口渴找水喝。
2.學會概括復雜自然段的意思
復雜的自然段包含兩個以上的基本結構方式,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每句話圍繞一個意思寫;二是每句話按一定順序寫;三是句子的意思連貫一致;四是句子的語調和形式協(xié)調一致。預習復雜的自然段時要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自然段,初步回憶內容,分清自然段中的句子(句號、嘆號、問號、省略號各為一句,引號中的話和對話獨立為一句),而后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即抓住重點詞語、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書中的插圖、實驗演示換詞、找同義詞和反義詞等等。接著引導學生理解句子要抓重點詞,聯(lián)系上下文。最后要訓練學生通過抓重點詞、重點句和主要內容歸納自然段的意思。例如,《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三自然段篇幅很長,預習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分清句子,然后再進行詞語訓練,著重抓住小壁虎話語中的詞語,如“搖”還可以怎樣說?(擺,晃)聯(lián)系上下句說說“借尾巴”要借一條什么樣的尾巴?(自己會長出來的) 。
預習時要注重讓學生表述段落的意思,從內容的角度入手而不是從形式的角度進行歸納;要寫出完整的句子,而不是以詞或詞組來表達;要寫成陳述句,而不要寫成疑問句。
二、讓預習的策略更具自主性
預習可以為課堂學習做好知識準備。有些學生上課時聽不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新課時所需要運用的舊知識不會或遺忘了,由此造成了頭腦中知識序列的中斷。預習則能有效地接續(xù)這個“中斷”,提高聽課效率。預習可以提高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由于預習時間有限,學生總會有一些不懂的問題,等著上課來解決,有了問題聽課自然就有了重點,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聽課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預習之后,學生對教師授課和板書內容能迅速做出判斷:哪些出自課本,哪些內容是教師補充的。從而在聽課和記筆記時,能明確重點,正確取舍,用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進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讓預習的策略更具趣味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他們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朗讀是預習的前提,只有充分地讀,才能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一)樹立榜樣
學生的模仿性很強,結合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我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平時,我經(jīng)常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圣陶、冰心等名家熱愛讀書的故事,這種“名人效應”所產(chǎn)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二)隨機指導
在課堂上,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積極營造讀書的氛圍。欣賞和肯定是培養(yǎng)學生成功感的方法之一。一個人被肯定、受到別人的欣賞,其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被教師肯定,其心情更是高興無比。不管學生的天分與潛質如何,只要對他們予以適當?shù)?、必要的肯定,增強他們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他們就會以愉快的心情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而達到師生雙邊活動的高度統(tǒng)一。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有利于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讀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心境情態(tài)和文章的情調意蘊也就容易領悟了。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學生隨讀;學生個人輪流當眾朗讀,集體評議;以小組為單位依次接讀;分角色朗讀或舉行朗誦比賽等。把讀和寫、語和文聯(lián)系起來,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朗讀時也要注意指導學生咀嚼文字的意義,揣摩說話的神氣,懂得音節(jié)和情節(jié)的關系。這樣到學生自己寫和說的時候,就會采用適當?shù)恼Z言和節(jié)奏來表達思想感情。在朗讀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語音、語調、說話的力度和速度進行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和語言感受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從預習著手,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師生配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就會促進小學生自學能力及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趙周.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力[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