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明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青藍工程”鼓勵新老教師互相聽課,在聽課中總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實現(xiàn)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在聽評課中,教師要找準切入點,年長教師關注“科學、形象、層次”三個維度,青年教師關注“備課、細節(jié)、反思”三個步驟,通過互相聽評課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1.教學內(nèi)容的科學性
課堂內(nèi)容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根本,也是判斷教師授課的基本依據(jù)。年長教師在聽課時一定要關注授課內(nèi)容的科學性,指導青年教師準確授課,正確地表達教材中的內(nèi)容、思想和情感,積極地指導學生。例如,在聽《日月潭》一課時,年長教師要關注青年教師是否能正確地引導學生認識“潭、湖、繞”等生字并學會組詞,通過閱讀的方式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激發(fā)學生熱愛寶島臺灣的情感。
2.教學形式的形象性
小學生喜歡形象生動、畫面清晰的知識,他們在探究中通過具體的形象來感受知識,化抽象為具體,提高理解能力。年長教師在聽評課時要關注青年教師授課形式的形象性,指導他們用具體的、形象的、生動的形式帶領小學生探究知識,幫助小學生融入情境中去思考。例如,在學習《日月潭》一課時,教材中有很多描寫日月潭秀麗風光的句子,如“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等,學生在閱讀中會主動加工,在大腦中勾勒出日月潭的樣子。但是,為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或圖片的方式來展示日月潭的樣子,帶領學生通過具體的形象感受日月潭的形象。
3.教學步驟的層次性
年長教師在聽評課中要關注青年教師授課的層次性。課堂的層次性會突出課堂結構,方便學生更好地把握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先指導學生認識字詞,之后再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最后再探究作者表達的情感,循序漸進地理解文章,感受文章的主旨。
1.課前積極備課
青年教師在聽評課之前要積極備課,了解課堂教學內(nèi)容,明確教學目標,這樣在聽課過程中就會有的放矢,關注年長教師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方法。例如,在學習《夜宿山寺》一課時,很多青年教師不知道如何去營造這種意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山寺的情境,感受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青年教師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聽課,就會提高聽課效果,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
2.課中關注細節(jié)
在聽課的過程中,青年教師要重點關注年長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學習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傾聽年長教師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體驗有效的教學步驟和環(huán)節(jié),學習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同時,青年教師還要學習年長教師的教學姿態(tài),觀察他們的著裝、語速、語調(diào)、手勢、眼神等,通過肢體語言吸引學生,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聽課的過程中,青年教師還要學習年長教師教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的方法。
3.課后認真反思
在聽課結束之后,青年教師要認真反思,年長教師的課哪里精彩,哪里還有一些不足,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會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與年長教師相互切磋,青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揣摩課堂,把課堂教學細化,可以提高教學能力。例如,聽《黃山奇石》一課后,青年教師認識到,課堂教學中,年長教師采用了表演的方式讓學生來展示“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不同的樣子和形態(tài),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年長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值得青年教師學習。
總之,“青藍工程”中的交互式聽評課,可以讓青年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主動地提高自己;也會促進年長教師發(fā)揮正能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促進教師團隊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