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雁
摘要:小學是人際關系發(fā)展的關鍵期。由于小學生情感依然占主導地位,容易沖動,缺乏交往技巧,面對摩擦,容易感情用事,以牙還牙,造成人際沖突。學生在沖動的狀態(tài)下,更不會理智地解決矛盾,導致吵架、打架等矛盾升級。所以,在孩子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引導他們遇到矛盾時,敢于面對,積極處理極為重要。
關鍵詞:學生矛盾;學生關系
學校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關系對學生的影響更為直接和明顯。融洽的學生關系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會對小學生的人格特征、心態(tài)特點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路人,在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方面應該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引導,通過合理的策略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為構建良好的學生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學生矛盾是由諸多系統(tǒng)因素造成
學生矛盾發(fā)生的主體具有差異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而該特點由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教育背景、家庭條件等種因素導致,因此影響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在集體生活中會更容易因為自身原因產生矛盾歧。而導致學生矛盾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彼此間缺乏“有效溝通”,與之對應的為“無效溝通”,即缺乏溝通或溝通方式不當,學生的矛盾由小積大,由淺入深,各自帶著“底火”相處,將矛盾不斷激化。同時,小學生正處心理和生理不成熟階段,加之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處理問題更容易偏激和沖動,導致學生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還會影響同學關系。
二、老師在學生處理學生矛盾之間的原則
(一)做“審判員”:制度是保障
教師在學生矛盾問題中要扮演好“審判員”的角色。既要做到堅持原則,又要做到引導規(guī)范。當矛盾發(fā)生時,往往涉及到矛盾主體學生沖動或偏激行為。作為教育工作管理者,首先要第一時間解決好學生之間的矛盾問題,其次在處理問題時要得到學生的認可和信任,最后從規(guī)章管理方面,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問題,從心底里反思到其行為的錯誤。同時教師根據(jù)相關管理辦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教育,旨在引導和警示其他學生正確面對和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
(二)做“知心朋友”:服理是重點
教師在學生矛盾問題中要扮演好“知心朋友”的角色,既要做到以理服人,又要做到以情動人。解決學生矛盾問題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矛盾的解決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在談心談話中的真情實感會獲得學生的信任,使得學生主動向教師表達內心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分析矛盾時的有理有據(jù)會增強學生思想法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愿意接受教師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這兩者為矛盾的化解奠定了和諧、包容、尊敬的基調。
(三)做“調解員”:公正是關鍵
教師在學生矛盾問題中要扮演好“調解員”的角色,既要做到公平公正,又要做到和諧。學生之間矛盾的主體一般是兩人以上,當涉及多個學生時,矛盾的關鍵點也不止一個。這要求教師要站在整體和局部的高度,做到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并熟悉矛盾的“來龍去脈”,“一碗水端平”地分析每個矛盾主體的問題和整體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做到處理問題公平公正,不摻雜教師個人感情,穩(wěn)定好處理矛盾的和諧情緒,引導好同學們建立良好的學生關系。
三、如何解決學生之間矛盾的策略
(一)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
學生之間矛盾的化解之道在于堅持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統(tǒng)一。一方面,教師需要在矛盾處理中做好學生思想法治教育和思想引領工作,從個人與集體、規(guī)則制度、人際交往、共情能力、為人處事等多個方面教育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從心理上自覺維護與同學之間良好關系的建設;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真真切切、實實在在解決學生矛盾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也是在強化解決學生思想問題,教師可以從矛盾關鍵點入手,切實幫助學生或者引導學生解決生活習慣、溝通交流等實際問題,從實際問題點削弱或切斷矛盾的產生。
(二)構建學生之間良好關系需要多方協(xié)作
構建良性的學生關系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第一,當事人或矛盾人是主要對象和力量,一致的愿景是構建學生之間良性關系的重要前提,有效溝通、彼此包容是構建和諧學生關系的重要方式,而學生發(fā)自內在的改變是促進系統(tǒng)良性發(fā)展的動力;第二,學生骨干在發(fā)生矛盾的反饋、調節(jié)和跟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發(fā)現(xiàn)同學間矛盾應及時主動作為,向教師如實匯報情況,協(xié)作教師做好跟進和反饋;第三,教師在學生發(fā)生矛盾時的發(fā)現(xiàn)、處理和解決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需要沉入學生群體,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從情感上得到學生的信賴和尊敬,而當矛盾發(fā)生時,需要第一時間與學生“在一起”,抓住矛盾關鍵點引導為學生化解矛盾。
(三)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解決矛盾
班主任應當教會學生站在班主任的角度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的方法,學生的認知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需要教師的指導和教育。首先,班主任應當以身作則,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耐心聆聽學生的哭訴,撫平學生內心深處的委屈,然后再和學生一起站在班主任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的教育,引導學生要顧全大局,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能只顧自身的利益。其次,班主任應當發(fā)揮好班委的作用,讓班委在學生發(fā)生矛盾之時及時介入,通過對班委培訓如何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能力,讓班委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并在矛盾發(fā)生后向教師匯報,不僅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四、結語
在學生的矛盾糾紛面前,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正視矛盾糾紛、以積極的態(tài)度處理分析糾紛;解決糾紛過程中要緊緊抓住小學生學生的成長特點,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制定正確的處理方案,并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合理化解矛盾糾紛,構建良好的學生關系。
參考文獻:
[1]鄒碧瓊.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山海經:教育前沿,2020,000(001):P.1-1.
[2]李軍.談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科技資訊,2020,v.18;No.602(29):149-150+153.
[3]林美蘭.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策略[J].亞太教育,2020(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