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煦霖
【關鍵詞】文本秘妙,語言經驗,范式,語用價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盵1]學生從哪里獲得積累語言的經驗呢? 在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本里。語文課堂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主陣地。語文課程實施的主要載體應是教材。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在課程實施的整體視域下研讀教材文本,發(fā)現文本中作者語言文字運用(以下簡稱“語用”)方面的個性經驗,即“范式經驗”。編者將這些具有不同個性語用經驗的文本選入教材,就是讓這些文本成為學生學習語用的“范例”。范例的語用價值,可以稱為“范式經驗”。發(fā)現了文本的語用秘妙,教師還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學段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課后練習題等方面的因素,確定適切的教學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經歷同化、順應文本語言經驗的實踐,初步習得作者的范式經驗,進而化為自身的個體語言經驗,以進一步培養(yǎng)其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于文本秘妙,王崧舟老師在《語文的生命意蘊》里說道:“從表達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文本特征;從接受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讀者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的文字表現與存在;從比較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文本與眾不同的特色與個性,是文本的‘這一個而不是‘這一類;從語言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隱藏在話語背后的語言創(chuàng)造和價值?!盵2]從這段話中可知,文本秘妙,必須在文本的表現特色、表達個性、語言創(chuàng)造等方面去尋覓。
筆者在研讀《圓明園的毀滅》時,重點從表達和比較的角度去探究文本秘妙,發(fā)掘作者的語言經驗。下面以五年級課文《圓明園的毀滅》為例,在探討文本詳略安排的語用價值的基礎上,談談如何于文本語用秘妙處發(fā)掘語言范式經驗。
一、常見的語言形式,不一樣的思維內核
《圓明園的毀滅》第三段是這樣寫的: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島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從語言形式上說,這段話是由“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等比較常見的關聯詞構段的。當讀者一邊讀一邊想象時,會覺得這一段寫得與眾不同,頗有講究?!坝小钡那昂髢热莶皇瞧胀ǖ牟⒘嘘P系,而是呈現出前后內容成對出現、兩兩映襯、整齊勻稱的特征。第一句中“金碧輝煌的殿堂”對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其中,“殿堂”對應“亭臺樓閣”,“金碧輝煌”對應“玲瓏剔透”,這讓我們讀出了圓明園中的建筑大小相間、“宏”“精”皆具的特色。第一個分號后面的“熱鬧街市的‘買賣街”對應“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讓我們感受到了圓明園有動有靜、相映成趣的建造風格。通過“象征”一詞,觀照分號前后的內容,又讓我們讀出了圓明園虛實結合的園林設計思想。此段的第二句寫法同第一句,采用關聯詞“……還有……”加分號的構句方式,讓我們欣賞到了圓明園“仿經創(chuàng)典、交相輝映”式的“園中有園”的造園藝術。第三句用句式“不僅有……還有……”,讓讀者領略到圓明園建造者的設計視域:有中有西、中西合璧。閱讀至此,讀者已感受到圓明園的建筑宏偉壯觀、特色鮮明、風格各異,驚嘆于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
圓明園中的景觀成百上千,課文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列舉,那怎樣寫才能讓讀者驚嘆圓明園的確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萬園之園”呢?作者的思維走向就是抓住典型建筑特色,運用關聯詞語,實現語言運用與思維顯現的巧妙融合。以看似尋常的關聯詞來構段,讓讀者易于閱讀;以抓特點、抓典型的方法,通過對舉的思維內核,外現出景物形象立體而又豐滿的語言表達功效,為讀者提供想象空間的同時,又能讓讀者產生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此段的語用秘妙,這就是作者在介紹圓明園建筑宏偉時的語言范式經驗。
文本中某一方面的范式經驗價值是基于學生個體現有的這一方面的語言經驗或現有的語言運用能力不足而言的。教學生積累、習得這一范式經驗,是豐富和提升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的必要手段。依據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其運用關聯詞語“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成句或構段時的能力或經驗的表現為:只能羅列普通的并列意義的內容,如“操場上有跑步的同學,也有跳繩的同學;我們學校圖書館里不僅有中國的古典名著,還有中國的現代名著”。但通過同化《圓明園的毀滅》第三段的語言范式經驗后,同樣是寫以上的內容時,學生已然提升了語言經驗:
1. 操場上,有跳皮筋的小女孩,也有踢足球的小男孩;有耐心指導動作的女教練,也有帶領學生運動的男老師。
2. 公園里有萬紫千紅的花朵,也有青翠茂盛的灌木叢;有筆直挺拔的大樹,也有彎曲纏繞的藤蔓。
3. 中國詩詞中有“ 大漠沙如雪”的邊塞景觀,也有“綠樹村邊合”的田園風光;有體現著豪放的“新買五尺刀”,也有象征著凄婉的“人比黃花瘦”。
第三段前面三句是介紹建筑的景物,第四句是寫游園感受。從語言審美上看,分號前后的句式相同,基本對稱:“漫步園內”對應“流連其間”,“ 有如……”對應“ 仿佛……”,句子表達富于聯想,語言富有詩意。從表達意義上看,抒發(fā)游園時的那種美好神奇的感受,是對前面介紹建筑宏偉的重要注釋,從而構成了園中美景和游園美感的有機整體,使得美景和美感相映成趣,令讀者感到美不勝收。這是“寫景+感受”的語言表達的范式經驗,也是此段的構段秘妙之一。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同樣是介紹一處景物,其能力或語言經驗表現為:構段內容多半是只有“寫景”的部分,而沒有抒發(fā)“感受”的部分,不能認識到“寫景+感受”表達的妙處。3798F0EA-BE9F-4B13-BC7E-B6BAF5899D66
下面是在教學第三段后,教師安排學生仿寫的片段:
學校圖書館的藏書真不少。一排排的書架上有學生們喜歡閱讀的圖書,也有老師們愛看的書籍,還有很多可以借閱的電子書。圖書館里不僅有中國的經典作品,還有外國的經典著作。我們一走進圖書館,就被一本本裝幀精美的圖書包圍著,仿佛置身于書籍的海洋中。靜靜閱讀時,我們被書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句句優(yōu)美的話語深深地吸引著,流連忘返。
積累文本語言范式經驗的價值在于:通過讓學生同化、順應文本語言經驗,進一步體會優(yōu)質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不斷豐富學生個體的語言經驗,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言素養(yǎng)。
二、“明顯沖突卻更為恰當”的詳略安排,文題指向與內容輕重不一致
《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寫的是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用了三百余字,第五自然段寫的是英法聯軍如何毀滅圓明園,用了一百余字。文章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按照一般經驗,本文應該詳寫圓明園毀滅的經過才是,可實際詳略安排卻“ 劍走偏鋒”——詳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略寫文題指向的“圓明園的毀滅”。從表面上看,這犯了文題指向與內容詳略安排不一致的大忌,但結合全文,細讀之后,讀者會發(fā)現,這正是《圓明園的毀滅》與眾不同的章法特色與文本秘妙之所在——詳略安排與文題指向內容明顯沖突卻更為恰當。本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雖然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但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圓明園輝煌的過去。讀到此處,讀者會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而驚嘆,為我國燦爛悠久的建筑藝術和歷史文化而自豪。接著,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寫圓明園被英法聯軍肆意毀滅的情景。至此,被譽為“萬園之園”“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的圓明園“就這樣化為一片灰燼”。讀者讀到此處,痛心與仇恨涌上心頭。魯迅先生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讀者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的一場悲劇,也是世界的悲劇。這一喜一悲,一愛一恨,相互交織,讓讀者的情感經歷了從平靜到激動,從贊嘆其美妙到憤怒其被破壞,這就是典型的欲抑先揚的語用章法所呈現的強烈的藝術效果。
《圓明園的毀滅》中“明顯沖突卻更為恰當”的詳略安排的范式語言經驗是其文本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文本的“這一個”而不是“這一類”。這一范式經驗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所以,對文本欲抑先揚的語言經驗的體認應該確立為本課教學的價值目標之一。正是如此,教材編者在課后練習題中作了這樣的設計: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作者為什么用那么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圓明園的毀滅》還有幾處文本秘妙,可發(fā)掘為文本語言經驗,教學生體悟積累。如文本情感基調的變化:凝重沉郁(文題、第一段)—輕快昂揚(第二、三、四段)—悲憤仇恨(最后一段)。文本情感基調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增強表達的感染力。又如,文本表示時間的詞“上自……下至……”極其精練,一句話就高度概括地寫出了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也濃縮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文化。
文本秘妙處藏有作者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情感表達等方面的范式經驗,教師要善于發(fā)掘文本秘妙處的語言經驗價值。指向文本秘妙的語言經驗教學是教學生積累語言經驗,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一把金鑰匙,因此課堂教學要指向文本秘妙的語用經驗的習得。正如王崧舟老師所說,指向文本秘妙的語用教學是堅守語文本體的語用教學,是走向優(yōu)質高效的語用教學??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細致觀察,深入探究,精準提煉,以一雙慧眼去挖掘文本秘妙之所在,為學生理解文本、切實提升其語用素養(yǎng)助力。3798F0EA-BE9F-4B13-BC7E-B6BAF5899D66